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李翠花站在县城高中学校门口,手里紧紧攥着一条已经洗得发白的毛巾,
目光穿过熙攘的人群,寻找着那个熟悉的身影。"妈,要不咱们回去吧,
说不定晓雨根本就不会来参加高考。"李小刚搀扶着母亲,语气中带着压抑的愤怒。
李翠花摇摇头,"不,她一定会来,我相信她。"六月的阳光毒辣地烤着水泥地面,
蒸腾起一阵阵热浪。李翠花的脸上已经挂满了汗珠,却依然固执地站在原地。
就在她即将放弃的那一刻,天空传来一阵轰鸣声,所有人都抬头望去——
一架黑色的直升飞机在学校上空盘旋,最终缓缓降落在操场中央。
人群瞬间沸腾了。
01
2008年的冬天特别冷。李翠花裹紧身上的棉袄,往县城赶去。
那天她去集市卖完自家种的白菜,准备买点年货回家。天空灰蒙蒙的,
空气里弥漫着雪的气息。回村的路上,李翠花路过一个废弃的公交站。
冬日的傍晚来得特别早,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就在她准备加快脚步时,
一阵微弱的啼哭声引起了她的注意。"谁在那儿?"李翠花警惕地问道,
声音在空旷的乡间公路上显得格外清晰。没有人回答,只有那啼哭声断断续续地传来。
李翠花顺着声音走到公交站台的长椅下,发现一个用红色毛毯包裹着的小包裹。
掀开一看,她惊呆了——那是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女婴,小脸蛋冻得通红,嘴唇已经泛青。
"天啊!"李翠花赶紧把孩子抱起来,用自己的体温温暖这个小生命。她四下张望,
想看看是谁把孩子丢在这里,但周围空无一人,只有呼啸的北风在她耳边回响。
她注意到毛毯里还塞着一个信封。打开一看,里面有5000元钱和一张纸条,
上面只写着八个字:"请善待她,我会回来。"李翠花不知所措,
但她知道现在最重要的是先把孩子带回家,不然这么冷的天,小婴儿很可能会冻死。
回到家,10岁的儿子李小刚正在做作业。看到母亲抱着个婴儿回来,
他惊讶地瞪大了眼睛。"妈,这是谁家的孩子?"李翠花把孩子放在炕上,
迅速烧了一锅热水,准备给小婴儿洗澡。"我在公交站找到的,被人丢在那儿了。"
"那我们得赶紧报警啊!"李小刚放下铅笔说。"先别急,孩子都快冻坏了。"
李翠花小心翼翼地给婴儿脱下冰冷的衣服,用温水慢慢地擦拭她的身体。
婴儿的啼哭声渐渐平息,睁开了眼睛,那是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清澈得像山里的泉水。
那一刻,李翠花感到心头一震。
02
第二天一早,李翠花抱着孩子去了村委会。王村长听了她的讲述,直皱眉头。
"翠花啊,这事可不简单。这孩子又不是你的,又没有任何证明文件,你就这么抱回家了?"
"我能怎么办?难道看着她冻死在公交站?"李翠花反问道。
王村长叹了口气,"我得报告上级,按规定这孩子应该送到县福利院。"
李翠花低头看了看怀中的婴儿,不知为什么,她舍不得。这孩子好像有一种魔力,
让她无法放手。"村长,能不能先别送福利院?让我照顾几天,
说不定孩子父母会回来找她呢?"王村长犹豫了一下,"那也行,不过最多一周。
如果一周内没人来认领,必须按程序办。"
回家的路上,李翠花想起了那个信封里的钱和纸条。"请善待她,我会回来"——
这意味着孩子的父母有可能会回来认领她。但是什么时候?
为什么要把这么小的孩子丢在冬夜的公交站?
