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中期选举落幕,小马科斯阵营的政治危机全面爆发。在经历参议院改选失利、家族内部分裂以及国际刑事法院(ICC)案件变数后,这位总统正面临执政以来最严峻的挑战。



5月19日,小马科斯开始在社交媒体上求和,呼吁停止政治斗争,团结一致建设菲律宾。



  • 一、选举结果暴露执政根基动摇

5 月 17 日正式公布的选举结果显示,在参议院 12 个改选席位中,杜特尔特阵营以 5 席领先,小马科斯阵营仅获 5 席,剩余 2 席由中间派或自由派获得。

尽管马科斯阵营宣称「打平」,但实际结果远超预期 —— 杜特尔特的亲信邦戈以 2700 万票创历史纪录当选,德拉罗萨、马可列塔等核心成员也高票连任。

反观马科斯支持的「网红」候选人帕奎奥等均落选,其核心盟友如众议院议长罗慕尔德兹家族控制的候选人也未能突破。



更具象征意义的是,被羁押在海牙监狱的杜特尔特以 8 倍优势赢得家乡达沃市市长选举,其子塞巴斯蒂安当选副市长,形成「父子共治」局面。

这一结果不仅巩固了杜特尔特家族在棉兰老岛的根据地,更通过「狱中胜选」的戏剧性事件激发了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 ——65% 的菲律宾人认为国际刑事法院的指控是外部干涉内政。

  • 二、家族内斗与政治联盟瓦解

小马科斯的亲姐姐、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伊梅・马科斯的倒戈成为关键转折点。她公开指控弟弟「违法配合国际刑事法院逮捕杜特尔特」,并揭露罗慕尔德兹家族和阿拉内塔家族架空总统的黑幕。



在莎拉・杜特尔特的支持下,伊梅以第 12 名惊险连任参议员,其阵营的倒戈使马科斯在参议院的实际控制力锐减。

这种家族内部分裂并非偶然。马科斯家族长期奉行「分头押注」策略,伊梅与杜特尔特在「大国平衡」外交理念上的契合,加上对小马科斯亲美政策的不满,最终促成其政治转向。

伊梅的背叛不仅削弱了马科斯在国会的影响力,更动摇了其政权合法性 —— 菲律宾媒体直言,这标志着「马科斯家族已失去民众信任」。

  • 三、弹劾案与司法博弈白热化

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的弹劾案将成为下一阶段政治斗争的焦点。众议院已于 2 月通过弹劾条款,指控其滥用 6.12 亿比索机密资金并涉嫌煽动叛乱。



根据宪法,弹劾需参议院三分之二多数(16 票)支持才能通过,而当前杜特尔特阵营已确保至少 9 票,加上中间派可能的 3 票,莎拉被判无罪的概率极高。

面对不利局面,马科斯近期突然软化态度,宣称「不愿继续政治斗争」,但这一姿态被视为选举失利后的权宜之计。

莎拉则反守为攻,宣布将组建广泛反对派联盟,并计划在 7 月 30 日弹劾审判中发起「血腥屠杀」式反击。更具威慑力的是,她透露许多国会议员曾被迫签署弹劾起诉书以换取地方项目资金,这一指控若坐实,将直接冲击众议院的合法性。

  • 四、国际刑事法院的变数与杜特尔特的破局

杜特尔特案件的司法进展出现戏剧性转折。其辩护律师成功申请两名预审法官回避,理由是他们曾参与过针对杜特尔特的其他案件,可能存在主观倾向。



与此同时,负责该案的首席检察官卡里姆・汗因性犯罪指控被停职,联合国调查正在进行中。这些变动导致案件审理陷入停滞,为杜特尔特争取到关键时间窗口。

莎拉计划于 5 月 31 日赴海牙监狱与父亲共度生日,并安排其在狱中宣誓就任达沃市长,此举旨在进一步凝聚民意。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杜特尔特家族在选举中大胜,国际刑事法院面临的政治压力剧增,不排除其最终妥协释放杜特尔特的可能。

  • 五、经济困境与外交政策的反噬

小马科斯的亲美政策正遭到现实反噬。其在南海问题上的挑衅导致中菲合作项目大面积停滞,包括 50 亿美元的铁路计划和 22 个填海工程。



与此同时,美日承诺的千亿美元投资仅少数启动,菲律宾比索对人民币汇率跌至 0.1291,失业率升至 4.3%,民众对经济状况的不满与日俱增。

这种「外交冒险、内政失能」的局面,使杜特尔特阵营的「务实主义」主张更具吸引力。

莎拉明确表示,将优先解决贫困和就业问题,并暗示可能重启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马科斯的支持率已从 2024 年的 42% 暴跌至 25%,创历史新低。

  • 六、权力格局的重构与未来挑战

中期选举的结果预示着菲律宾政治进入「后马科斯时代」的过渡期。杜特尔特阵营在参议院和众议院均形成制衡力量,加上阿基诺家族以 2 席重返政治中心,马科斯已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若莎拉在弹劾案中过关,她极有可能在 2028 年大选中成为马科斯的继任者。



对小马科斯而言,当前的和解姿态更像是「最后的挣扎」。其试图通过释放政治烟雾弹争取时间,但杜特尔特阵营已明确表示「不会再妥协」。

随着国际刑事法院案件的不确定性增加,以及菲律宾社会对「家族政治」的厌倦,这场权力博弈的最终走向,或将深刻影响东南亚地缘格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