2025年5月18日,俄罗斯针对乌克兰展开了开战以来规模最大的无人机攻势。乌方表示,他们成功拦截了273架自杀式无人机中的大部分,但仍有21架击中了能源设施。值得注意的是,这场“无人机风暴”发生在俄乌三年来首次直接谈判破裂后的48小时内,而特朗普宣布将介入调停的表态,为战场上的硝烟增添了更多政治博弈的复杂性。
所谓和谈,到底是在对谁喊话?
那份所谓的“成果清单”,其实并没有太多实质内容。双方只是初步讨论了交换战俘的计划,规模可能达到上千人。至于两国领导人何时会面的问题,则被模糊处理。清单中最不痛不痒的一句是,双方同意共同努力争取停火。这样的接触看起来更像是走过场,虽然进行了会谈,但实际上似乎什么也没真正落实。
果然,表面上的客气一过,抱怨声便此起彼伏。乌克兰方面率先发声,指责俄罗斯代表团的级别不够高。泽连斯基总统更是直接隔空喊话,要求普京本人参与谈判,并明确批评莫斯科提出的停火方案毫无意义,认为那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克里姆林宫则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方式作出回应:俄军将继续战斗,直到实现最初设定的目标。他们甚至提到了十八世纪沙俄与瑞典之间持续二十一年的战争,并最终获胜的历史事件,以此警告基辅,如果不接受俄罗斯的“和平提议”,就等于加速自我毁灭。这种引用历史的做法,往往是为了给当前的政治决策增加正当性。
这份“和平”提案,谁能接受?
俄罗斯为这场打了将近三年的战争开出的“和平条件”,让乌克兰难以吞下。这些条款中的每一条,都足以让一个主权国家颜面尽失:乌克兰必须从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四地完全撤军;承诺永久保持中立,不得加入北约或与其他军事联盟建立联系;同时禁止在其领土上部署任何具有攻击性的武器装备。
此外,乌克兰还被要求放弃向俄罗斯索赔因战争造成的经济损失,并公开承认克里米亚以及上述四块地区属于俄罗斯。当这样的消息传到基辅时,无异于在伤口上撒盐。想想看,数十万条生命逝去,国家满目疮痍,结果却换来这样的结局?这简直等同于宣告过去三年的努力全都白费。无论谁面对这样的局面,都无法轻易接受。
无人机低语:另一种形式的“沟通”
语言上的交锋往往是战场行动的前奏。就在伊斯坦布尔的会谈结束后不久,俄罗斯通过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无人机袭击,向乌克兰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即便谈判桌上没有达成一致,我们在战场上依然拥有强大的决心和实力。
此次袭击覆盖范围广泛,从首都基辅到中部的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再到东部的顿涅茨克,均未能幸免。乌克兰方面称,从周六晚上到周日上午,防空系统全力拦截了88架无人机,另有128架因电子干扰失去目标偏离航线。
据称,俄军此次共投放了273架无人机,刷新了开战以来单次行动的数量记录。上次类似的规模还是在今年二月份,当时使用了267架无人机。
有趣的是,与二月份那次不同,这次俄罗斯无人机的突破能力明显增强。乌克兰初步估计,至少有50多架成功突破防线并击中目标。俄罗斯军事记者则透露,近期无人机的命中精度有了显著提升。
美国军方匿名消息称,今年四月份,俄罗斯无人机的有效打击率比之前提高了1.5倍,达到了36%的水平,且这一趋势还在继续上升。按照这个比例计算,273架无人机中可能会有近百架成功命中目标。
蜂群战术的背后:低成本与高饱和的较量
在这场无人机“表演”中,主角是俄军的“天竺葵-2”型无人机。这款设备基于伊朗Shahed-136技术制造,核心部件由伊朗提供,俄罗斯在国内完成组装。据说每架成本不到5万美元,在消耗战中性价比极高。
该机型最大起飞重量为240公斤,可携带约90公斤炸药,续航里程超过2500公里。导航系统采用俄罗斯自主研发的格洛纳斯,无需依赖美国GPS。俄罗斯计划在上半年生产6000架此类无人机。
如果一晚上有上百架这种无人机,每架携带近百公斤炸药且全部命中目标,那么总爆炸量将达到近九吨,这对乌克兰的基础设施和军事设施无疑是沉重打击。
不仅如此,俄罗斯还在测试性能更优的“天竺葵-3”型无人机。这款新型号配备了涡轮喷气发动机,飞行性能接近“口径”巡航导弹,但价格依然低廉。据报道,此次重点攻击瓦西里科夫机场的原因,是因为俄罗斯怀疑乌克兰即将在此部署F-16战斗机。
与此同时,地面炮火也未停歇。过去24小时内,俄乌两军在前线爆发了115次冲突,尤其是在东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战斗异常激烈。显然,谈判一旦暂停,往往意味着新一轮战事升级的开始。
棋盘内外的博弈:谁的筹码更强?
这场冲突的结果不仅取决于战场上的硬碰硬,还深受国际大国间角力的影响。乌克兰能够坚持至今,很大程度上依赖美国提供的武器和资金支持。然而,现在这位“金主爸爸”似乎对这场无休止的战争感到厌倦。
尤其是如果特朗普重返白宫,他的首要任务之一可能是推动俄乌停火。一旦华盛顿的政治风向转变,基辅将面临巨大压力。仅靠那些要么只动嘴皮子不愿真掏钱,要么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欧洲“盟友”,乌克兰很难在战场上彻底压制俄罗斯。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尽管目前俄罗斯提出的条件看似不切实际,但随着时间推移,加上美国可能施加影响,这些原本无法接受的条款最终可能摆上乌克兰的谈判桌。毕竟,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弱者的选择总是有限。
俄罗斯之所以能在谈判桌上表现强硬,正是因为其背后有着不断增强的军事力量作为支撑,特别是“天竺葵”系列无人机的狼群战术带来的信心。当这种低成本、高饱和的精确打击成为常态,对手的战争潜力和抵抗意志都将受到反复冲击。
一边声称愿意和谈,一边又不断加大军事压力,这种恶性循环究竟会将这场冲突引向何方?是一方被彻底击垮,还是在血与火的拉锯中逐渐形成新的平衡?或许只有当枪炮声真正平息,谈判桌不再仅仅是战场压力的延伸时,和平的轮廓才会逐渐清晰。
在此之前,每一次所谓的“谈判进展”实际上都是为下一轮更大规模的风暴积蓄力量。历史一次次提醒我们,一旦战争机器启动,要让它停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来源:葫芦娱乐工作室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32447792680840706&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