李翠花的丈夫两年前在外打工时出了意外,留下她和儿子相依为命。这些年,
她靠种几亩薄田和做零工勉强维持生活。再多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生活会更加艰难。
李小刚放学回来,发现那个婴儿还在家里,脸立刻拉了下来。
"妈,你不会真要养她吧?"李翠花正在用奶瓶给婴儿喂奶,闻言抬起头,
"先照顾几天看看。"
"我们自己都快过不下去了!"李小刚提高了声调,"爸爸不在了,
你一个人挣钱多辛苦,再养个没亲没故的孩子,村里人会怎么说我们?"
"小刚!"李翠花严厉地打断了儿子,"人命关天的事,容不得半点马虎。"
李小刚气鼓鼓地转身进了自己的房间,重重地关上门。
李翠花叹了口气,低头看着怀中的婴儿。婴儿似乎感受到了她的情绪,
竟伸出小手抓住了她的手指。那么小的手,那么大的力量,李翠花的心被触动了。
03
一周过去了,没有人来认领这个孩子。
王村长按照承诺,联系了县民政局准备把孩子送去福利院。李翠花抱着孩子,
坐在村委会的长椅上,心中五味杂陈。"翠花,你已经尽力了。"王村长安慰道,
"县福利院条件不错,孩子会得到妥善照顾。"就在这时,婴儿醒了过来,
她没有哭闹,而是静静地看着李翠花,然后露出了一个小小的笑容。
那笑容如同春风吹过冰封的湖面,瞬间融化了李翠花的心。
"村长,我想收养她。"李翠花突然说道,声音坚定。
王村长一愣,"你想好了?养孩子不容易,特别是你一个寡妇。"
"我想好了。"李翠花点点头,"这孩子和我有缘,也许是老天爷派来陪我的。"
办理收养手续并不简单。首先,李翠花带着孩子去县医院做了全面检查。
检查结果让她震惊——婴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需要长期治疗。
"不是很严重的那种,但需要定期复查,可能将来还需要手术。"医生告诉她。
李翠花看着熟睡中的婴儿,想到了那5000元钱。也许,这就是孩子父母留下钱的原因?
回到家,李翠花从藏钱的罐子里拿出那5000元,决定用它作为孩子的医疗费。
她给孩子取名"苏晓雨"——"苏"取自"苏醒",因为发现她时她正从昏睡中醒来;
"晓"代表黎明,"雨"则是因为那天晚上下了小雨。李小刚对母亲的决定极为不满。
"妈,你疯了吗?我们家已经这么困难了,还要养一个有病的孩子?"
"小刚,妈知道你不理解,但妈已经决定了。"李翠花抚摸着儿子的头,
"人这一辈子,有些事情不是用钱能衡量的。"
李小刚甩开母亲的手,"那要是她父母突然回来要人怎么办?你白辛苦一场?"
李翠花沉默了片刻,"如果他们真的回来,我会还给他们。但在此之前,她就是我的女儿。"
04
转眼间,苏晓雨已经三岁了。李翠花为了给她治病,承包了村里更多的田地,
每天天不亮就下地干活,日落才回家。晚上,她还到镇上的饭店洗碗打工,
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尽管如此,李翠花从不抱怨。看着苏晓雨一天天长大,
从蹒跚学步到能够奔跑,从牙牙学语到能说会道,李翠花感到一种深深的满足。
苏晓雨很聪明,三岁就能背唐诗,记性特别好。李翠花虽然文化不高,
但每晚都会给她讲故事,教她认字,希望她将来能够读更多的书。
然而,随着苏晓雨的成长,李小刚对这个妹妹的敌意却越来越明显。
"妈,我的鞋子破了,需要买新的。"13岁的李小刚站在门口,低着头说。
李翠花正在给苏晓雨熬药,闻言抬起头,"多少钱?"
