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凭什么全给小儿子?大女儿也是你亲生的啊!"

李大山的三弟拍着桌子,满脸通红。客厅里,亲戚们七嘴八舌地争论着,气氛剑拔弩张。

李大山坐在沙发中央,面无表情地抽着烟:"我的钱,我说了算!秀英嫁出去了,是别人家的人。这600万拆迁款全给我儿子,有什么问题?"

三弟气得直跺脚:"你这老顽固!你看看人家秀英,读书、工作样样比她弟弟强,现在你这样偏心,她会怎么想?"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转向站在门口的李秀英。

出乎所有人意料,这位平日里精明能干的大女儿只是淡淡一笑:"爸爸的钱,他有权决定怎么分配。"

说完,转身离去,留下满屋惊愕的亲戚。

谁也没想到,三个月后,在李大山70岁大寿的宴席上,当李秀英递上那份看似普通的礼物,父亲打开后的表情彻底凝固了。

他颤抖的双手捧着那份礼物,眼中满是难以置信与后悔。

那一刻,他终于明白,自己用600万换来的,不过是一场可悲的误判,而女儿的沉默背后,藏着他这辈子都想象不到的惊人真相。



李大山这辈子没什么大志向,只盼着子女能有出息,自己能安享晚年。年轻时在国营工厂当工人,勤勤恳恳几十年,赶上厂里改制才提前退休,拿了一笔不多不少的补偿金。

他有一双儿女——大女儿李秀英,今年四十二岁;小儿子李强,三十五岁。在李大山眼里,这姐弟俩的差距实在太大。

女儿从小聪明懂事,学习好,考上了省重点大学,毕业后在省城找了份不错的工作,自己买了房子,成家立业,日子过得像模像样。

而儿子李强,说句不好听的,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啃老族"。高中勉强毕业,不愿继续读书,也不想找份稳定工作,总幻想着一夜暴富。

开服装店亏了,做餐饮半年关门,后来又尝试直播带货、网络创业,都没做出名堂。每次失败,他都会回到老父亲身边,李大山心疼儿子,总会想方设法帮他渡过难关。

按理说,这种情况下,父母应该更喜欢女儿才对。但在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影响下,李大山对儿子格外偏爱。

他常说:"女孩子嘛,早晚要嫁人的,是别人家的人。"这句话,他对亲戚朋友说,也对李秀英本人说。

李秀英从小就明白父亲的这种想法,她也不争不抢,只是默默努力,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

每年春节和父亲生日,她都会回家看望,带些礼物,尽一份做女儿的孝心。尽管父亲的偏心让她伤心,但她从不抱怨,依然尊敬父亲,关心家人。

李强则完全不同,他知道在父亲心中自己的地位,所以肆无忌惮地"索取"。

每次创业失败,他都理直气壮地向父亲要钱;家里有什么好东西,他总是第一个拿走;就连母亲生前的一些值钱首饰,也被他以"保管"为名据为己有。

五年前,李大山的老伴因病去世,从那以后,他就和儿子李强一起生活。虽然儿子不争气,但好歹在身边,能说说话,老人家也不觉得孤单。

李秀英因为工作忙,又住在省城,回来的次数有限,这更加深了老人心中"养儿防老"的念头。

李大山和儿子住在县城老旧小区的一套两居室里,房子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建筑,条件不算好,但胜在地段不错,就在县城中心。



李大山退休工资不高,每月三千多,加上老伴留下的一点积蓄,日子过得还算宽裕。

就在去年,李大山居住的老旧小区被列入拆迁计划。作为原住户,李大山获得了六百万的拆迁补偿款,还分到了两套回迁房。对于这个普通工人家庭来说,这笔钱无异于天降横财。

消息传开后,亲戚们纷纷来"探望",其实都是打探老爷子准备如何分配这笔钱。按照常理,拆迁款应该平分给两个孩子,或者老人自己留着养老。但李大山却有其他想法。

"秀英那丫头在城里有房有车,日子过得挺好,不缺钱。强子这些年生意都不顺,现在也三十多了,该成家立业了。我打算把钱都给他,让他买房娶媳妇,再做点正经生意。"

李大山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宣布了自己的决定。

这话一出,亲戚们炸了锅。

"大哥,这不公平啊!再怎么说,秀英也是你亲生的!"李大山的三弟第一个不答应。

"就是,秀英这孩子从小就懂事,工作这么多年,有困难也不跟家里张口。现在你这样偏心,她该多寒心啊!"三弟媳也跟着说道。

李大山的二姐也插话:"我说老三啊,这拆迁款好歹给秀英一部分吧。你儿子那德行,全给他,不出三个月就挥霍光了!"

亲戚们七嘴八舌,劝说李大山公平分配财产,但老爷子却固执己见。

"我这辈子就这么点积蓄,想给谁就给谁,你们瞎操什么心!"李大山拍着大腿,语气坚决,"再说了,我这也是为了两个孩子好。秀英嫁了个城里人,日子过得不错,不需要我操心。强子这孩子命苦,做什么都不顺,我不帮他谁帮他?"

