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5 月 18 日上午, “墨韵人生:民族·生灵·生命意志”廖连贵艺术展暨研讨会在好生收藏艺术馆拉开帷幕。本次展览在湖北省美术家协会指导之下,由湖北省美术院与湖北省收藏家协会主办,湖北省收藏家协会书画研究院、好生收藏艺术馆承办,湖北书画院协办。开展当天,来自美术界、收藏界的专家学者及艺术家齐聚一堂,围绕湖北重要水墨人物画家廖连贵的艺术成就及艺术家与收藏家的关系展开深入研讨。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分为三个单元:水墨人物与少数民族生活叙事——以“民族的诗意栖居”为主线,聚焦廖连贵笔下南方少数民族瑶、苗、壮族及藏民的生活图景,展现其写意水墨人物画中的人文关怀与笔墨厚重感;自然生灵:熊猫题材的趣味性与哲思——以“憨态可掬,生机盎然”为核心,展现廖连贵对熊猫的拟人化表达与水墨写意技法的创新融合;生命意志:晚年兰草系列 ——以“兰草如剑,墨骨铮铮”为精神内核,通过苍劲的兰草笔墨,隐喻艺术家与病魔抗争的顽强生命力。除了水墨作品外,还展出了其速写手稿、文献资料,全面展示了廖连贵先生的艺术面貌。
湖北省收藏家协会书画研究院执行院长黄波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
出席领导、嘉宾名单:(上下滑动观看)
湖北省中国画学会名誉会长 施江城
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 刘一原
湖北省美术院原副院长、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原院长 钟孺乾
湖北省中国画学会常务副院长、湖北书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原院长 罗彬
湖北省中国画学会名誉副会长、湖北书画院副院长 魏金修
湖北省中国画学会名誉副会长、湖北书画院副院长 张军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北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 刘春冰
湖北省美术院中国画创研室主任 柳秀林
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朱建翔
武汉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武汉东西湖书画会主席 徐协桥
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省老年书画家协会主席 孔艺
东西湖书法家协会主席 王指明
湖北诚信拍卖公司负责人 李俊丽
武汉荣宝斋总经理 鲁静
利德利宝文化艺术公司总经理 胡炜
廖连贵家属 廖汉丹、廖汉青
省藏协主席 陈锋
原湖北省军区副司令员 范智勇
省藏协顾问 张家荣、邓兴松
省藏协执行主席 王运明
省藏协常务副主席 王培俊、刘国亮
省藏协秘书长 刘桂平
省藏协副主席兼办公室主任 陈祖坤
省藏协副主席兼书画研究院院长 张好生
省藏协副秘书长 王小珍
洪湖市收藏家协会会长 彭巧林
省藏协书画研究院执行院长 黄波
省藏协书画分会执行会长 王汉明
省藏协办公室副主任兼会员部主任 巴兴
省藏协书画研究院秘书长 汪大亭
省藏协书画研究院副秘书长 黄辉
省藏协书画研究院研究员 杨前进
省藏协宣传部 柯其斌、孙国凯
湖北省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王培俊宣读聘任顾问决定
据湖北省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王培俊介绍,为加强湖北省收藏家协会学术研究与收藏体系建设,聘请湖北省中国画学会名誉副会长、湖北书画院副院长张军,湖北省中国画学会常务副会长、湖北书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南民大美术学院原院长罗彬,湖北省美术院副院长、湖北省美协副主席谢晓虹为湖北省收藏家协会书画研究院顾问,湖北省收藏家协会主席陈锋现场为艺术家颁发聘书。
湖北省收藏家协会主席陈锋(左二)给湖北省中国画学会名誉副会长、湖北书画院副院长张军(左一),湖北省中国画学会常务副会长、湖北书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南民大美术学院原院长罗彬(右二),湖北省美术院副院长、湖北省美协副主席谢晓虹(湖北省美术院中国画创研室主任柳秀林代领)颁发顾问聘书
湖北省美术院副院长谢晓虹因重要工作时间冲突不能到场,湖北省美术院中国画创研室主任柳秀林代其致辞
湖北省美术院副院长、湖北省美协副主席谢晓虹认为廖连贵先生在十几年的水墨探索中始终坚持不脱离生活的艺术创作原则,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尤其善于从平时的生活场景和乡土风情中挖掘出美的内涵,创作了一大批洋溢着时代精神和泥土芳香,焕发出沧桑气息与浑然境界的经典作品,凭借着一系列朴实可信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奠定了其在水墨人物艺术上的坚实地位。其代表作《我们的医生喊得应》《瑶老庚》等均与国家的发展同频共振,交织交融,展现了老一辈艺术家的艺术才情、治学功力和时代精神的不懈追求与精准把握。
湖北省收藏家协会执行主席王运明致辞
据湖北省收藏家协会执行主席王运明介绍,本次活动是收藏家协会换届以来举办的第三次研讨会,聚焦于湖北书画艺术研究,获得广泛认可。他还谈到收藏家协会的目标,首先明确 “政府资源 + 民间收藏” 模式,推动企业家向收藏家转化,培养 “有情怀、有学术” 的收藏群体。强调 “接地气” 的艺术传播与收藏理念,计划通过线上线下展览、市场引导等活动,提升书画市场健康度,利用 IT 技术活化传统艺术。
本次展览策展人、湖北省中国画学会常务副会长、湖北书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南民大美术学院原院长罗彬主持研讨会