"50块。"李翠花叹了口气,从口袋里掏出几张皱巴巴的钱递给儿子,"只有30块,
先凑合着穿,下个月发工资了再给你买新的。"李小刚接过钱,
看了一眼正在喝药的苏晓雨,眼中闪过一丝怨恨。自从这个妹妹来了以后,
家里的钱都花在她的药上,而自己的衣服、鞋子都是能凑合就凑合。
苏晓雨似乎感受到了哥哥的目光,小心翼翼地说:"哥哥,我的鞋子还能穿,
你可以把我的钱拿去买新鞋。"李小刚冷哼一声,"谁稀罕你的施舍!"说完转身离开。
李翠花看着儿子的背影,心中一阵刺痛。她知道小刚心里不平衡,
但她又有什么办法?晓雨还小,又有心脏病,需要特别照顾。
当晚,李翠花坐在小刚床边,轻声说:"妈知道这几年委屈你了。妈答应你,
等你初中毕业,妈就送你去城里学门技术,将来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李小刚背对着母亲,没有回应。但李翠花看到他的肩膀微微颤抖,知道他听进去了。
05
苏晓雨六岁那年,终于可以上学了。县医院的医生说她的心脏情况有所好转,
可以进行正常的学习和轻度活动,但还是要定期复查,避免剧烈运动。
李翠花给她买了新书包、新文具,还专门做了一件红色的小棉袄,
在开学那天亲自送她去村小学报到。"晓雨,记住,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
和同学友好相处,下课不要跑得太快,知道吗?"李翠花蹲下身,帮女儿整理衣领。
苏晓雨乖巧地点点头,"妈妈,我会的。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也会认真完成,争取考第一名!"
李翠花笑着摸摸女儿的头,"不用考第一,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就好。"
苏晓雨在学校表现得很好,不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还很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她特别爱读书,每天放学后都会抱着从学校图书角借来的书读到天黑。
然而,学校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有时候,会有同学问她:
"你妈妈怎么和别人家的妈妈不一样?她看起来好老啊。"
苏晓雨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只能说:"我妈妈很辛苦,所以显得老一些。"
更让她困惑的是,有一次,一个高年级的学生指着她对其他人说:"她是捡来的,
她妈妈不是她亲妈妈。"那天放学后,苏晓雨一路哭着跑回家,扑到李翠花怀里。
"妈妈,什么是'捡来的'?我真的是捡来的吗?"
李翠花一愣,随即明白了怎么回事。她抱紧女儿,深吸一口气,决定告诉她真相。
"晓雨,妈妈确实在公交站找到了你,但从那一刻起,你就是妈妈的女儿了。
血缘不重要,重要的是妈妈爱你,就像爱小刚一样。"
苏晓雨抬起小脸,泪水还挂在脸颊上,"那我的亲生爸爸妈妈在哪里?他们为什么不要我?"
李翠花擦去女儿的眼泪,"妈妈不知道他们在哪里,但他们留下了一张纸条,
说会回来找你。也许有一天,他们真的会回来。但无论如何,你永远是妈妈的好女儿。"
那晚,苏晓雨睡得很不安稳,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模糊的身影在呼唤她的名字,
但她怎么追也追不上。
06
时间如流水,转眼间,苏晓雨已经十岁了。这些年,李翠花靠着务农和零工的收入,
勉强维持着家庭开支和苏晓雨的医药费。好在苏晓雨的心脏病情有所好转,
不再需要频繁就医,但每年的检查和药物治疗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李小刚已经上初中了,成绩一般,但胜在性格开朗,在学校交了不少朋友。不过,
他对妹妹的态度依然冷淡,很少主动和她说话。直到有一天,一件事改变了他们的关系。
那是一个下雨天,李小刚放学回家,走到村口时,看到几个高年级的学生围着一个人,
似乎在欺负他。走近一看,他惊讶地发现被欺负的竟然是自己的妹妹苏晓雨。
"你这个没爹没妈的野孩子,谁知道你是从哪里来的!"一个高个子男生推了苏晓雨一把,
她踉跄了几步,差点摔倒。"我有妈妈!李翠花是我妈妈!"苏晓雨倔强地说,
即使眼中含着泪水,声音也没有一丝颤抖。"哈哈,她不是你亲妈,
全村人都知道你是捡来的!"李小刚看到这一幕,心中突然涌起一股怒火。
他冲上前去,挡在妹妹前面:"你们几个,欺负一个小女孩算什么本事?有种冲我来!"
