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各级政府要消灭流浪汉了吗?就在4月底,加利福尼亚州兰卡斯特市的市长突然公开表示,希望政府给街上的流浪汉大量分发芬太尼,言外之意就是要让这些人尽快的自生自灭。
流浪汉问题困扰美国多年,截止到目前,全美的流浪汉规模已经突破77万人。尤其是在加利福尼亚州所在的美国西海岸地区,由于气候适宜,再加上文化多元,更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流浪汉。
这些流浪汉的存在自然损害了加州各个城市的形象。实际上,就在兰卡斯特市市长发出这番暴论之前,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加文·纽森对流浪汉的问题也一直持强硬态度。
但问题在于,这些美国政客多年来根本没有想过,如何从根源上解决流浪汉出现的问题。事情发展到现在,他们只是想简单粗暴的解决有问题的人。
因此可以肯定的是,不管美国各级政府接下来采取怎样的措施,如果过分的简单粗暴,肯定会导致流浪汉乃至全民的反弹。
加州的流浪汉超过了18万人
洛杉矶以及旧金山聚集着大量的流浪汉,比如在2016年的时候,旧金山周边的一些卫星城市,流浪汉的规模就已经越来越大。在洛杉矶地区,2015年的规模达到了4.4万人,市中心的区域接近2.6万人,所以在那个时候,加州各地政府就一直在对流浪汉采取驱赶措施了。
截止到2024年夏天,美国的无家可归者大约在65万人左右。这一数据并非确切数据,而且最新的统计已经突破了77万人,其中有超过18万人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各个地区落脚。由于加州流浪汉聚集的规模越来越大,加州政府自然忍受不了。
去年夏天的时候,加州州长纽森就曾警告各县市的政府,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让流浪汉离开街头,州政府就会停止对各县市进行财政补贴。显而易见,州政府的警告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就在这个月,加州政府让各县市政府出台措施,对那些流浪汉营地进行彻底清除。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纽森继续下令驱逐流浪汉的同时,他还宣布了一项30多亿美元的拨款计划,要求各地治疗和收容患有精神类疾病以及药物成瘾的无家可归者。加州政府的这项措施似乎和兰卡斯特市长发出的呼吁遥相呼应了。
换句话说,表面上加州各地政府可能会对那些药物成瘾的流浪汉进行收治,但实际上,他们可能真的会采取过量发放芬太尼的做法,让这些流浪汉自我消失。因为谁都知道,作为阿片类药物的芬太尼长期服用或者是服用过量的话,这个人肯定会死的。
所以,从本质上来说,加州政府采取的措施依旧没有触及问题的根本。
没有谁愿意主动成为无家可归者
美国的流浪汉只有一少部分是为了自由而主动流浪,其余大部分的人本质上来说都是破产之后的无家可归者。这些流浪汉曾经的遭遇可能都不一样,但最终的结局是他们失去了工作,失去了收入来源,最终也失去了房子和家庭。
讽刺的是,就在加州州长宣布30亿美元的拨款计划后,加州当地的一些协会已经公开质疑州政府的承诺了。表面上说是要提供资金帮助这些流浪汉,实际上这些资金有很多都会进入房地产开发商的腰包。
而很多无家可归者,恰恰就是因为租不起或者买不起房子而成为流浪汉的。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美国通货膨胀率严重,房租更是创下历史新高。普通的美国人每个月要额外拿出更多的钱才能保住房子,但是有很多人连工作都失去了,没有了任何收入来源,他们的房子自然也就保不住了。
一位叫塔基亚·奇克斯的年轻女性,失去房子以后,只能努力去找薪水更高的工作。好不容易找到新工作后,因为重新找房子以及给孩子换学校,经常旷工,又让她很快失业。最终,面临各种压力,她的生活彻底崩溃。
从2023年开始,她带着孩子也成为了无家可归者。平时,沃尔玛超市的停车场就成了她和孩子临时的家,但是住在汽车里肯定不是长久之计。熬了一段时间后,奇克斯又找到了一份送货的工作,全家才有钱重新搬进汽车旅馆。又过了几个月,她们终于搬进了有租金补贴的房子里。
像塔基亚·奇克斯这样的情况在美国相当普遍,有一些人还能重新找到房子,回归正常的社会和生活,但是有一些人在破产以后就只能永远的流落街头了。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加州政府大力驱赶流浪汉的同时,美国最高法院去年6月份推翻了加州一家法院的判决,禁止城市管理者在缺乏收容空间的情况下实施露宿禁令。也就是说,在美国的法律层面,是不允许各地政府驱赶流浪汉的。
事情僵持的背后是流浪汉的规模还在持续增加。有的人原本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但是因为各种事故从而使其债台高筑。有的流浪汉则是移民群体,他们本以为在美国这片土地上能够实现梦想,最终却发现很难。
