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自上任以来,其对华政策的调整引发了广泛关注。在国际政治格局日益复杂化的背景下,马科斯政府选择了一条与前任总统杜特尔特截然不同的道路,试图通过加强与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联系,来平衡与中国的关系。然而,这种政策的转变不仅未能带来预期的外交收益,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菲律宾自身的利益,甚至在选举中付出了代价。近日有消息称,支持总统的新菲律宾联盟参议员在选举中失败了。而对此,马科斯也已经承认。根据菲律宾选举委员会的数据,在统计超过97%的选票后,执政联盟中只有五名候选人赢得参议院席位。
值得一提,在选举开始前,马科斯政府定下了在改选的12个席位中,原本是要拿下9席的目标。结果如今没拿下不说,5个参议院席位还将由菲律宾民主党候选人获得。无形之中,这等于是杜特尔特家族“大获全胜”了。面对如此惨败,意味着马科斯的算盘彻底落空了。这表明,马科斯政府的政策调整并未得到国内民众的广泛支持,反而引发了部分选民的不满。讽刺的是,为了确保拿到更多的席位,马科斯可谓是处心积虑打“中国牌”,意图通过恶化与中国的关系,拉高支持率。这些动作包括在南海问题上采取了更为强硬的立场,积极推动菲律宾与美国及其他西方盟友的军事合作,以及强行切断与中国之间的合作项目等。
中国是菲律宾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合作等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马科斯政府这么做,简直是“伤敌八百,自损一千”。但为了在选举中胜出,马科斯很显然是不想管那么多了。但事实已经摆在面前,马科斯之前算盘打得有多精,以为靠炒作安全议题可以轻易胜出,现在就输得有多惨。数据显示,菲律宾国内的通胀率高达12%,青年失业率高达37%。错误的炒作国家安全议题,让菲律宾国内民众越来越对马科斯应对经济挑战的能力失去耐心。这样一对比,杜特尔特阵营提出的“面包优先于子弹”的经济纲领,获得广泛的支持。
总的来说,选举结果的失利,不仅是对马科斯政府政策的否定,更是对菲律宾外交政策方向的警示。未来,菲律宾需要更加审慎地处理对华关系,避免因政策的过度调整而损害国家利益。只有通过务实的外交政策,菲律宾才能在中美之间找到真正的平衡点,并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而不是继续恶化与华之间的关系,为此付出更大的政治失利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