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毕生都想得到爷爷的承认和奶奶的爱护,但直到他死前也没有得偿所愿。
作为一个多子女家庭的长子,父亲从小得到的关心最少,所有人都认为他是老大,就应该“有老大的样子”,长兄如父嘛。
但从没有人想过,他跟别人一样需要亲情,需要关心,需要理解。
在吃饱饭都困难的岁月,大家都顾不上精神、心理上的问题,生存是压倒一切的大原则。据父亲回忆,那时候哪怕是一点饼干和糖果都是奢侈品。家里如果有客人或亲戚来,那冲一碗白糖水就算是很好的招待了。
在那个年代,肥肉比瘦肉吃香,因为前者可以熬油和吃油渣。父亲因为得到的最少,所以他后来经常给我们讲过去的“好滋味”。
当日子变好了,关系就能变好吗?
答案是否定的,按照爷爷奶奶的期望,父亲应该每个月交钱给他们,经常帮弟弟妹妹的忙,承担长子的责任。
没有人会想到父亲当年也不过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求学路被断,没有知识和见识,无一技之长,又失去了唯一的土地,还要养家糊口,他究竟该如何活下去。
等于是被赶出家门,生活所迫,人生路窄,父亲只能闯荡江湖,学着做点小买卖,一个人在社会上打拼,不知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罪。
后来生意稍有起色,日子慢慢变好,乃至到了物质开始丰盛的年代,大家都能吃饱饭了,但情感关系并没有因此变得更好。相反,人心比匮乏的年代更功利,也更势利了。
现在想起来,人真的是非常吝啬和残忍的生物。
父母和家庭带来的压力起码可以占到50%左右。
对于父亲想要得到父母承认的努力,我有过多次亲眼见证。父亲有次酒后在地上打滚,那是我见过他最失态的一次,后来我知道他或许是想从父母那里得到小时候没有得到过的安慰。
他经常往老家跑,要么是自己要么是让我回去送东西,但爷爷奶奶还是不待见他,对一切都视为理所当然:
你是我们生养的孩子,你做什么都应当。
越是如此,父亲就越委屈。小孩子的委屈还可以抚慰,但成年人的委屈无人在意。大家都说别人应该怎么样,从来不会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
爷爷奶奶对父亲一直是有要求,好像父亲从来没有达到过他们的期盼,这就是莫大的不应该,甚至是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