还有的人要么是因为早年的工业危机失去工作而流浪,要么是因为长期酗酒、失业而流浪。总之,每个流浪汉的背后都有着大量的无奈甚至是悲剧。毫不客气的说,没有多少人会主动选择居无定所的生活,更没有多少人愿意靠着翻垃圾箱而生活。
所以,从本质上来看,美国的流浪汉问题实质上就是失业和贫困问题。
这是一个“抢椅子游戏”
美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度发达,按理说民众的生活程度应该普遍很高。但问题恰恰就在于美国的经济运作完全依赖市场主导,整个社会处在一种零和博弈的局面,也就是赢者通吃。
这是一片没有完善福利保障的土地,完全不能和欧洲同日而语。也就是说,美国的经济体量虽然很大,美国的一些人虽然很有钱,但是这些资源通通属于赢家。如果是输了的人,就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走上街头流浪。
什么叫丛林主义?美国就是典型的例子。由于没有政府完善的福利体制兜底,因此在经济生活中,企业和企业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竞争也相当激烈。有美国人就形象的把这种情况比喻为抢椅子游戏,谁能抢到椅子,谁就是赢家。而在博弈中,总会有人抢不到椅子,或者是被其他人给挤出去。
如此一来,美国的无家可归者自然越来越多,因为自由竞争的背后就是放任贫富分化的加剧。政府不从根本上去解决公平和贫困的问题,而是放任全社会去博弈,让人们产生一种自己最终也能博弈成功的幻想。
问题就在于,即使有人会成功,但最终也会有人不成功,那些不成功的人明明也经过了奋斗,可还是成为了街上的流浪汉。美国的许多城市驱逐房客几乎是普遍现象,而根据人口普查局2022年的数据显示,超过12%的美国人生活在贫困之中,这一人口规模达到了4120万。
有官员此前就曾发出警告,很多美国人靠着微薄的工资勉强度日,生活之中不敢出现丝毫的变故,他们距离无家可归只有半步之遥。
在这种局面下,政府本应该去解决福利保障的问题,或者是从根本上去处理贫富分化产生的一系列矛盾。但是美国政府并没有去做,反倒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想要采取最简单的办法去驱赶流浪汉。
这样一来,就会产生新的问题,即便把这一波流浪汉赶走了,下一波流浪汉马上就会到来,因为产生流浪汉的本质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而且随着矛盾的加剧,流浪汉的规模还会进一步增加。
或许正因为如此,兰卡斯特市长才提出要给流浪汉发放芬太尼。这样一来,美国政府就能够批量清除流浪汉。
物理意义上的“清除”
有一部分流浪汉,在流浪之前就存在吸毒或者是酗酒等问题。还有的流浪汉是在流浪以后,为了缓解内心的焦虑,对毒品等药物逐渐产生了依赖。实际上,除了流浪汉群体,美国全社会对毒品以及阿片类药物的依赖也相当严重,尤其是对芬太尼的依赖,在美国人看来已经成为了一场全民危机。
芬太尼在临床上是用于止痛和镇痛的,据说其效果比毒品还要高30甚至100倍。但是在美国,普通人哪怕出现稍微的身体疼痛,有些医生和诊所也会大量的给患者开芬太尼这种药,以至于很多人不知不觉间就对药物产生了依赖。
2018年以来,美国药物过量服用致死的原因中,绝大部分都跟芬太尼以及阿片类药物的服用有关。2021年有超过71238人死于芬太尼的过量服用。为什么会存在这种情况?是因为背后存在巨大的利益链条。
常用的止痛药,比如阿司匹林或者布洛芬,并不具有成瘾性,不过药物的效果相对较弱。于是,美国的一些制药公司就开始生产和推广效果更好的阿片类药物,除了芬太尼之外,还包括了氢考酮,它的商品名叫奥斯康定。
在中国人看来,这种药只有在缓解癌痛等重大疾病的时候才能服用,但是在美国,像奥斯康定这种药,随便一家药店就能买到。药效虽然更强劲了,但是阿片类药物本质上跟毒品没有任何区别,长期服用肯定会上瘾。
然而,美国的制药公司为了利益,长期以来他们也一直在游说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所以在监管层面,美国政府对这类药物一路开绿灯,以至于在社会上越发泛滥。
难怪外界现在都调侃美国的普通人都在嗑药,美国的制药集团却在拼命捞钱,他们赚取的利润比常规的贩毒集团还要多得多得多。美国原本就是一个自由竞争和零和博弈的社会,所以在这种局面下,谁会在乎那些吃药上瘾的人的生活会怎么样呢?
更进一步去说,如果这些人成为了街头流浪汉,那就持续让他们吃药,最终让他们吃死,也就把流浪汉的问题给彻底解决了。这就是美国政府处理流浪汉的真正思路。
结语
可以肯定的是,即便加州政府驱赶了流浪汉,未来还会出现新的流浪者,因为制造流浪汉的问题根源还存在。至于美国的那些政客以及资本家等庞大的利益阶层,他们才不会去关注底层人的生活究竟变成了什么样。
只要能够赚钱,只要能够解决一些问题,他们就一定会去做,而且还会推动立法,让整件事变得合法起来。
所以说,不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美国的流浪汉就不会绝迹。当然了,如果美国各级政府真的给他们发放芬太尼,这些人也确实会从街头消失的,从而就做到了方圆十里地内没有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