争论持续了一整个下午,最终以李大山一句"我的钱我说了算"结束。众人无奈,只能寄希望于李秀英能站出来为自己争取权益。

然而,当李秀英得知这个消息时,她的反应却出乎所有人意料。

当时,李秀英正在出差。电话里,三姑小心翼翼地询问她的想法:"秀英啊,你爸这个决定,你...接受吗?"

"三姑,别担心。我在城里工作这么多年,生活已经安定下来了,不缺那点钱。爸爸年纪大了,他有权利决定自己的财产怎么分配。只要他开心,我都支持。"李秀英平静地回答。

电话这头的三姑有些诧异:"你就不生气?换了别人家的女儿,早就闹翻天了!"

"人这一辈子,计较得太多也累。爸爸把钱给弟弟,肯定有他的考虑。也许在他看来,这是最好的安排。"李秀英的声音依然平静。

三姑叹了口气:"你这孩子,就是太懂事了。你爸这么偏心,我看着都替你不平。"

"谢谢三姑关心,但真的不用为我担心。我过得很好。"李秀英坚持道。

挂掉电话后,李秀英站在酒店窗前,望着城市的夜景,内心却并非表面上那么平静。父亲的决定确实让她心里不是滋味,但她早已习惯了这种偏心。

从小到大,家里但凡有什么好东西,总是优先考虑弟弟。父亲的偏爱,让她学会了独立,也让她明白,想要什么,只能靠自己去争取。

与此同时,拿到六百万拆迁款的李强欣喜若狂,很快"变了个人"。他先是买了一辆四十多万的豪车,又添置了各种名牌服饰和电子产品。



然后,他在县城最高档的小区全款买了套房,还花重金装修。短短两个月,就花掉了近三百万。

李强神采飞扬地开着新车在县城转悠,逢人便夸耀自己的"眼光独到":"我跟你们说,这次我可找到了个好项目,投资回报率超高!过不了多久,我就能把本钱翻十倍!"

亲戚们听了,私下里都摇头叹气:"又是一个骗局。就他那点商业头脑,能赚钱才怪。"

果然,李强所谓的"高回报项目",不过是一个传销式的投资骗局。他投进去一百多万,没过多久就打了水漂。这件事,他没敢告诉父亲,只是对外宣称"项目在运作中,暂时还看不到回报"。

李大山对儿子的挥霍有些心疼,但也不好多说什么。毕竟钱已经给了,儿子怎么花是他的自由。他只希望李强能留一部分钱做生意,早日稳定下来。

"爸,您放心,我手里还有两百多万呢!这次找到了个靠谱项目,肯定能赚大钱!"李强信心满满地说。

李大山半信半疑,但也只能选择相信儿子。毕竟,他把所有的钱都给了儿子,就是希望他能有所成就。

拆迁款的事情很快在亲戚圈传开了。大家都替李秀英感到不平,却又佩服她的大度。

时间很快来到了李大山的七十大寿。按照当地习俗,古稀之年是个大日子,理应好好庆祝一番。李强在一家高档酒店订了个宴会厅,邀请了亲朋好友共同庆祝父亲的生日。

寿宴那天,宾客陆续到场,唯独不见李秀英的身影。李大山虽然嘴上不说,但眼睛却不时望向门口,期待女儿的出现。

"爸,别看了,我姐可能来不了。"李强有些不耐烦地说,"她前段时间说有个重要会议,可能抽不开身。再说了,她估计还在为拆迁款的事情生气呢。"

李大山闻言,脸上闪过一丝愧疚,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你姐不是那种小气的人。她要是真有事来不了,肯定会提前打电话说的。"

"现在的人都忙,一个电话都懒得打。她要真孝顺,至少该把寿礼先寄来吧?"李强撇了撇嘴,语气中带着明显的不满。

李大山没有接话,只是默默地喝着茶。他心里清楚,女儿一直很孝顺,每年生日都不会忘记。只是今年因为拆迁款的事情,他心里有些忐忑,不知道女儿会不会因此生他的气。

亲戚们也在窃窃私语,猜测李秀英是否因为拆迁款的分配不公而故意缺席父亲的大寿。毕竟,对任何人来说,被如此明显地偏袒小看,都是难以接受的。

就在气氛有些尴尬的时候,宴会厅的门被推开,李秀英匆匆走了进来。她穿着一身简单却得体的套装,手里提着一个精致的礼盒。

"爸,对不起,我来晚了。路上有点堵车。"李秀英微笑着走到父亲面前,"祝您七十大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李大山看到女儿,眼睛一亮,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来了就好,来了就好。"

亲戚们见状,都松了一口气,纷纷打招呼寒暄。李强则有些冷淡地点了点头,算是跟姐姐打了个招呼。

"爸,这是我给您准备的生日礼物。"李秀英将礼盒递给父亲,"希望您喜欢。"



礼盒不大,但做工精致,上面烫金的"寿"字在灯光下显得格外醒目。

李大山接过礼盒,有些不好意思:"你有心就好,不用破费的。"

"打开看看吧,爸。"李秀英鼓励道,眼中带着一丝期待。

在众人好奇的目光中,李大山缓缓打开了礼盒。当他看清里面的东西时,整个人如遭雷击,面色瞬间变得煞白...

李强也凑了过来,当他看清盒子里的内容时,同样目瞪口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