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你凭什么不卖给我?我出一千万!"来人猛拍桌子。
"十套房子都不换,它对我意义非凡。"李强紧握拳头。
"呵,当年在矿区,你不过是个月入八百的穷工人!"
李强冷笑:"谁能想到,你们当年嘲笑我捡垃圾,如今却追着我不放?"
空气凝固,那块不起眼的东西,成了众人眼中的宝贝。
01
西藏阿里地区,1996年初冬。
天刚蒙蒙亮,李强便起床了。外面北风呼啸,帐篷在风中猎猎作响。他哈了口气,白雾在眼前散开,看了眼表,才凌晨五点。
"妈的,冷死了。"李强套上厚重的棉衣,拿起水壶,发现已经结冰。
帐篷里其他五个工友还在睡梦中。大家都是从四川、湖南等地来的矿工,在这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上挖矿,每月工资不过八百元。
"强子,起这么早干啥?"老王迷迷糊糊问道。
"睡不着,头疼。"李强揉着太阳穴,"这鬼地方,氧气少得要命。"
"谁说不是呢,昨天小张又吐血了,被送下山了。"老王叹气道,"咱们这是在拿命换钱啊。"
李强走出帐篷,远处矿区的灯光在黑暗中闪烁。他二十六岁,高中毕业后在老家四川打过工,后来听说西藏这边挖矿工资高,就跟着招工队来了。来之前想象的是金山银山,结果是荒凉高原,与世隔绝。
早饭是冷馒头就咸菜。七点整,工头吹响了哨子,大家排队上卡车,前往矿区。
车子沿着崎岖山路颠簸半小时,终于到达工地。这是一个露天矿场,主要开采铜矿。数十台挖掘机和运输车来回穿梭,尘土飞扬。
"今天继续清理B区,昨天爆破后需要把大块石头搬走。"工头王铁刚大声宣布,"记住安全第一,不要逞能。"
李强和老王、小刘被分到一组,负责搬运碎石。高原上氧气稀薄,稍微用力就喘不过气来。
"听说昨晚又有一批人受不了吵着要走了。"小刘一边搬石头一边说。
"走就走呗,这地方一年能存三四千,回家娶媳妇够本了。"老王咧嘴笑道。
李强没说话,只是默默搬着石头。他有个女友叫小芳,在成都打工,两人约定存够钱就结婚。来西藏前,他计划干两年就回去,可一年过去了,攒的钱还不够买一间像样的房子。
午休时,大家围坐在一起吃干粮。工头王铁刚走过来,脸色不善。
"听说上面要减产,年底可能裁人。"王铁刚点了根烟,"你们几个表现都一般,自己看着办吧。"
这话像一盆冷水浇在众人头上。被裁就意味着前功尽弃,大家都沉默了。
"干活去!"王铁刚扔掉烟头,喊道。
下午三点,天空突然变暗,乌云密布。
"看来要下雪了,加快进度!"工头在远处喊道。
李强加快了搬运速度。就在这时,一声巨响传来,远处山坡上的积雪开始松动。
"雪崩!快跑!"不知谁喊了一声,所有人都向安全地带跑去。
李强也拔腿就跑,可跑了几步,脚下一滑,整个人摔倒在地。他感到一股冰冷的雪流冲向自己,本能地抱住头,滚向旁边的设备棚。
雪崩持续了约两分钟,工地上一片狼藉。幸运的是,大部分人都躲开了雪流的主要冲击。李强从设备棚爬出来,身上满是泥雪。
"清点人数!"工头声嘶力竭地喊着。
所有人集合后,发现少了两个人。大家立刻组织起来,在雪堆中搜寻。半小时后,两名失踪的工人被找到,所幸只是轻伤。
"真是命大。"老王松了口气。
"今天到此为止,明天清理现场。"工头宣布道。
返回营地的路上,李强心有余悸。在车上,他想起女友小芳,掏出口袋里的小照片看了又看。照片上小芳笑靥如花,让他在这荒凉之地心生温暖。
晚上,李强给小芳写信,描述了雪崩的事情。写完后,他躺在床上,思考着未来。在这危险的地方,每一天都可能是生命的最后一天,为了微薄的工资冒险,值得吗?