那几个男生没想到会有人出头,加上李小刚的气势很足,互相看了一眼,悻悻地离开了。
李小刚转身看向妹妹,发现她的膝盖擦破了皮,正在流血。
"走,回家。"他生硬地说,然后蹲下身,"上来,我背你。"
苏晓雨愣了一下,然后小心翼翼地爬上哥哥的背。这是哥哥第一次主动对她这么好。
回到家,李小刚找出医药箱,给妹妹处理伤口。"哥哥,谢谢你。"苏晓雨小声说。
李小刚没有抬头,只是嘟囔了一句:"没什么,谁让我是你哥呢。"
从那以后,李小刚对妹妹的态度有了明显改变。他开始保护她,
有什么好东西也会留一份给她,虽然嘴上依然不饶人,
但行动上已经把她当成了真正的妹妹。李翠花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这两个孩子能互相扶持,将来无论自己在不在,他们都能好好的。
07
2018年,李小刚高中毕业,选择放弃高考,去县城一家汽修厂学技术。
"妈,我读书不行,与其浪费钱上大学,不如早点学门手艺,能早点挣钱。"
李小刚对李翠花说。李翠花看着长大成人的儿子,心中既欣慰又心疼。她知道,
儿子是为了家里的经济状况考虑。
"妈不勉强你,只要你喜欢就好。记住,做人要踏实,技术要过硬,这样才能立足。"
李小刚点点头,"妈,等我学成了,就能挣钱了,到时候就能帮你减轻负担,
也能给晓雨攒上大学的学费。"提到苏晓雨,李翠花的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
苏晓雨今年参加中考,以全县第三的成绩考入了县重点高中。
老师们都说她有希望冲击北京的大学。"晓雨这孩子,确实争气。"李翠花感叹道。
李小刚笑了笑,"那是,谁让她是我妹呢。"苏晓雨现在已经是个亭亭玉立的少女了。
她继承了不知道哪一方的优良基因,长得明眸皓齿,气质出众。
更重要的是,她心地善良,学习刻苦,是老师眼中的模范生。
高中的生活比初中更加紧张,但苏晓雨适应得很好。她不仅学习成绩优异,
还参加了学校的文学社,经常在校刊上发表文章。她的梦想是考入北京的大学,
将来成为一名作家或记者。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和人开玩笑。
2020年初,正当苏晓雨准备冲刺高考时,她的心脏病旧症复发了。
一次体育课上,她突然晕倒在操场上,被紧急送往医院。
医生的诊断结果让李翠花如坠冰窟——苏晓雨需要做一次心脏手术,
费用至少需要十万元。"我可以不做手术吗?"苏晓雨虚弱地问医生。
医生摇摇头,"不行,你的情况必须手术,否则随时有生命危险。而且,
手术越早做越好。"回家的路上,李翠花一言不发。十万元对她来说,
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些年她省吃俭用,加上李小刚在汽修厂的工资,
家里的存款也只有三万多。
"妈,我不做手术了,先高考,考上大学再说。"苏晓雨握住李翠花的手说。
李翠花摇摇头,"不行,健康最重要。妈再想想办法。"
接下来的日子,李翠花四处借钱。村里人、亲戚、朋友,能借的她都借了,
但凑到的钱还是远远不够。就在她绝望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了。
08
县重点高中的校长亲自找到李翠花,告诉她一个好消息:
一家名为"晨曦基金会"的慈善组织愿意资助苏晓雨的全部医疗费用和未来的学业。
"基金会?为什么他们愿意帮晓雨?"李翠花半信半疑地问。
校长解释道:"这个基金会专门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
