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贾湖骨笛的鹤鸣穿透八千年前的晨雾,当青铜编钟的涟漪荡涤春秋战国的穹苍,一场以音律为媒、以科技为幕的音乐盛宴在上海音乐厅内奏响。5月18日,熏风乐社秉承考古者的执着与艺术家的奇思,携数十件复刻文物古乐器,以创新佳作和国乐名曲在3D光影构筑的山河长卷中,叩响华夏乐源之渊,邀观众在百年建筑中聆听千年回响,在10首乐曲的数字音画间感受文明脉动。


音乐会以熏风乐社社长、上海音乐家协会民族管弦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副研究馆员蒋薇创作的《遥响》开篇,用同材质、等比例复刻自河南贾湖遗址中的骨笛M341:2演绎,在远古的渔猎、祈福、欢愉中接力现代文明的明媚、柔美与激情。


随后是熏风乐社驻团作曲家、二级作曲周超创作的《风华》《钟吕弦歌》《云中君》等新作,并有文物版《梅花三弄》《十面埋伏》等改编古曲轮番上演。贾湖骨笛、虎座鸟架鼓、编钟、编磬、箜篌、琴、瑟、篪、埙、排箫等仿古乐器,与明代《神奇秘谱》《魏氏乐谱》、清代《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真传》等古谱古籍中的名曲,以及古代壁画中的乐器形象重逢再聚,仿佛是时光的信使,带着经年累月的清风明月,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熏风乐社青年演奏家们娴熟精湛的演奏技艺、心有灵犀的默契配合,Mapping数字光影技术的创意运用、现场音画同步的声纹可视化振动频率图形,让音乐不仅是听觉的享受,也在空间中织就流光溢彩的幻境,全方位升华观感的沉浸式体验。以音乐焕活文物,于新时代唤乐千年,是熏风乐社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初心,也是这场音乐会的期待,或许还有不足,但是努力不会停歇。


音乐会的末篇是在蒋薇创作的新作《踔厉行》中,以激昂奋进的旋律奏响“让文物活起来”的乐章。当这场奇妙的音乐之旅画上句号时,期望人们看到,岁月赋予文物的璀璨;顿悟远方的呼唤,恰似亘古投递给当下的加密信笺,而你我此刻的解码,正是在为未来数据发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