本次展览策展人、湖北省中国画学会常务副会长、湖北书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南民大美术学院原院长罗彬谈到此次活动策划的缘起,一是被廖连贵先生的作品打动,风格独特,具有朴实的生活味道, “初看不起眼,越看越经看”,其价值在艺术家身后愈发凸显。艺术成就的衡量不在于一时名气,而在于作品能否经得起时间检验,“人不在了,作品还在” 才是真正的艺术生命力。廖连贵先生整体影响力与其艺术成就不匹配,需要通过展览等形式重新审视其学术价值;二是被收藏家张好生对廖连贵先生作品的系统收藏震撼,并且二人交情甚笃,认为这种收藏家和画家的关系是值得探讨的良性互动个案。
湖北美术学院教授刘一原
湖北美术学院教授刘一原认为廖连贵先生的作品 “接地气”,以朴实笔触记录少数民族生活,如泼水节、龙船调等,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强大的生命力。他还强调民间收藏对艺术家价值挖掘的重要性,反对 “唯官方评价”,主张结合时代背景客观评估。
湖北省中国画学会名誉会长施江城
湖北省中国画学会名誉会长施江城认为廖连贵先生的作品融合传统水墨与西方写实技法的探索,如人物画中解剖学的精准运用、花鸟作品的拟人化表达,认为其风格 “既古老又现代”,具备跨时代的审美价值。但因缺乏系统学术推广,其作品在学术研究、市场潜力方面均被低估。建议通过专题展览、文献出版等方式,将其纳入中国 20 世纪现实主义美术脉络中重新评估。
湖北省美术院原副院长、中南民大美术学院原院长钟孺乾
湖北省美术院原副院长、中南民大美术学院原院长钟孺乾回忆与廖连贵先生的交往,认为他能突破身患重病、经济拮据的困境,以超乎常人的生命力延续创作,堪称“传奇”。并认为他的境遇好转离不开收藏家张好生对他的支持,同时赞赏张好生系统收藏湖北不同年龄段艺术家作品、非功利推动艺术发展的做法。
湖北省中国画学会名誉副会长、湖北书画院副院长张军
湖北省中国画学会名誉副会长、湖北书画院副院长张军对廖连贵先生入选第六届美展的作品《瑶老庚》印象深刻,其展现的生活气息与情感张力令人难忘。特别提到《李时珍》是 “表现李时珍最好的作品”,通过细腻刻画人物神态与环境,传递出对医学与自然的敬畏之情,体现 “扎根生活” 的创作深度。除人物画外,廖连贵先生的荷花系列作品以秋天为主题,通过大量写生提炼荷花的形态与神韵,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展现了其对不同题材的钻研与创新。
湖北省中国画学会名誉副会长、湖北书画院副院长魏金修
湖北省中国画学会名誉副会长、湖北书画院副院长魏金修以艺术家廖连贵与收藏家张好生为例,讲述收藏家在精神与经济上的支持对艺术家的重要性,强调艺术家与收藏家的情感纽带超越金钱。对比古今案例,指出良性互动可推动艺术传承,如藏家张好生系统收藏廖连贵先生的作品,才得以促成此次展览。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北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刘春冰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北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刘春冰以中国古代画论 “神形兼备” 为切入点,指出廖连贵作品尤其注重人物五官的传神刻画,体现了 “绘人需绘情” 的创作理念。其作品融合传统笔墨、西方学院派技法与革命现实主义,是 20 世纪中国美术转型的重要样本,其作品是个人艺术探索与社会变迁的双重记录,具有 “艺术史 + 社会史” 的双重研究价值。建议通过研讨会、出版物等形式系统推广其艺术,借助高校资源扩大影响力,使其成为现当代美育的鲜活案例。
湖北省美术院中国画创研室主任柳秀林
湖北省美术院中国画创研室主任柳秀林引用 “巧易得而朴难求”、“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指出廖连贵先生作品以质朴笔触超越技巧雕琢,如少数民族人物画不刻意渲染苦难,却通过细节,如服饰纹理、劳作姿态,自然传递生活本真,体现 “大巧若拙” 的东方美学。同时呼吁青年艺术家:在 AI 时代更需坚守 “主观能动性与艺术真诚”,避免被技术异化,以廖连贵先生为榜样,通过扎实写生与情感投入,重构当代水墨的精神深度。
原湖北省军区副司令员范智勇少将
原湖北省军区副司令员范智勇少将以诗歌致敬廖连贵先生 “墨韵彰显真人生” 的艺术追求,肯定省藏协活动对文化传承的贡献,呼吁社会关注艺术家背后的时代精神。
廖连贵先生之子廖汉青
廖连贵先生之子廖汉青代表家属感谢主办方与嘉宾,表示父亲的作品是家庭与时代的共同财富。
湖北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书画研究院院长、好生收藏艺术馆馆长张好生致答谢词
湖北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书画研究院院长、好生收藏艺术馆馆长张好生认为 “收藏需要情怀”,非功利性收藏才能真正推动艺术传播,强调以艺术价值为核心,避免市场投机破坏生态。希望通过协会引导,让企业家从 “单纯投资” 转向 “文化收藏”,例如通过展览、研讨等活动培养其艺术鉴赏力,最终形成 “企业家→艺术爱好者→收藏家” 的良性转化。
本次活动不仅是对一位艺术家的重新发现,更是对 “艺术源于生活” 创作规律的重申,为湖北美术事业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方法论启示。
收藏家张好生的收藏模式为湖北艺术生态提供了范本:通过民间力量系统性挖掘、推广本土艺术家,弥补官方资源的不足,形成 “学术研究 + 民间传播” 的双轨机制,助力湖北美术事业的完整性与可持续性。
据悉,本次展览将在廖连贵艺术馆持续展出至6月18日,免费开放。
(作品图片来源:孔艺工作室)
展览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