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湖南频道

大人小孩在书屋其乐融融。江华县委宣传部供图

“到了周末和节假日,村里的大人和小孩都会来这里逛逛,看到有兴趣的书就坐下来看看,我们的书屋2023年获得全国最美书屋的荣誉称号!这里已经成为村里群众的文化加油站和充电桩!”5月17日,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水口镇如意社村支书兼书屋管理员廖江勇高兴地说。

农家书屋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正逐渐成为群众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信息的“充电站”。近年来,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持续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不断优化农家书屋资源配置,让农家书屋真正惠及广大群众,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活力。

走进如意村农家书屋,只见书架倚墙而立,1000余册书籍整齐摆放,涵盖农业、文化、科技、少儿等多个领域。群众三三两两围在书架前,有的浏览小说,有的查阅农技书籍,偶尔还会相互推荐,交流心得体会。屋内弥漫着浓浓书香。

“农家书屋里面各种各样的书都有,能让我们增加很多知识。”村民赵靖高兴地说,她一有空就会来农家书屋看书,主要阅读农业发展、创业故事、人文历史等方面书籍。

像如意村这样的农家书屋,江华共建有295个,共计图书60万余册。这些农家书屋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为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在如意村农家书屋里,3000余册图书种类丰富,不仅为群众提供了学习的机会,还成为了辖区学生们的“第二课堂”。每到周末课余时间,书屋里总能看到孩子们手捧图书认真阅读的身影。童话故事、科普百科、经典名著等书籍为孩子们打开了广阔的知识天地,让他们在阅读的乐趣中不断成长。

“课后空余时间就会约上同学们来农家书屋看书,增加我们的阅读量,让我们学习更多书本之外的知识。”水口镇中心小学学生邱天说,农家书屋的书籍很丰富,前往看书也很方便,能学到的知识很多。

针对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江华在推动农家书屋建设过程中,不断充实书屋藏书种类和数量,每两年对农家书屋点补充200册左右的图书,同时对老旧图书进行修补和淘汰,确保农家书屋藏书常添常换、常新,吸引更多的农村群众读书、用书。对书屋空间舒适化、服务精准化、功能多元化进行升级。同时,还注重提升服务效能和管理水平,配备专门的图书管理员,负责书屋的日常管理、图书借阅登记、书籍整理等工作。要求每个农家书屋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天,每周对外服务达到40个小时,每年开展读者活动6次以上。去年以来,该县16个乡镇295个村(社区),每个点新配送图书190个品种,共计190册。(殷娜、杨丁香)



如意社区环境舒适。江华县委宣传部供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