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人,熬过了成长的岁月,又苦苦支撑着中年的人生。
当下,我们正处于中年进入老年的阶段,很多人真的是透支自己的身体,管好老的,养大小的。
一部分70后,还在为房贷发愁,与此同时,随着年纪的增长,找工作的难度也提升了。
未来的命运如何,看似把握在自己手里,其实和父母的状态,关联很大。
父母有没有退休金,对于我们过去的成长,未来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
01
父母有退休金,会给家庭带来五种好处。
我的小学同学李萍,父亲在乡里的粮站工作。
在上学的时候,李萍就有很强的优越感,常常谈起自己学弹琴、吃时髦水果的经历。
当年,不管什么琴,普通人都买不起。而李萍却常常在父亲的安排下,到乡里的娱乐室,弹风琴。
乡里举行会议,搞接待,会有一些水果。吃不完,父亲就带回家,给李萍尝一尝。
李萍在初中时,转学到县城去了。因为父亲调整到县里的粮食局工作。
李萍上了高中,没有考上好的大学,就去了技校。毕业后,成为了某企业的职工,人生总是顺顺利利的。
李萍的父亲现在退休了,几乎不要儿女给任何养老费,还到了年底,反过来给儿女一些零花钱。
我的玩伴小张,父亲是农民,母亲是赤脚医生。
小张家的经济条件还好,母亲常常去卫生部门进货,又顺带打听到一些好的信息。母亲还自己买了养老保险,五十岁就退休了。
小张在县城的婚房,也是母亲掏钱买的。
小张的孩子,是其母亲带大的,带孩子的费用,也是其母亲花的。
综合分析一番,70后的父母,如果能够退休,起码有五种好处。
第一,一直以来,家庭的经济状况不错。
不管是自己缴纳养老保险,还是单位视同缴费,还是实打实缴费了,这都是花钱。
不管是用什么方式退休,都可以每个月拿到退休金,这还是钱。
父母长期不缺钱,还长期省下一些钱,家庭就慢慢变富了。
第二,父母和体制内的工作,稍微沾边,对时代的信息,掌握比较多。
70后的成长阶段,是没有手机的。大部分的家庭,电话机也没有。能够买得起黑白电视,都很不错了。因而,掌握时代信息的渠道,是很有限的。
体制内的父母,或者靠近体制内的父母,利用工作的机会,是能够掌握很多信息的。利用好信息差,为儿女安排成长的路线,就容易多了。
第三,如果父母依托单位退休,那么儿女也多半是城镇户口,在儿女走进社会之初,是享受了户口红利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城镇户口的70后,进入企业、城里工作,有先天条件。一旦工作有着落,中年的命运,不发愁。
第四,父母能退休,减少了儿女赡养的压力,还反过来,长期贴补儿女,孙辈。
时至今日,70后也四五十岁了,上有老下有小。如果老人不要管,压力小很多。老人还给自己贴补,也是如虎添翼。
第五,父母老人,什么都靠自己,还贴补儿女,家庭的矛盾就少了很多。
一个家庭,老人常常拿钱给儿女,儿媳女婿,这大家都乐意,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02
父母没有退休金,苦日子延续到了下一代。
现在,还有很多人说:“交养老保险,不划算。要是六十几岁,就过世了,这不是赔了一大笔。”
多年之前,也有人这样说。可是他们活到七十岁,就后悔了。
从近十年来看,退休金年年都在上涨。就是工龄只有十五年的老人,在七十岁之后,每月都能拿到一千多了。
如果十年前,一个人手里有十万块钱。到了今天,也许花得所剩无几了。这往后,要如何过,还真的很慌。
用今天的思维,去思考十多年前的事情,确实一下子就通透了。但是没有人可以回到十年之前。
言归正传,70后,我们的父母基本是七八十岁了。
老父母没有退休金,也没有了赚钱的能力。一辈子都在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其存款也是很少的。
老父母在六十多岁的时候,也不要我们多管,毕竟他们种地,卖菜,还可以自给自足。但是七十岁之后,种地几乎是不行了,需要儿女给一定的生活费。
老父母要是生病了,这儿女凑一起,起码要凑几千,上万元。
有的老父母,积年累月地劳作,身体哪都是病痛,一年住院好几次。
就是老父母来帮忙带娃,也是空空两手来,儿女的家庭,费用陡然增加。
作为儿女,会因为父母的赡养费,医药费,兄弟姐妹都闹起来;作为儿媳女婿,得不到任何好处,也不一定会有好脸色。
至于以后,70后的儿女们,除了承担自己的晚年的命运,还要承担起父母的晚年。
万一父母活到九十岁,一百岁,我们不是不乐意,还真的为生计发愁。钱的问题,明摆着。
03
什么是命好?
就这一句话:“为有源头活水来。”
不管哪一代人,都能够源源不断地赚到钱,这就实现了家庭可持续发展,大家都惬意。
也许很多的70后,还没有意识到自己马上就要进入老年了,也没有意识到家庭的格局,正在发生巨变。
但凡有远见的70后,都在安排自己的后路,从父母是否退休这件事上,得到启发。一个家庭,不要在同一个坑里,掉进去几次。
不得不说,养儿防老,真不如积谷防饥。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