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19日讯为推动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在企业落地落细,东营市在危化品、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重点工贸等高危生产经营单位先行先试,强化溯源式执法推动,形成企业内部报告和规范行政执法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良好局面。
明确溯源检查事项清单。执法检查和举报核查时,从制度建立完善、组织发动、隐患内部报告及整改、奖励保障兑现、结果应用5大方面,明确21项溯源执法检查事项,全面检查评估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实际执行效果和发挥的作用。
强化溯源结果应用。将内部报告机制运行情况作为检验企业隐患排查成效的“试金石”,依法依规确定企业内部报告后可以不予处罚的情形,同时根据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运行的好坏等次,对违法事项在自由裁量基准的对应裁量措施内分别按较轻、较重情形进行精准裁量,充分发挥执法的牵引作用。
深化帮扶示范培育。坚持边执法、边溯源、边指导,通过逐要素、逐事项解剖式执法模式,指导培育一批示范标杆企业,打造一批内部报告样板,借助企业协会、行业联盟等基层组织,以点带面辐射放大工作成效。溯源式执法模式运行以来,共溯源检查企业53家,根据溯源结果实施差异化、精准化裁量13次,培育4个行业23家示范企业,带动全市495家高危企业内部报告制度提质增效。
闪电新闻记者 张维刚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