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5月8日,中方致电祝贺默茨当选德国联邦总理。一周后,默茨在联邦议院发表首次政府声明,其中涉华表态耐人寻味,看似要对中国“硬气”起来,背后却有着复杂的考量。

默茨在讲话中,一方面承认中国是德国和欧盟在经济等诸多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认可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却大力鼓吹“战略去风险”,声称要减少对中国的“单方面依赖”。这种看似矛盾的表述,反映出默茨政府在对华政策上的纠结心态。从政治意图来看,默茨试图通过强调“去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迎合部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战略遏制思维,向其盟友展示德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所谓“自主性”和“坚定立场”。



默茨(资料图)

在默茨发表讲话的同一天,德国与菲律宾签署了防务合作协议。这一举动颇为微妙,德国作为一个欧洲国家,将触角伸向南海地区,显然有其深层战略意图。德国试图借此扩大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在全球地缘政治博弈中增加自身的筹码。近年来,美国不断鼓动盟友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进行牵制,德国此番举动不排除有配合美国战略布局的因素。然而,南海地区局势复杂敏感,德国贸然介入,不仅无法真正实现其所谓的战略目标,反而可能引发地区国家的反感,损害德国自身的国际形象和利益。

中德经贸合作多年来成果丰硕,对德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中国是德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德国众多优势产业高度依赖中国市场。以汽车产业为例,德国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销量可观,为德国汽车企业带来了丰厚利润。机械制造领域同样如此,德国先进的机械设备大量出口到中国,中国完善的产业链也为德国机械制造企业提供了良好的配套环境。若德国真的按照默茨提出的“战略去风险”思路,强行推动减少对中国经济依赖,德国企业将遭受重大冲击。市场份额的萎缩、生产成本的上升、供应链的断裂等问题都会接踵而至,进而影响德国国内就业,拖累经济增长。



默茨(资料图)

当前国际局势波谲云诡,俄乌冲突持续对欧洲安全格局和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德国身处其中,深受其害。在跨大西洋关系方面,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国对欧洲的政策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欧洲在与美国关系中的地位变得微妙。德国试图在这样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寻求平衡,默茨的对华强硬表态,或许有一部分原因是想借此向美国示好,稳固美欧同盟关系,在美欧关系中争取更多话语权。但这种做法无疑是短视的,忽视了中德合作对德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作用。

中方一直重视中德关系发展,愿意与德国新政府携手巩固和发展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在国际事务中,中国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在俄乌冲突问题上,中国坚持劝和促谈的立场,推动各方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而非如默茨所期望的那样,对俄罗斯采取施压行动。中国的立场是基于维护和平与正义,符合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的共同利益。



默茨(资料图)

展望未来,默茨政府需要审慎权衡对华政策走向。若继续坚持不切实际的对华强硬态度,忽视中德经贸合作的深厚根基和巨大潜力,必然会让德国自身利益受损。合作共赢才是中德关系的正确发展方向,德国应正视中国发展带来的机遇,摒弃偏见与错误认知,以务实态度推动中德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