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25年5月14日,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枪击前首相安倍晋三的嫌疑人山上彻也定于10月28日在奈良地方法院接受首次公审,法院声称,将争取在年内审理完成,并于明年1月公布判决结果。

当下距安倍遇刺身亡已近三年,而凶手山上却迟迟未判,并逐渐开始被世人所遗忘。当本案最初的喧嚣纷纭皆已落定,我们不妨用平静下来的眼光再度审视一次这位奇特的刺杀者吧。

破碎的成长经历:从“中产之子”到“宗教孤儿”,再到“平成废宅”

1980年,山上彻也出生于日本奈良一个看似完满的中产家庭。父亲经营着一家小型建筑公司,母亲是家族企业的千金,外公的房产与积蓄足以让这个家庭在泡沫经济尾声的日本保持体面的生活。然而,这座由世俗成功搭建的堡垒,却因邪教的入侵轰然倒塌。

上世纪90年代初,山上的母亲加入了由韩国传教士文鲜明创立的“世界和平统一家庭联合会”(简称“统一教”)。这个在中国被定性为邪教的组织,以“集体婚礼”和“金钱供奉”闻名,其信徒常因巨额捐款倾家荡产。山上的母亲迅速沉溺其中,将家族房产、保险金甚至亲人留下的遗产悉数捐出,总额超过1亿日元。1995年,因债务压力,山上的父亲在绝望中自杀,留下年仅5岁的山上和哥哥妹妹。但父亲的“死谏”并未唤回母亲的清醒,她反而愈加变本加厉,最终连外公留下的两处房产也被变卖捐教。全家被迫搬入廉价公寓,靠便利店零工和借贷度日。

“他曾在日记里写道:‘母亲的眼睛里只有教主,没有我们。’”一位曾接触山上案卷的日本记者透露。家庭的崩塌让山上彻也过早体会到了背叛的滋味——不仅是亲人的背叛,也是社会的背叛。



2002年,22岁的山上彻也考入大学,却因无力支付学费被迫退学。为了养活家人,他加入了日本海上自卫队,却在三年后因购买人寿保险试图自杀而被强制退伍。这段经历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自卫队本应是日本社会给予边缘青年的“安全网”,却因僵化的等级制度和退役后的就业歧视,让山上彻底沦为“平成废宅”中的一员。他辗转于劳务派遣公司,从事建筑工、仓库管理员等临时工作,时薪不足1000日元(约合50元人民币)。彼时的山上,卑微乞活,没有社保,没有未来。

电影《Revolution+1》剧照,该电影根据山上彻也刺杀安倍晋三的故事改编

与此同时,他家庭的悲剧却仍在延续。2015年,他的哥哥因长期患病和母亲痴迷邪教的双重压力自杀;妹妹离家出走,杳无音讯。山上彻也的社交媒体账号上,最后一条动态是转发一篇关于“日本贫困率攀升至15.7%”的报道,配文:“这个国家已经容不下普通人的尊严。”

仇恨的觉醒:化身射向不公之网的子弹

2021年9月,一段视频点燃了山上彻也的怒火。安倍晋三在统一教相关集会的致辞中公开承认:“我的外祖父岸信介将统一教引入日本,我们家族始终与之保持紧密联系。”这一刻,山上彻也的私人怨恨与历史宿命完成了衔接。

岸信介——安倍的外祖父、二战甲级战犯、日本战后右翼政治奠基人——在1950年代与统一教教主文鲜明结盟,利用该教的反共立场巩固保守势力。统一教则通过政治献金和选举支持,渗透进日本政坛。截至2022年,日本712名国会议员中,106人与该教存在关联,岸田内阁中更有20名成员涉入其中。这种政教勾结形成了一种结构性暴力:当受害者试图起诉统一教时,律师联合会热线永远占线;当“宗教二代”控诉家庭破碎时,媒体因政治压力集体沉默。

岸信介

“他意识到,个人的苦难背后是一张由权力、金钱与谎言编织的网。”一位研究日本宗教问题的学者评价道,“刺杀安倍,是他对这张网的绝望反击。”

2022年7月8日上午11点30分,奈良近铁大和西大寺站前,安倍晋三正在为参议员助选。人群中,山上彻也掏出一把自制霰弹枪——枪管由3D打印机制作,弹药来自网购零件,造价不足5000日元(约合250元人民币)。他扣动扳机,两发子弹分别击中安倍的颈部和心脏。



这场刺杀堪称日本式“工匠精神”的暗黑变奏。警方调查显示,山上耗时半年研究武器制作,甚至曾在2019年试图用燃烧瓶袭击统一教高层,但因安保严密最终以失败告终。他的笔记本上写满安倍的行程轨迹,以及统一教与自民党资金往来的剪报。“他不是临时起意的狂热分子,而是一个精密计算的行刑者。”一位参与案件侦办的警官感叹。

审判与回响:一个人的反抗与一个社会的病症

2023年7月,安倍遇刺一周年之际,山上彻也在拘留所拒绝了与母亲的会面。他告诉律师:“我的仇恨从未消失,只是从母亲转移到了更庞大的敌人身上。”2025年5月,奈良地方法院宣布将于10月首次公审此案。这场审判早已超越了个体罪责的范畴,成为日本社会撕裂的象征:右翼媒体将山上塑造成“反日阴谋的棋子”,而网络论坛中,“感谢山上揭露真相”的帖子获得数万点赞。

更深层的裂痕在于,山上的复仇揭开了日本“宗教二世问题”的疮疤。据统计,日本约有数十万“宗教二代”,他们的父母因沉迷统一教等团体导致家庭破产,而政府长达30年的不作为纵容了悲剧蔓延。与此同时,自民党仍在推动修宪扩军,岸田文雄的“新资本主义”政策未能缓解贫富差距,反而让更多年轻人陷入“下流社会”的泥潭。

山上彻也的霰弹枪击穿的不仅是安倍晋三的肉身,还有日本战后社会的三重假面。



第一重假面是经济繁荣的幻觉。泡沫经济破灭后,“失去的三十年”让阶层固化成为常态,山上这样的“优秀学子”即便考上大学,仍被债务与临时工合同压垮,无法实现阶层跃迁。第二重则是看似清明的政治伪装。统一教与政界的勾结证明,日本的民主制度早已被政治、金钱、宗教等交织的权力网腐蚀,法律沦为权贵的盾牌。最后则是日本政客们一贯以来对历史反思的虚伪态度。从岸信介到安倍晋三,右翼政客通过否认侵略历史、参拜靖国神社、推动修宪,将国家引向危险的民族主义回潮。

“他是一颗被社会挤压变形的子弹,最终射向了制造他的机器。”一位日本社会学家如此总结。

在奈良拘留所的会见室,山上彻也常望向窗外。那里看不到樱花或富士山,只有高墙与铁丝网。他的故事注定无法成为英雄史诗,却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当代日本的光怪陆离:邪教与政治共舞,经济停滞与右翼民粹共振,将为数众多的底层平民推向绝望的深渊。

山上的子弹决定了安倍的生死,却终归无法跨越这道绝望的深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