次日清晨,天气出奇地好,阳光普照。
工头分配任务:"今天主要清理雪崩后的现场,李强、老王,你们去B3区。"
B3区是昨天雪崩的中心地带,积雪和碎石混合在一起,工作量很大。李强和老王戴上手套,开始一点点清理。
"慢点干,反正工钱一样。"老王笑道。
李强没理会他,专注地搬着石头。忽然,一块黑色的石头吸引了他的注意。那石头约巴掌大小,通体黝黑,表面凹凸不平,有些地方呈现出奇怪的纹理。
"这石头怪怪的。"李强捡起来细看。
"什么石头?"老王凑过来,"就一块破石头,扔了吧。"
李强没说话,继续观察那块石头。它比一般石头要沉,摸起来有种冰凉的金属感。最奇怪的是,石头表面有些地方在阳光下泛着微弱的蓝光。
"我拿着玩玩。"李强把石头放进口袋。
"你小子捡垃圾呢?"老王大笑,"难不成还想发财?"
"说不定呢。"李强半开玩笑地说。
工头远远看见了,走过来问:"干活呢还是闲聊呢?"
"没,我们正干着呢。"老王赶紧说。
工头瞥了眼李强鼓起的口袋:"口袋里装什么了?"
"一块有意思的石头。"李强老实回答。
工头撇撇嘴:"少捡些没用的东西,专心干活。"
那天晚上,李强把石头放在床头,借着煤油灯仔细观察。石头表面有些地方呈现出熔融状的痕迹,像是经历过极高温度。他用小刀轻轻刮了一下,发现石头硬度很高,刀刃都有些卷边。
"小强,看什么呢这么入神?"睡在旁边的小刘问道。
"一块奇怪的石头,你看。"李强把石头递给他。
小刘掂了掂:"挺沉的,像金属一样。"
"我觉得不是普通石头。"李强说。
"你想多了,这山里到处都是奇奇怪怪的石头。"
小刘把石头还给他,"省省心吧,咱们这种人,一辈子也就是个苦力命。"
李强没再说什么,把石头收好。不知为何,他对这块石头有种莫名的感觉,仿佛它会带来某种改变。
接下来的日子,李强一如既往地干活,那块石头被他放在私人物品中,很少拿出来看。偶尔夜深人静时,他会借着微弱的光线端详一番,心里想着会不会真是什么宝贝。
十二月中旬,矿区开始为春节放假做准备。工头王铁刚召集大家开会。
"公司决定年底裁减三分之一人手,名单已经定了。"工头拿出一张纸,"以下人员,年后不用回来了。"
李强的名字赫然在列。他心里一沉,近一年的辛苦,就这样结束了。
"强子,别灰心,明年再找工作吧。"老王拍拍他的肩膀。
李强苦笑:"也好,这地方我也不想待了。"
放假前最后一天,李强收拾行李,把那块黑石头小心包好,放在背包最安全的位置。老王见了,又是一阵取笑。
"还带着那破石头呢?扔了吧,减轻负担。"
"留个纪念。"李强简单回答。
离开矿区那天,天空飘着雪花。李强回头看了一眼这个让他又爱又恨的地方。这一年,他存了五千多块钱,远不及预期。女友小芳在最近的信中,语气已经开始变得不耐烦。
坐上长途汽车,李强的高原旅程结束了。他不知道的是,口袋里那块不起眼的黑石头,将在多年后彻底改变他的命运。
02
回到四川老家,李强跟家里人说在西藏混得不错,但只字未提被裁员的事。大家相信了他的谎言,还夸他有本事。唯有母亲看出儿子的沮丧,私下问他怎么回事。
"妈,我被辞退了。"李强叹气,"那边条件太艰苦,我也不想再去了。"
"没事,人平安就好。"母亲安慰他,"小芳前几天来过,问你什么时候回来。"
李强心里一暖。春节前,他去成都见了小芳。两人已经两年没见面,小芳变得更漂亮了,在一家服装店当导购,收入不错。
"你真的不回西藏了?"小芳问。
"不回了,那地方太危险。"李强说,"我准备在成都找工作。"
小芳点点头:"也好,在城里发展机会多。不过..."
"不过什么?"
