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王教授,这是我的小果。它...它好像病得很重。"林小雨将保温箱小心翼翼地放在检查台上,手指不自觉地颤抖着。

王教授戴上手套,缓缓打开箱门。当他看清里面的生物时,表情瞬间凝固,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天啊!"王教授猛地后退一步,声音提高了八度,"这根本不是猴子!"



2019年盛夏,刚刚大学毕业的林小雨带着满腔热情和对未来的憧憬,独自踏上了云南之旅。作为一名生物系毕业生,她对云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充满向往。

"这可能是我最后的自由时光了,"她在日记中写道,"九月就要开始在出版社的工作,成为一名朝九晚五的社畜。"

那是旅行的第十五天,小雨来到了一个偏远的山村。这里远离城市喧嚣,群山环抱,村民们过着与世无争的宁静生活。

"姑娘,一个人来这么偏远的地方不要紧吗?"村里的老大妈热情地问道,递给她一碗刚烧开的山泉水。

"我喜欢这里的宁静,"小雨笑着回答,"而且我想看看传说中的'雨林精灵'。"

老大妈的眼神突然变得复杂:"那东西不好找,也不是什么吉利的东西。姑娘还是去看看山上的杜鹃花吧,这个季节正开得好呢。"

小雨心中暗自好笑。她知道,在这些偏远山村,人们常常对自然怀有一种敬畏之心,对一些罕见的野生动物更是充满神秘色彩。

傍晚时分,小雨沿着村后的小路散步,享受着丛林间微凉的空气。突然,一阵狗吠声打破了宁静。

循声望去,她看到一条黄色土狗正凶狠地在一棵大榕树下狂吠,不断地跳跃着,似乎在攻击什么东西。

"嘿!走开!"小雨本能地大喊着,快步跑过去,挥舞着手中的背包驱赶那条狗。

土狗见有人来,又叫了几声,不甘心地离开了。小雨这才看清,在树下的落叶堆里,有个小小的身影正瑟瑟发抖。

她小心翼翼地拨开落叶,发现了一个棕褐色的小生物。它大约手掌大小,浑身沾满泥土,一条腿似乎受了伤,正微弱地呻吟着。

"天哪,是只小猴子!"小雨惊呼道。她在学校里见过标本室里的灵长类动物,这小家伙的体态、毛色和面部特征,都与她印象中的猴类十分相似。

她脱下外套,轻轻裹住这个小生物,它没有反抗,只是用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惊恐地看着她。

回到村里的民宿,小雨用温水轻轻清洗了小生物的伤口。它的一条后腿有明显的咬伤,虽然流了不少血,但似乎没有伤到骨头。

"老板娘,您有医用酒精和绷带吗?"小雨向民宿老板娘求助。

"有倒是有,"老板娘好奇地看着被裹在毛巾里的小动物,"这是什么?你从哪儿捡来的?"

"一只小猴子,被狗咬伤了。我在村后的路上救的它。"小雨解释道。

老板娘凑近看了看,突然倒抽一口冷气,脸色变得有些难看:"姑娘,这不是普通猴子,是不祥之物!老人们都说,见到它的人会有厄运。你快把它放回去吧!"

小雨有些哭笑不得:"老板娘,这只是一只受伤的小动物,没什么不祥不祥的。我学生物的,知道它只是一种稀有的灵长类动物。"

见小雨态度坚决,老板娘叹了口气,拿来了医药箱:"那你小心点,别让它伤到你。这种野生动物,谁知道有什么病呢。"

处理完伤口,小雨用毛巾给小猴子做了一个临时的窝,又从包里拿出几块饼干和一个香蕉,小心地递到它面前。

小猴子起初抗拒,但很快就被香蕉的香味吸引,小心翼翼地伸出前爪,慢慢靠近。

"你喜欢香蕉啊,"小雨笑着说,"我给你起个名字吧,就叫'小果',因为你喜欢水果。"

小果小心地啃着香蕉,眼睛依然警惕地盯着小雨,但神情已经没有刚才那么恐惧。

那一晚,小雨几乎没怎么睡。她一直在思考如何安置这个偶然救下的小生命。按理说,野生动物应该回归自然,但小果受了伤,如果立刻放生,很可能无法生存。

第二天一早,小雨联系了当地的野生动物保护站,但得到的答复让她失望。

"我们这里主要负责大型野生动物的救助,像金丝猴、熊猫这些。小型猴类如果没有明确证据表明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一般建议就地放生。"工作人员在电话里解释道。

