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宁宁,妈妈永远爱你,不管别人怎么说。"陈雪轻轻抚摸着女儿的脸颊,用手语比划着。六岁的宁宁怯生生地依偎在妈妈怀里,大眼睛里噙着泪水。刚刚,他们又被邻居家的孩子嘲笑了。陈雪心如刀绞,却不知道,这只是她独自抚养聋哑女儿道路上的第一道坎,更大的风浪还在前方等着这对相依为命的母女。



陈雪永远忘不了那个雨夜。她抱着三岁的女儿宁宁,站在空荡荡的客厅里,望着丈夫周明远头也不回地关上门离去的背影。

"你自己留着这个残疾孩子吧,我不想再过这样的生活了!"周明远最后撂下的这句话,像一把利刃深深刺进她的心。

宁宁出生时一切正常,可到了两岁,他们发现孩子对声音没有反应,经医院诊断,宁宁患有先天性耳聋。更雪上加霜的是,可能由于听力障碍,宁宁也没能像同龄孩子一样开口说话。

周明远接受不了有个残疾孩子的事实,开始借口加班夜不归家,后来干脆提出离婚。

他甚至在离婚协议上写明放弃对宁宁的抚养权和探视权,只愿意每月支付最低限度的抚养费。

雨水顺着窗户流下,混合着陈雪的泪水。她紧紧抱着熟睡的宁宁,在黑暗中无声地哭泣着,却也在心里立下誓言:就算全世界都嫌弃宁宁,她也要让女儿幸福快乐地长大。

第二天,陈雪擦干眼泪,开始了她独自抚养宁宁的艰难旅途。

首先,她需要学习手语,这是与女儿沟通的唯一方式。陈雪白天上班,晚上就抱着教材,一遍遍地练习那些复杂的手势。有时候手指酸痛得握不住笔,但只要想到能和宁宁"说话",所有的辛苦都变得值得。

"妈妈爱你"是她学会的第一句手语。当她对着宁宁比划出这四个字时,孩子眼中亮起的光芒让她忘却了所有疲惫。

为了能照顾宁宁,陈雪辞去了朝九晚五的公司工作,转而在家开了一间小小的手工制作坊。

她天生手巧,做的布艺玩偶和手工饰品很受欢迎,虽然收入不高,但至少能自由安排时间带宁宁去医院和特殊教育学校。



"陈老师,您真有耐心!宁宁这么久了还是不会说话,换了别人早就放弃了。"特教学校的王老师感叹道。

陈雪笑了笑:"她是我的女儿,就算要教一辈子,我也不会放弃。"

然而,现实远比想象中残酷。除了生活上的艰辛,她还要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异样眼光。亲戚们私下里议论她"命苦",邻居们好奇地打量这对"可怜"的母女,甚至有人当着宁宁的面指指点点,仿佛她听不见就不会受伤一样。

"你前夫真狠心,扔下你们母女俩不管不顾。"一次闲聊中,邻居李大姐忍不住说道。

"别提他了。"陈雪淡淡地回应,眼神瞥向一旁正在画画的宁宁,生怕她看懂大人们的对话。虽然宁宁听不见,但她的眼睛格外敏锐,往往能从大人的表情和动作中猜出他们在谈论什么。

随着宁宁慢慢长大,陈雪发现女儿虽然不能说话,但聪明异常。

六岁那年,宁宁开始展现出惊人的绘画天赋。她的画不像其他孩子那样简单幼稚,而是充满了细节和想象力。

色彩鲜艳的花朵,栩栩如生的小动物,甚至是复杂的人物场景,都被她用稚嫩的小手栩栩如生地画出来。

"宁宁,你想学画画吗?"陈雪用手语问道。

宁宁使劲点头,眼睛里闪烁着渴望的光芒。

于是,陈雪又多了一项开支:带宁宁学习专业绘画。

为此,她接下更多订单,常常工作到深夜。有时候实在太累,她会趴在工作台上睡着,醒来时发现身上盖着小被子——那是宁宁给她盖上的。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十年。十三岁的宁宁已经成为一名小有名气的聋哑儿童画家,她的作品开始在社区展览中展出,甚至赢得了几个奖项。陈雪看着女儿在画展上自信地用手语与参观者交流的样子,心中既骄傲又心疼。