"我妈说了,我们要结婚,你得有房子才行。"小芳有些不好意思,"现在城里房价涨得厉害,你存的钱恐怕不够。"
李强心里一沉。他存的五千多块钱,在成都连一平米都买不到。
"给我点时间,我一定会有出息的。"李强握住小芳的手。
小芳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春节过后,李强来到成都,开始了新生活。他先是在一家建筑工地当小工,后来经朋友介绍,去了一家物流公司当搬运工,每月工资一千二百元。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强省吃俭用,把钱都存了起来。那块从西藏带回来的黑石头,被他放在出租屋的抽屉里,偶尔会拿出来看看。
一年后,李强攒了一万多元,距离买房的目标还很远。小芳开始变得不耐烦,两人的联系也少了。一次约会时,小芳直接表明了态度。
"强子,我已经二十五了,再不结婚,就晚了。"
"再给我点时间。"李强恳求道。
"可你看看你现在的工作,一个月才多少钱?这样下去,猴年马月才能买上房?"小芳叹气。
一周后,小芳发短信告诉李强,她接受了另一个男人的追求,对方是个生意人,已经有了两套房子。
这个打击让李强几乎崩溃。他痛饮了一晚上,第二天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出租屋的地板上,身边散落着酒瓶。
抽屉没关好,那块黑石头露出一角。李强拿起石头,想起老王的嘲笑:"难不成还想发财?"
"废物,连个女人都留不住。"李强自嘲地笑了笑,一怒之下,把石头扔出窗外。
扔完后他立刻后悔了。那块石头是他在西藏的唯一纪念,代表着一段艰苦而珍贵的记忆。他连忙跑出去寻找,幸运的是,石头落在楼下的草丛里,毫发无损。
李强把石头拾起来,仔细擦干净,又放回抽屉。这次经历让他忽然对这块石头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仿佛它承载着他的运气与希望。
接下来的日子,李强更加努力工作。他很少去想小芳,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赚钱中。两年后,他从搬运工升为调度员,负责安排货物运输路线,月薪涨到了两千五。
1999年底,物流公司效益不好,开始裁员。李强被迫离职,找了份开出租车的工作。成都市区交通拥堵,他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却只能勉强维持生活。
2000年春,李强又一次搬家,这次是因为租住的老房子要拆迁。收拾东西时,他又见到了那块黑石头。五年过去了,石头依然黝黑发亮,没有任何风化的迹象。
"都说石头会风化,为什么你一点变化都没有?"李强自言自语。
这个细节引起了他的好奇。正好这天是休息日,他决定带着石头去请教专家。成都有个玉石市场,里面有不少懂行的人。
玉石市场人声鼎沸,各种摊位琳琅满目。李强找了几个看起来资历较老的商贩,询问石头的来历。大多数人看都不看就摇头:"不是玉,没价值。"
一位姓张的老板稍微认真些,拿放大镜看了看:"这不像我见过的任何石头,表面有些像陨石,但又不太像。你从哪儿弄来的?"
"西藏捡的。"李强如实回答。
"西藏?"老板眼睛一亮,"那边确实出过不少奇怪的石头。不过我也说不准,你得找专业人士看看。"
李强心里一动:"哪里能找到专业人士?"
"四川某大学有个石矿研究所,你可以去那问问。"
第二天,李强请了半天假,带着石头去了四川某大学。校门口保安不让他进,说没有预约不能见教授。李强只好在校门口等,希望能碰到懂行的人。
午饭时间,不少学生和老师从校门出来。李强鼓起勇气,拦住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您好,我想请教一下关于石头的问题。"
老者停下脚步:"什么石头?"
李强取出那块黑石头:"这个,我在西藏捡的,想知道是什么。"
老者接过石头,仔细端详,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有趣,非常有趣。你在哪个地方捡的?"
"阿里地区一个矿区。"
"我是地质系的陈教授,你愿意跟我回实验室做个简单检测吗?"
李强大喜:"当然愿意!"
