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
今年的主题为“锦绣山河、美好旅程”
不少小伙伴都会选择在近期出游
在选择报团出行、签订旅游合同时
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法律问题呢?
包价旅游合同:指传统意义上的组团合同,是旅行社提供有关旅行的全部服务(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服务),游客支付费用的旅游合同。旅行社组织和安排旅游活动,应当与旅游者订立合同。
一、选择正规的旅行社
根据法律规定,旅行社设立应当取得旅游主管部门的许可,依法办理工商登记。因此,消费者在报团时要擦亮眼睛,注意查看旅行社是否持有《营业执照》和《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
消费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查询旅行社和导游的资质:
1、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https://mr.mct.gov.cn/
2、“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微信公众号
二、看清旅游行程安排
消费者在签订旅游合同时应当查看旅行社是否提供了旅游行程单,该行程单是包价旅游合同的组成部分,其对旅游服务的时间、地点、内容、费用等进行了具体描述。当旅行社擅自变更旅游行程时,旅游行程单是消费者主张权利的重要依据。
三、注意合同的形式和内容
旅行社必须与消费者签订书面包价旅游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不得以口头协议替代。合同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❶旅行社、旅游者的基本信息;
❷旅游行程安排;
❸旅游团成团的最低人数;
❹交通、住宿、餐饮等旅游服务安排和标准;
❺游览、娱乐等项目的具体内容和时间;
❻自由活动时间安排;
❼旅游费用及付款的期限和方式;
❽违约责任和解决纠纷的方式;
❾法律法规规定和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
四、查看是否存在霸王条款
旅游者在签订旅游合同前应仔细审查合同内容,重点关注以下条款是否涉及“霸王条款”,并结合相关法律依据进行识别和应对。
重点审查的条款类型及识别方法
❶单方面免责或扩大不可抗力范围的条款:合同中将“交通延误、航班取消”等非不可抗力事件纳入免责范围,或要求消费者承担全部不可抗力导致的损失。
❷高额违约金或中途退团不退费:违约金比例超过实际损失的30%,或约定“中途退团一律不退费”等。
❸限制消费者选择权的强制消费条款:强制购买指定保险、商品,或要求补交“自然单间”房差。
❹排除消费者维权途径的条款:约定“争议仅由旅行社所在地法院管辖”或“旅行社拥有最终解释权”等。
❺擅自变更行程且免除责任的条款:约定“旅行社可调整行程,不承担损失”或“旅客不得异议”等。
法律赋予消费者的应对措施
❶拒绝签署并协商修改:发现明显不公条款时,可要求旅行社修改或删除不合理内容。若协商无果,可拒绝签约。
❷向监管部门投诉: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旅游主管部门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要求查处违法格式条款。
❸留存证据:保存合同文本、沟通记录、付款凭证等,作为维权依据。
五、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消费者的权利:
❶自主选择与知情权
自主选择权:旅游者有权自主选择旅游产品、服务及旅行社,拒绝强制交易行为。
知悉真情权:有权要求旅行社提供行程安排、服务标准、费用构成等详细信息,并获取真实、完整的旅游产品说明(如行程单需在行程开始前提供)。
❷合同相关权利
合同转让权:行程开始前,旅游者可将合同权利义务转让给第三人,旅行社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新增费用由转让方承担)。
合同解除权:因未达最低成团人数导致无法出团时,旅游者有权解除合同并获全额退款;行程结束前可单方解除合同,旅行社需扣除必要费用后退还余款。
要求履约权:旅行社必须按合同约定提供服务,不得擅自变更行程或降低标准。
❸安全保障与赔偿权
人身财产安全权:遇危险时有权请求救助和保护;旅行社需履行安全提示义务,提供必要保险(如人身意外险)。
损害赔偿权:因旅行社过错导致人身或财产损害,可依法索赔;若旅行社拒绝履行合同且造成严重后果(如滞留),可主张旅游费用1-3倍赔偿金。
❹特殊权益保护
被尊重权:旅游者的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应受尊重。
特殊群体便利权: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依法享有旅游便利和优惠。
旅行社的义务:
❶合同签订阶段的义务
安全提示义务:出发前需告知旅游者目的地法律禁忌、风俗习惯、安全风险及应急措施;针对高风险活动(如潜水、登山)进行专项安全说明。
投保与救助义务:提示旅游者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发生突发事件(如疾病、自然灾害)时,应立即采取救助措施并协助返程或安置。
❷合同履行阶段的义务
按约服务义务:不得擅自变更行程、降低服务标准(如替换廉价酒店或取消景点),确需调整的应征得全体旅游者书面同意。
人员配置义务:安排具备资质的导游或领队全程陪同,并提供符合标准的交通、餐饮、住宿服务。
费用透明义务:不得通过强制购物、另行付费项目等变相收取合同约定外的费用。
❸特殊情形处理义务
不可抗力处理义务:因不可抗力(如台风、地震)导致合同无法履行的,应与旅游者协商变更或解除合同,并在合理期限内退还已支付费用。
成团失败通知义务:若未达到约定最低成团人数,境内游需提前7日、出境游提前30日通知旅游者,并全额退还费用。
❹尊重旅游者权益的义务
禁止强制交易:不得通过胁迫、限制自由等方式强迫旅游者购物或参加自费项目。
尊重特殊群体:为老年人、残疾人等提供便利设施和服务,尊重其人格尊严和宗教信仰。
六、旅游合同解除的情形
❶双方协商解除:双方达成一致可解除合同,例如旅游者因个人原因主动放弃行程,旅行社扣除必要费用后退还剩余款项。
❷因不可抗力解除: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无法履行,任何一方均可解除合同。例如目的地突发地震,旅行社应扣除已支付且不可退还的费用(如签证费、酒店定金)后返还余款。
❸旅行社单方解除权:旅游者自身原因,包括旅游者患传染病可能危害他人健康,或携带危险物品且拒绝处理;从事违法活动(如破坏文物)或违反社会公德行为(如扰乱公共秩序);严重影响其他旅游者权益且不听劝阻(如多次脱团或干扰团队行程)。
成团人数不足,境内游未达约定人数时,旅行社可解除合同,但需提前7日通知并全额退款;出境游需提前30日通知。
❹旅游者单方解除权:旅行社违约,如擅自降低服务标准(如五星酒店替换为三星)、强制购物或虚假宣传,旅游者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
预期违约,旅行社在行程开始前明确表示无法履行主要义务(如未预订机票),旅游者可直接解除合同。
七、解除旅游合同的法律后果
❶费用退还规则
因不可抗力解除:旅行社扣除已支付且不可退还的费用后返还余款;因旅行社过错解除:需全额退款,造成损失的应赔偿(如欺诈行为可主张三倍赔偿)。
❷责任豁免:因不可抗力解除,双方均不承担违约责任;因旅游者过错解除(如携带违禁品),旅行社可扣除必要费用并追究责任。
八、旅游合同纠纷解决途径
❶协商:合同双方可就争议事项直接协商,基于平等自愿原则达成和解协议。这种方式灵活高效,成本最低,且有利于维持合作关系。
❷调解:向消费者协会、旅游投诉受理机构或旅游行业协会申请调解,由中立机构依据事实和法律协助双方达成协议,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可介入调查并督促纠纷解决。
❸仲裁:若合同中存在有效仲裁条款,可向约定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仲裁程序灵活,裁决具有强制约束力,且无需经过诉讼程序。
❹诉讼:协商、调解或仲裁均无法解决时,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来源:宁波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