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事件为真实事件稍加改编,但并非新闻,情节全来源网络。
  • 为了内容通顺,部分对话是根据内容延伸,并非真实记录,请须知。
  • 本文资料来源:《旧唐书》《新唐书》《赠汪伦》

说起李白,谁不想到“诗仙”这个响当当的名号?
这位唐代诗坛的超级巨星,写下的诗篇几乎每一首都让人拍案叫绝。
从《静夜思》的清新隽永到《将进酒》的豪情万丈,从《蜀道难》的奇崛壮丽到《赠汪伦》的真挚动人,他的诗如同大唐盛世的缩影,带着无尽的浪漫与想象力。
然而,李白可不只是个埋头写诗的文人,他还是个不折不扣的“旅行达人”。
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要么在游山玩水,要么在去游山玩水的路上,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生活过得那叫一个潇洒。

可问题来了,古代出门远行可不是闹着玩的。
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吃喝住行样样都要花钱,更别提李白还喜欢呼朋唤友、饮酒作诗,生活品质从来不打折。
这么大手大脚的花钱方式,他哪来的银子?
要知道,古代很多诗人、艺术家一辈子都穷得叮当响,有的连饭都吃不上,可李白却好像从没为钱发过愁。
比如他第一次出川游历,光花销就高达30万钱,换算成现代人民币,妥妥上百万!
他这一生的“旅行账单”,估计得用亿来计算,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那么,李白到底是怎么做到“财务自由”的?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李白不为人知的“财富密码”,看看这位诗仙是如何一边游山玩水,一边“躺赚”的,顺便还活成了人人都羡慕的模样。



李白的游历人生,起步得特别早。
18岁那年,他还在四川大匡山里隐居读书。
山里环境清幽,空气新鲜,读书修身倒是不错,可对一个血气方刚的少年来说,日子实在太单调了。
书读得久了,李白就有点坐不住,心痒痒地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于是,他开始在周边转悠,江油、剑阁、梓州这些地方的好风景,他一个都没放过。
每次出门,他都喜欢带上一帮朋友,边走边吟诗作对,喝点小酒,聊聊人生,日子过得别提多快活了。

年轻时的李白,胆子可不小。
周边玩腻了,他开始把目光投向更远的地方。
20岁那年,他跟家里人告了个别,正式开启了“一人一剑走天涯”的模式。
他先把成都周边的景点逛了个遍,从青城山的道观到都江堰的水利工程,每一处都让他流连忘返。
后来,他又慕名去了峨眉山。
站在金顶看云海翻腾,山风呼啸,李白诗兴大发,觉得自己这趟来得太值了。
可这还不够过瘾,他又乘船顺江而下,一路游遍渝州的山水,巴山蜀水的壮丽让他心潮澎湃。
这次远行足足持续了两年多,期间他写了不少诗,记录下沿途的所见所感。
直到他生了场病,身体吃不消,才不得不暂停这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病好之后,李白可没闲着。
他继续四处浪,辗转到了汝州、安陆等地,结识了不少当时的名人。
比如书法大家李邕,那可是个出手一幅字就能换套房的大牛;还有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跟李白一样是个“旅游爱好者”。
两人一见面就聊得火热,感觉像认识了好几辈子,立马结伴游了不少地方。
孟浩然的诗风清新淡雅,李白的诗则豪放不羁,两人边走边切磋,留下了不少诗词佳作。
比如李白那首《赠孟浩然》,写得情真意切,读来让人感动不已。

27岁那年,李白总算消停了一阵——因为他结婚了。
媳妇是家里安排的,估计是个温柔贤惠的女子。
李白虽然不太情愿被绑在家里,但也没辙,只好老老实实在家陪老婆,过几天安稳日子。
可这安稳生活没过多久,第二年他就找了个借口,说“朋友喊我出去玩”,又溜了出去。
估计他媳妇当时得气得直翻白眼,心想:这男人咋就管不住腿呢。



到了30岁,李白开始有点危机感。
古人讲究“三十而立”,可他呢?
整天游山玩水,诗写得再好,仕途上却一点进展都没有。
搁谁身上都得慌啊。
于是,他的游历开始有了新目标——结交各地的名士权贵,争取混个一官半职,干点正经事。