陈教授带他进了学校,来到一个小实验室。教授戴上手套,用各种仪器检测石头,又刮下一小片做显微分析。
"初步看,这可能是一块陨石。"陈教授最后说,"很罕见的那种。"
"陨石?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石头?"李强难以置信。
"对,从太空掉到地球上的石块。根据表面熔融痕迹和内部结构,它经历过大气层的高温摩擦。"陈教授解释,"不过要确定它的具体成分和价值,需要更专业的检测。"
"它值钱吗?"李强忍不住问。
陈教授笑了:"如果真是罕见陨石,价值不菲。收藏家和研究机构都愿意出高价。不过别抱太大希望,我只是初步判断。"
李强心跳加速:"那该怎么确认?"
"北京有个陨石研究中心,可以寄样本去那边检测。不过费用不低,至少几千元。"
几千元对当时的李强来说是笔大数目。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赌一把:"能帮我联系吗?"
陈教授点点头:"可以,我有那边的同事。不过得先签个协议,万一真有价值,我希望能获得优先研究权。"
李强同意了,留下联系方式后离开。整个下午,他都心不在焉,满脑子想着陨石和可能的财富。
两周后,陈教授打来电话,约他见面。
"结果出来了,确实是陨石,而且是很罕见的一种。"陈教授兴奋地说,"它含有一些地球上稀有的金属元素,科研价值很高。"
"那...它值多少钱?"李强紧张地问。
"根据现在的市场行情,这种大小和成分的陨石,至少值十几万。"陈教授顿了顿,"有收藏家愿意出二十万买下它。"
二十万!李强差点晕过去。这相当于他十年的工资啊!
"真的吗?"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千真万确。"陈教授说,"不过我建议你别急着卖,先做个完整鉴定证书,价值可能更高。"
李强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五年前被同事嘲笑的"垃圾",如今竟变成了宝贝!
接下来的日子,李强小心保管着那块陨石,同时通过陈教授联系专业鉴定机构。一个月后,正规鉴定证书出具,确认这是一块罕见的铁镍陨石,含有铱、钯等稀有元素,形成年代至少有几十亿年历史。
证书一出,收藏市场沸腾了。多位收藏家联系陈教授,询问购买意向。最高出价达到了三十万元。
2001年夏天,李强以二十八万元的价格,将陨石的大部分卖给了一位北京收藏家,只留下一小块作为纪念。他人生中第一次拥有了如此多的钱,感觉像做梦一样。
"谢谢您,陈教授。"
李强真诚地说,"没有您,我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这是宝贝。"
陈教授笑道:"命运有时就是这么奇妙。对了,你打算怎么用这笔钱?"
李强想了想:"买房,然后做点小生意。"
"明智的选择。"陈教授点头,"不过记得分散投资,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告别陈教授后,李强站在校门口,深吸一口气。蓝天白云下,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他想起西藏那个艰苦的矿区,想起老王的嘲笑,想起小芳的离开...命运就是如此奇妙,当所有人都看不起你时,生活可能正在暗中准备一份惊喜。
03
回到出租屋,李强把钱存进银行,开始规划未来。他决定先在成都买套小房子,剩下的钱做点小生意。考虑再三,他选择了房地产中介这一行,一来对房子有兴趣,二来可以积累人脉。
2001年底,李强在成都武侯区买了套60平米的小两居,首付用了15万,剩下的按揭。房子虽小,但地段不错,靠近地铁站。
买完房,李强辞去出租车司机的工作,加入了一家房产中介公司当经纪人。刚开始,他一个客户都没有,只能发传单、打电话找客源。第一个月,他一单都没成交,连底薪都没拿到。
"我是不是选错行了?"李强开始怀疑自己的决定。
公司老板刘明看出他的沮丧:"别急,这行就是这样,前三个月都是投入期。你有自己的房子,比其他新人底气足,坚持下去。"
李强点点头,继续努力。他每天早出晚归,把成都的楼盘都跑了个遍,积累了大量房产知识。第三个月,他终于成交了第一单,赚了三千元提成。
"感觉怎么样?"刘明笑着问。
"太爽了!"李强也笑了,"比开出租车强多了。"
有了第一单,李强信心大增。他开始琢磨市场规律,发现很多外地人来成都买房,但不了解当地情况,容易被坑。于是,他专门针对这群人,提供诚信服务,很快就有了回头客和介绍客户。
半年后,李强月收入稳定在六七千元,是以前的三倍多。
2002年底,成都房价开始快速上涨。李强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个投资机会。他用积蓄在郊区买了一块小地,打算等升值后再卖。
"你小子眼光不错。"刘明夸他,"那片区域要建大学城,肯定涨。"
李强笑而不语。他在工作中接触了不少开发商和投资客,从他们那里学到了不少投资技巧。
2003年,SARS疫情爆发,房地产市场一度低迷。李强没有慌,反而在价格最低时又买了套小户型。他相信疫情终会过去,而城市发展不会停步。
果然,2004年市场恢复后,房价开始飙升。李强之前买的地和房子,价值几乎翻了一倍。看准时机,他卖掉了郊区的地,赚了二十多万。
这次成功让李强尝到了甜头。他开始系统学习房地产投资知识,订阅专业杂志,参加行业论坛。一次偶然机会,他认识了成都一家开发商的副总刘海。
"年轻人很有想法啊。"
刘海对李强印象不错,"要不要来我们公司?"
