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女子赛艇官方专业赛事,以“桨动无界·她领奉潮”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女子赛艇精英赛,近日在奉贤金汇港闭幕。41支队伍、220名选手展现赛艇运动魅力,以“她力量”掀起一场粉色运动浪潮。亚洲首位帆船奥运冠军徐莉佳现身赛场,并为获奖选手颁奖。


奥运冠军徐莉佳为获奖选手颁奖。

女子双人双桨500米项目,西澳大利亚赛艇队、湖南师范大学领客赛艇队、二月蔻赛艇队分别获得精英组、大学组和俱乐部A组冠军;女子四人双桨1000米项目,上海赛艇精英队、湖南师范大学领客赛艇队、二月蔻赛艇队分别斩获精英组、大学组和俱乐部A组桂冠。


奉贤区水上运动发展座谈会现场。

坐拥江河湖海以及丰富森林资源的奉贤区正全力推进“国际户外运动之城”建设,力争通过三年行动计划打造集赛事、休闲、文旅于一体的体育名片。赛事期间,主办方召开“奉贤区水上运动发展座谈会”,诚邀业界专家献计献策,并正式对外发布《奉贤区户外运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江河湖海,水上运动要素集聚

“我是第一次来到奉贤的上海之鱼,感觉这里生态环境非常好,视野也很开阔。从运动员的视角来看,我觉得这里非常适合水上运动。之前跟赛艇运动员们也聊到过,他们在划赛艇的时候,其实也会欣赏周边风光。奉贤这个赛道周围绿化覆盖率很高,对于选手们来说,也会更让他们享受其中。”



当天,徐莉佳以“体验官”身份漫步于观赛区的“水上运动嘉年华”市集。作为奥运帆船冠军,徐莉佳对赛艇同样充满了感情,她认为赛事的连续举办不仅推动了水上运动的普及,更能鼓励市民朋友们走出家门,享受户外运动的乐趣。

赛事现场氛围得到奥运冠军徐莉佳点赞,源自奉贤区拥有丰富的江河湖海、森林绿地资源,在开展水上运动时实现江河湖海“全要素集聚”。城市地标“上海之鱼”亦被誉为“金海湖”,浦南运河和金汇港交织出丰富的水网体系。依托万亩海南国家森林公园、金海湖庄行郊野公园等生态空间,更构建起了森林绿地与碧海清流交织的户外运动生态图谱。



中外参赛选手点赞这项女子专属赛艇赛事,也对举办地的专业服务感到满意。


2015年,上海奉贤区标志性人工湖“上海之鱼”。 新华社发(李彬 摄)

今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关于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到2030年,全国建设100个左右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推动户外运动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据悉,依托生态禀赋、社会资源优势,奉贤正全力推进“国际户外运动之城”建设。

奉贤区体育局局长陈文浩介绍,全区现有适合体育运动的水域约120万平方米,林地约2000亩,已发布13条特色户外徒步、骑行路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94平方米、总场地面积450.7267万平方米,各类户外运动营地等场地设施持续增加。同时,这里也拥有上海国际风筝放飞场、上海之鱼、碧海金沙、上海国际越野赛车场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南上海体育中心等文旅商体展融合的城市名片。

品牌引领,户外运动展现活力

一声令下,赛艇如离弦之箭般冲出,桨叶整齐划一地切入水面,激起一串串晶莹的水花。桨起桨落间,运动员们的力量与节奏完美融合,展现出惊人的协调性与爆发力。岸上市民驻足围观,欢呼声、加油声此起彼伏。家住附近的奉贤市民,这个周末更是边观赛、边露营、边享受市集的乐趣,“以前我们看国际比赛都要跑老远,现在走几步路就到了。真的是近距离亲身感受,环境也特别好,金汇港畔景色宜人。”