然而,命运再次给这对母女出了一道难题。

"陈老师,宁宁最近画画时总是喊头疼,我们担心可能是视力问题。"美术班的老师忧心忡忡地告诉陈雪。

医院检查结果让陈雪如坠冰窟:宁宁患有罕见的视网膜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视力严重下降。而这种手术费用昂贵,远远超出了陈雪的承受能力。



"医生,有没有其他治疗方法?或者...分期付款?"陈雪强忍着泪水问道。

"这种手术很复杂,需要特殊设备和药物,实在没有更便宜的替代方案。"医生遗憾地摇头,"不过您可以申请医疗救助,但审批过程需要时间,而宁宁的情况最好不要拖延。"

回家的路上,陈雪紧紧攥着诊断书,大脑一片空白。宁宁似乎察觉到了妈妈的异常,小手不停地拉着她的衣角,用手语问:"妈妈,我的眼睛会好吗?"

陈雪蹲下身,强颜欢笑:"会的,宝贝,妈妈答应你,一定会让你的眼睛好起来。"

为了筹集手术费,陈雪四处奔波。她向亲友借钱,通过社区组织了宁宁的画作义卖,甚至考虑卖掉自己唯一的小房子。可即便如此,距离所需的二十万元手术费仍有不小的差距。

就在陈雪几乎绝望的时候,一个意外的电话打破了平静。

"喂,请问是陈雪吗?我是《城市晚报》的记者李明。我们看到了社区义卖的消息,对宁宁的故事很感兴趣,想做一期报道,可以吗?"

陈雪犹豫了。她一直低调生活,不愿将自己和女儿的困境公之于众。但为了宁宁的眼睛,她还是答应了采访。

报道发出后,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被宁宁的画作和坚强感动的市民纷纷伸出援手,捐款源源不断地涌来。医院也开通了绿色通道,尽快为宁宁安排了手术。

手术很成功,宁宁的视力得到了保障。出院那天,陈雪带着宁宁去感谢医护人员,碰巧遇到了一位特殊的访客——周明远。

十五年不见,当年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已经两鬓微霜,但穿着依然光鲜,显然这些年过得不错。看到陈雪和宁宁,他明显愣了一下,随即快步走过来。

"陈雪...好久不见。"周明远的声音有些发颤,目光不停地在母女俩身上逡巡。

陈雪下意识地把宁宁护在身后:"有事吗?"

周明远苦笑:"我看到了报纸,才知道你们..."他没有说完,眼神中满是复杂的情绪,"能借一步说话吗?"

在医院旁边的咖啡厅,周明远坐立不安地讲述了自己这些年的经历。离婚后他很快又结了婚,事业也蒸蒸日上,表面上看是人生赢家,但内心始终被愧疚折磨。看到报道后,他决定回来看看,也想为宁宁的手术尽一份力。



"现在不需要了,好心人已经帮助我们解决了问题。"陈雪平静地说。

"我知道我做错了,这些年我一直..."周明远欲言又止,最后深吸一口气,"我想弥补你们,可以吗?"

陈雪微微一笑:"十五年了,我们已经习惯了没有你的生活。"

周明远突然抓住陈雪的手:"给我一个机会,好吗?我已经离婚了,一直忘不了你和宁宁..."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宁宁突然站起身,抓起桌上的纸巾,写下一行字:

"你们聊,我去洗手间。"

周明远看着宁宁离开的背影,眼中满是后悔:"她长得真漂亮,和你小时候一模一样..."

陈雪没有回应,心中五味杂陈。就在这尴尬的沉默中,周明远的手机突然响了。

"喂,我在医院...对,找到她们了...不,还没说..."

听着周明远支支吾吾的电话内容,陈雪的心渐渐沉了下去。她意识到,这个男人的出现恐怕另有目的。

"到底怎么回事?"陈雪冷冷地问。

周明远放下电话,神色游移:"其实...我现在的妻子,也就是我第二任妻子,她怀孕了,但检查出胎儿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需要马上做手术..."

陈雪愣住了:"所以呢?"

"医生说...如果能找到血缘相近的人捐献脐带血,成功率会大大提高。所以我想..."

没等他说完,陈雪就明白了。这个男人放弃女儿十五年,如今回来是为了让宁宁救他的另一个孩子。

"你配做父亲吗?"陈雪站起身,眼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

就在这剑拔弩张的时刻,从洗手间回来的宁宁站在了他们身边。令所有人震惊的是,她开口说话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