李强考虑再三,决定接受邀请。2005年初,他成为这家开发商的销售经理,负责一个新楼盘的销售。工作更忙了,但收入也上去了,每月超过一万元。
"发财了啊,强哥!"以前的同事遇到他,都会这么说。
李强只是笑笑。他知道,真正的财富还在后面。
2005年底,李强的投资组合已经有三套房产,总价值近百万。他开始考虑更大的投资。
"成都的房子已经涨得差不多了,你有没有兴趣去上海看看?"
刘海某天提议,"我们公司准备在那边拿地,你可以一起去考察。"
上海,中国的经济中心,房价远高于成都。李强对这个建议很心动。
"好啊,正好我也想开拓视野。"
2006年春,李强随公司团队去了上海。大都市的繁华让他震撼,高楼大厦林立,人流如织。考察期间,他发现浦东新区发展迅猛,但房价相对其他区域还算合理。
回到成都后,李强卖掉了一套房子,加上积蓄,凑了一百多万。几个月后,他再次去上海,在浦东买了套小公寓,首付用去了全部资金。
"这么贵?"
朋友们都觉得他疯了,"回本得多少年啊。"
李强不为所动:"十年后你们就知道了。"
他的眼光确实独到。2007年,上海房价一路飙升,他的公寓不到一年就增值30%。看到成效,李强更加确信自己的投资策略是正确的。
同年,公司提拔他为营销总监,负责多个项目。工作压力大了,但他能接触到更多一手房产信息,投资眼光也更加敏锐。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异常火爆。李强利用工作便利,在多个城市都有所布局。他不贪多,只在看好的地段精准出手。到2008年底,他已经拥有五套房产,分布在成都、上海和北京,总价值超过三百万。
身边不少朋友都羡慕他:"强哥真有本事,这么年轻就这么成功。"
李强心里清楚,自己的起点是那块陨石带来的二十八万。没有那次偶然,他可能还在开出租车,省吃俭用攒首付。
2008年底,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房地产市场受到冲击。很多投资者恐慌抛售,李强却逆势而为,趁低价又买入两套。
"现在是历史性机会。“他对犹豫不决的朋友说,”政府不会让房地产垮的,它占GDP比重太大了。"
果然,2009年中国推出四万亿刺激计划,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很快回暖。李强的判断再次被证明是正确的。
到2010年,他的房产已增至七套,总价值近五百万。这一年,他辞去了开发商的工作,成立了自己的投资咨询公司,专门为高净值客户提供房产投资建议。
生意很快做起来了。李强的成功案例是最好的广告,客户慕名而来。他收取咨询费和成交提成,年收入超过百万。
2011年,李强35岁,已经是成都小有名气的投资专家。他在上海和成都各买了套豪宅,总价超过一千万。至此,他拥有的房产达到十套,总价值超过两千万。
从一个月入八百的矿工,到身价千万的投资人,李强只用了十五年时间。而这一切的起点,就是那块来自西藏的黑色陨石。
偶尔独处时,李强会拿出那块留作纪念的陨石碎片,回忆起当年在矿区的艰难岁月。他从没有联系过小芳,也没有回过老家,似乎刻意想忘记那段贫穷的过去。
然而命运再次跟他开了个玩笑。2011年夏天,李强正在上海的豪宅中休息,门铃突然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