上海市体育科学学会理事长、赛事总监李建新,从事户外水上运动超过50年,这次比赛现场的绿色草皮、白色帐篷以及市民悠闲观赛的场景,让他感慨万千。原来,30多年前,中国赛艇运动只能依靠体育系统“供养”来完成奥运任务,但英国、德国等高水平国家,完全依靠强大的群众基础得到发展。在德国,他走访了12座城市,前往5所大学求教,其中第一站就是德国汉堡市。

“30多年前,在德国汉堡市,我就发现只要有水系的地方,就能看到市民参与水上运动。”李建新介绍,由于是中、德体育教育的合作交流项目,汉堡市长也会见了李建新等来自中国的考察学习团队,“市长当时最骄傲的,是他们拥有32家赛艇俱乐部、17个皮划艇俱乐部,全市240万人口中有约20万参与水上运动。汉堡市政府认为,水上运动彰显了城市的活力,提升城市的品质,关键是让年轻人有了更健康的去处。”



李建新(中)有着丰富的水上运动推广、普及和办赛经验。

30年之后,赛艇、皮划艇、桨板、龙舟等户外水上运动在中国得到了迅速发展,也得到了中国Z世代年轻人群体的追捧。李建新认为,本次赛事现场的绿色草皮、白色帐篷、户外市集以及人们悠闲放松的参与心境,已和欧美赛艇发达城市没有太大差别。

在李建新看来,随着国内参与水上运动、户外运动的人群增多,还需要提升质量:首先是更好发挥户外水上运动协会职能,汇聚专业智慧、制订发展规划,锚定目标任务、实现有序发展;其次是高水平品牌赛事引领,比如中国国际女子赛艇精英赛在举办三届后,可以推动向国际B类赛事实现更高级别国际赛事认证。

产业先行,人才培养不容忽视

《奉贤区户外运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要把推动户外运动发展融入奉贤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战略,积极构建“一核一带N片”户外运动发展空间布局,形成重点项目突出、比较优势显著、区域融合互动的发展格局。



参赛队伍登台领奖。


参赛女将展现风采。

一核,是以中国国际女子赛艇精英赛和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的成功举办为契机,加快建设以上海之鱼周边连片公园、中央林地以及规划建设中的南上海体育中心为核心的体育文化旅游集聚区,积极推动新城区域的赛艇、自行车、徒步等运动发展,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南上海户外运动引领区。

上海体育大学副教授、体育旅游专业负责人林章林博士认为,眼下大城市都在做“文旅商体展融合”的文章,内部逻辑有一个根本的出发点:不在于各个产业本身展现水平,而在于如何更好拉动消费,这个融合的关键一定是打造消费的新场景。

比如,关于奉贤户外运动的推广普及,可能需要打造更硬核的文旅商体农融合的体验路线,比如上午赛龙舟、下午逛古镇、晚上住民宿;其次,资源整合、营销创新更需要得到凸显,户外运动涉及体育和旅游,具有天然的营销属性;此外,奉贤打造“国际户外运动之城”,可以尝试政府、高校、产业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比如合作共建户外运动产业学院,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户外运动人才。


户外运动得到越来越多中国体育爱好者的认可,成为年轻人重视健康生活的潮流象征。


徐莉佳以“体验官”身份漫步于观赛区的“水上运动嘉年华”市集。

上海市体育局规划产业(法规)处负责人余诗平则表示,未来还需要优化区域内户外运动体育产业的结构。奉贤区域内拥有和汇头盔、美人鱼钓具、金体客运动服装、嘉钻马具、东辉桨板等户外运动用品企业,可以鼓励企业向产业上下游延伸,发展户外竞赛表演业、健身休闲业、户外节庆与会展等业态,构建户外运动产业体系。吸引运动装备制造、体育科技、健康养老等企业集聚。对“一核”升级,打造集赛事、商业、居住于一体的“运动综合体”,吸引体育企业总部或研发中心入驻。

原标题:《观察:中国国际女子赛艇精英赛鸣金,奉贤为啥有打造国际户外运动之城的底气》

题图来源:赛事组委会 图片来源:上海奉贤、赛事组委会 等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陈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