"但它受伤了,而且很小,可能是被遗弃的。"小雨据理力争。

"如果你确定它无法自行生存,可以先照顾它一段时间,等伤好了再放生。或者你可以联系动物园,看他们是否愿意接收。"

挂断电话,小雨看着窝里正安静啃着水果的小果,心中百感交集。她又给附近的几家动物园打了电话,要么是没有接收能力,要么是根本不接电话。



"看来只能先带你回去了,"小雨对小果说,"等你伤好了,我再想办法。"

就这样,小雨的背包里多了一个特殊的"乘客",踏上了回北京的旅程。

回到北京的出租屋,小雨立刻着手为小果准备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她在网上查阅了大量关于猴类饲养的资料,购买了适合的食物、玩具和生活用品。

开始工作后,小雨的生活忙碌起来。作为出版社的一名助理编辑,她常常加班到深夜。每次回家,无论多晚,小果总是趴在窗台上等她,大眼睛里充满期待。

"嘿,想我了吗?"小雨会轻声问,而小果则会发出一种类似"咕咕"的声音回应她,这成了她每天最期待的时刻。

随着时间推移,小雨注意到小果与常见猴类的一些差异。它的动作极其缓慢,不像猴子那样敏捷;它几乎不发出声音,除了那种特殊的"咕咕"声;最奇怪的是,它的生活习性——白天大多时间在睡觉,夜间却异常活跃。

有一次,小雨偶然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珍稀灵长类动物的文章,里面提到了一种叫"慢猴"的动物,特征与小果有些相似。但当她想进一步查询时,却发现相关资料极其有限。

小雨的朋友们对她养"猴子"这件事反应各异。

"你疯了吗?养野生动物是违法的!"闺蜜李琳第一次见到小果时惊呼。

"它受伤了,而且当地的保护站说可以先照顾它。"小雨辩解道,"等它完全康复了,我会想办法妥善安置它的。"

"它长得好奇怪啊,"另一位朋友凑近观察,"我在动物园见过的猴子都不是这样的。"

随着小果长大,它与典型猴类的差异越来越明显。它的四肢比例、头部形状、甚至皮毛的质地,都与小雨在书本上看到的任何猴种都不一样。

它也展现出惊人的学习能力。它学会了开冰箱取水果,会在小雨心情不好时把她最喜欢的玩偶叼到她面前,甚至会在她工作太久时轻轻拉她的衣角,仿佛在提醒她休息。

小雨的感情生活却不尽如人意。几段短暂的恋情都因为各种原因无疾而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小果的存在。

"所以,你宁愿选择一只猴子,也不愿意和我一起生活?"一次激烈的争吵后,男友甩下这句话,摔门而去。

小雨坐在地板上,泪流满面。小果轻轻爬到她身边,用温暖的小身体依偎着她,仿佛在无声地安慰。

"只有你不会离开我,对吗?"小雨抽泣着问,小果用前爪轻轻擦拭她的泪水,这个简单的动作让小雨的心瞬间柔软下来。

第三年春天,公司安排小雨去外地出差一周,这是她工作以来时间最长的一次离家。

"小果,我这次要出差久一点,"临行前,小雨蹲下身认真地对小果说,"我托了李琳姐来照顾你,你要乖乖的,不要让她担心,好吗?"

出差的第三天,小雨接到李琳急促的电话。

"小雨,出事了!小果从昨晚开始一直不吃不喝,缩在角落里发抖,我怎么哄都不出来。"李琳的声音满是焦急。

"它发烧了吗?有没有受伤的迹象?"小雨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没有明显外伤,但它看起来很痛苦,呼吸也有点急促。"

"立刻带它去宠物医院!"小雨当机立断,"我马上订机票回来。"

挂断电话,小雨立刻向领导请假,连夜飞回北京。当她赶到宠物医院时,李琳正抱着保温箱在走廊里焦急地等待。

"医生说没见过这种动物,不敢随便用药,建议找专门的野生动物医生。"李琳焦急地说。

小雨二话不说,直接抱起保温箱,拦了一辆出租车,直奔郊外的野生动物救助中心。

虽然没有预约,但看到小果的状况,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员立刻引导她进入急诊室。

"王教授马上过来,他是我们中心最有经验的灵长类动物专家。"工作人员安慰她。

王教授动作熟练地检查着小果,表情却越来越严肃。他检查了小果的眼睛、耳朵、四肢和牙齿,额头渗出了汗珠。

突然,他的手明显颤抖了一下,眼神中流露出不可思议的震惊。他抬头看向小雨,嘴唇微微颤抖:"小姐,这个动物...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