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皖高峰工作室】
宽敞明亮的车间,一排排各色机器车床,低沉轰鸣,这里不是工厂,而是学校的实训基地;
身着统一制服,紧盯机器屏幕,在控制面板上敲敲点点的,不是工人,而是学校的实训老师和在校生;
经过一道道工序精密加工而成的各色零部件,不是课程作业,而是与学校合作企业的真实订单;
一所职业教育学校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值达98%以上,更是有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就被各大企业“预定”……
位于安徽省阜阳市的阜阳技师学院,似乎与传统印象中的职业学校不太一样。
近年来,阜阳技师学院因探索“三转四像”办学模式声名鹊起——通过“校长围绕厂长转、专业围绕产业转、教学围绕生产转”,实现“学校像工厂、教室像车间、老师像师傅、学生像徒弟”,国务院督查组称其“通过优化校企合作模式,与多家公司开展深度产教融合,将生产线与高级技工引入学校实训基地,联合企业精准培养专业技能人才,探索出一条破解‘就业难、招工难’人才供给结构性矛盾的新路”,安徽省委书记梁言顺也屡屡公开点赞。
这所名不见经传的皖北职校到底做对了什么?人民日报记者特地深入学校,深入当地,一探究竟。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皖高峰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