尤其是那些有特殊健康需求的。他们看到了晓雨的成绩单和个人简历,对她印象非常好。"
李翠花不太懂这些,但她明白这是解决眼前困难的唯一方法。
基金会的代表很快来到了学校,是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自称姓赵。
他带来了一份资助协议,同时提出一个条件:需要获取苏晓雨的DNA样本,
用于"贫困学生健康数据库"的建设。"这只是一个科学研究项目,完全自愿。"
赵先生解释道,"所有资料严格保密,不会对苏同学造成任何影响。"
李翠花和苏晓雨对视一眼,点头同意了。在当前情况下,这个条件并不过分。
手术很成功。苏晓雨住院期间,"晨曦基金会"派人来看望,送来昂贵的营养品和补品。
赵先生几乎每周都会来一次,询问苏晓雨的恢复情况和学习进度。
出院后,苏晓雨很快回到学校,继续备战高考。基金会除了支付医疗费用外,
还提供了一笔生活补助和学习资料,这让李翠花和苏晓雨感激不已。
然而,这样的好事总让李翠花觉得有些不真实。她开始留意基金会的一举一动,
发现赵先生和其他工作人员对苏晓雨的关注度似乎超出了普通慈善机构的范畴。
一天,李翠花去医院取苏晓雨的复查报告,无意中听到赵先生在走廊里打电话:
"是的,陈总,手术很成功,医生说恢复得不错......"
"DNA匹配结果?已经确认了,是99.9%......"
"您放心,我们一直在密切关注,不会让她有任何闪失......"
李翠花的心猛地一沉。虽然她没有听全,但她隐约感觉到,这个基金会背后可能另有隐情。
回家后,她把自己的担忧告诉了苏晓雨和李小刚。
"会不会是晓雨的亲生父母找来了?"李小刚猜测道。
苏晓雨沉默了一会儿,"无论是谁,我都感谢他们的帮助。但是妈妈,
您永远是我的妈妈,这一点不会改变。"
李翠花抱住女儿,泪水在眼眶中打转,"晓雨,无论发生什么,你永远是妈妈的好女儿。"
09
高考临近,苏晓雨的复习越来越紧张。她每天早出晚归,在学校和图书馆之间来回奔波。
与此同时,"晨曦基金会"的活动也越来越频繁。他们提供了各种高考复习资料,
甚至为苏晓雨请了专业的辅导老师,这在农村是很少见的待遇。
赵先生在一次谈话中,委婉地向苏晓雨提出了一个建议:
"苏同学,高考后你有考虑过去北京看看吗?我们基金会可以安排你参观北大和清华,
帮助你更好地规划未来。"苏晓雨有些惊讶,"这...太麻烦您了。"
赵先生笑着摇摇头,"不麻烦,这是我们的工作。你现在要专注高考,其
他的事情以后再说。"临近高考的最后一个月,苏晓雨接到了一个意外的邀请——
赵先生说基金会希望她去北京最好的医院做一次全面复查,确保她的健康状况稳定,
以便安心备考。"而且,北京的专家可以给出更专业的建议,
对你未来的健康管理有帮助。"赵先生说。苏晓雨犹豫了。离高考只有一个月了,
此时离开学校去北京,会不会影响复习?李翠花更是担心不已,"晓雨,
高考重要,但身体更重要。如果医生建议复查,那就去吧。妈妈陪你一起。"
赵先生闻言,脸色微变,"李阿姨,您不必担心,我们会全程安排好一切。而且,
这次检查很快,最多三天就能回来,不会耽误学习。"李翠花坚持要陪同,
但赵先生说基金会只能安排苏晓雨一个人的费用。
"最终,在多方劝说下,李翠花同意让苏晓雨独自前往北京,
但要求每天都要视频通话报平安。前往北京的前一晚,苏晓雨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她拿出那张泛黄的纸条,上面的八个字已经被她翻看了无数遍——"请善待她,
我会回来。"十二年过去了,那个神秘的"我",真的要回来了吗?