他先跑去长安,这可是大唐的首都,达官贵人扎堆的地方。
他认识了宰相张说和他的儿子张洎,还在终南山结识了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
按理说,这些人脉够硬了吧?
可长安这地方水太深,李白空有一身才华,却没人赏识,碰了一鼻子灰。
心灰意冷的他离开长安,途经开封、宋城,最后来到五岳之一的嵩山。
好哥们丹丘生在山里有个宅子,环境清幽,特别适合疗伤。
李白一住就是几个月,天天跟丹丘生喝酒聊天,吐槽人生。
在丹丘生的开导下,他慢慢重拾信心,决定再去碰碰运气。

这次,他选了洛阳。
毕竟,除了长安,洛阳也是达官贵人云集的地方。
果不其然,洛阳的氛围比长安友好多了。
他结识了大臣崔成甫和元演,三人聊得投机,很快就成了铁哥们。
后来在元演的邀请下,他们还一起去随州玩了一圈,诗兴大发,留下了不少好诗。
随州的山水让李白心旷神怡,他觉得自己又找回了当年“一人一剑走天涯”的豪情。

游完随州,李白回家待了一阵子。
这段时间,他开始反思:为啥我认识了这么多大人物,还是混不出头?
最后他得出结论——光靠交朋友不行,得让人家真心认可你才行。
自己不擅长拍马屁,但好在会写诗。
只要诗写得够好,写到人家心坎里,还愁没机会?

于是,李白开始“精准输出”。
他给唐玄宗献上了《明堂赋》和《大猎赋》,字里行间透着对盛世的歌颂;给玉真公主写了《玉真仙人词》,把公主捧得像仙女下凡;给贺知章送了《蜀道难》和《乌栖曲》,写得大气磅礴又不失细腻。
这一波操作堪称教科书级别,他的诗不仅文采飞扬,还特别会“捧人”。
结果,他名气大涨,长安城里几乎人人都知道李白,连唐玄宗都开始关注他。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白终于混进了官场,被唐玄宗封为翰林,相当于御用文人。
每次皇帝宴会、郊游,李白都得跟在旁边,随时写诗助兴。
表面看风光,可李白心里苦啊。
他想干大事,施展抱负,结果却整天写应景诗,感觉自己像个“高级打工仔”。
时间一长,他不干了,干脆辞官走人,继续他的游山玩水。



辞官后的李白,彻底放飞自我。
他先是拉上杜甫和高适,组了个“诗仙旅游团”,跑到单父一带玩了个遍。
半月台、东楼、桃园……这些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白天他们爬山看景,晚上喝酒作诗,日子过得那叫一个痛快。
他们还留下了不少诗,比如《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秋猎孟诸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观妓》《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每一首都写得酣畅淋漓,读来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玩得不过瘾,他们又跑到河南王屋山。
这地方山清水秀,特别适合诗人们发散灵感。
本来还想叫上画家司马承祯,一起搞个“艺术跨界”,可惜人家已经去世,只能作罢。
这段时间,李白过得特别开心,诗写得也特别多,感觉整个人都“满血复活”。
他和杜甫、高适的友情也在这次旅行中升华,后来杜甫还专门写诗怀念这段时光。

可惜,好日子没持续太久,安史之乱爆发了,大唐的盛世被战火打断,李白的游历生活也被迫按下暂停键。
他辗转各地,躲避战乱,日子过得有点狼狈。
即便如此,他还是尽量保持乐观,偶尔还能写出几首诗,记录下乱世中的所见所感。

58岁那年,李白感觉自己身体大不如前,估计时日无多。
于是,他决定来一场“人生最后的旅行”。
他先去了江夏,看望老友韦良宰。
两人促膝长谈,回忆起年轻时的游历时光,李白感慨万千。
他留下一首长诗《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写得情深意切,读来让人唏嘘不已。

第二年,他和好友贾至泛舟洞庭湖。
湖面烟波浩渺,远处青山隐现,李白诗兴大发,觉得自己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的模样。
后来他又去了宣城,想再看看那里的山水,可惜身体越来越差,只好返回金陵。
临终前,他写下《临路歌》,字里行间透着对人生的眷恋和对自由的向往。
不久后,他便撒手人寰,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回顾李白的一生,除了短暂的翰林生涯,他几乎一直在游山玩水,吟诗作对。
这样的生活,别说在古代,就是搁现在也让人羡慕得不行。
他走遍大江南北,诗写尽人间百态,活得潇洒又自由。
可问题又来了,他这大手大脚的花钱方式,钱到底从哪来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