10
北京之行比预想的要长。原定三天的行程已经过去一周,
苏晓雨只在第一天给李翠花打了电话,之后就变得音信全无。每次李翠花打过去,
不是无人接听,就是直接关机。"赵先生,我女儿到底在哪里?
为什么一直联系不上她?"李翠花焦急地质问赵先生。
赵先生的声音在电话里显得有些慌乱,"李阿姨,您别担心,晓雨只是太忙了,
一直在做检查和参观学校,可能忘了给您打电话。"
"参观什么学校要一周时间?高考就要到了,她不用复习吗?"李翠花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如果你们不让我和女儿通话,我就报警!"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好吧,
李阿姨,我会尽快让晓雨联系您。"然而,又过了两天,仍然没有苏晓雨的消息。
李翠花再也坐不住了,她拿出所有积蓄,买了去北京的火车票。
李小刚本想陪她一起去,但工厂里临时有急活,走不开。
"妈,您到了北京给我发消息,记得开定位共享。我随时和您保持联系。"李小刚叮嘱道。
火车上,李翠花心急如焚。她不断回想这些年的点点滴滴,从冬夜的公交站救下苏晓雨,
到一路含辛茹苦将她抚养长大。
"晓雨,你到底在哪儿?"李翠花望着窗外飞驰的风景,喃喃自语。
到达北京后,李翠花按照赵先生之前提供的医院地址找了过去。
然而,医院的接待处却告诉她,没有苏晓雨这个病人的记录。
李翠花顿时慌了神,"怎么可能?我女儿是'晨曦基金会'安排来这里做心脏复查的!"
接待员查询后确认,"最近一周确实没有这个名字的病人。
您再确认一下是不是走错医院了?"李翠花掏出手机,拨打赵先生的电话,
却发现号码已经无法接通。就在她不知所措之际,一个女护士悄悄走了过来,
"您是苏晓雨的妈妈吧?"李翠花点点头,眼中燃起一丝希望。
护士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说:"上周确实有个叫苏晓雨的女孩来做过检查,
但不是普通的复查,而是配型、DNA分析这类。
后来有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人来接她走了,我记得是私家车,很豪华的那种。"
"您知道他们去哪儿了吗?"李翠花急切地问。护士摇摇头,"不清楚,
但听他们提到了'陈氏大厦'。"李翠花谢过护士,立刻用手机搜索"北京 陈氏大厦"。
结果显示,这是位于北京中央商务区的一栋标志性建筑,属于"陈氏科技集团"。
李翠花二话不说,打车直奔陈氏大厦。
大厦的保安拦住了衣着朴素、满脸疲惫的李翠花,"您有预约吗?"
"我找我女儿苏晓雨,她应该在这里。"李翠花固执地说。
保安摇摇头,"没有这个人,您认错地方了。"
李翠花急得直跺脚,"我知道她在这里!请你们通知'晨曦基金会'的赵先生,
就说苏晓雨的妈妈来了!""晨曦基金会?"保安露出疑惑的表情,"从来没听说过这个名字。"
正当李翠花绝望之际,一个穿着职业套装的女子走了过来,"您好,请问您是李女士吗?"
李翠花点点头,"我是,你认识我?"女子微微一笑,"我是陈总的助理王莉,
陈总正在等您。请跟我来。"李翠花半信半疑地跟着王莉进入电梯,直达顶层。
电梯门一打开,一个宽敞明亮的豪华办公室呈现在眼前。
办公室里,一个西装笔挺的中年男子站在窗前,背对着她们。听到声音,
他缓缓转过身来,脸上露出复杂的表情。"李女士,我们终于见面了。
我是陈志远,'晨曦基金会'的创始人,也是..."他停顿了一下,深吸一口气。
"...苏晓雨的生父。"李翠花如遭雷击,身体晃了晃,差点摔倒。
"我女儿呢?"她颤抖着问,"我要见我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