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父母混得不好,就会把希望寄托到子女的身上,幻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子女步入社会,才发现好岗位都需要拼爹拼妈,也就会幻想父母给力,助力后代。
父母在期望着子女,子女也在期望着父母。两代人都互相期望。
这会造成什么结果?
一旦事与愿违,就会互相埋怨,甚至是闹出家庭悲剧。不仅贫贱夫妻百事哀,还有贫贱家庭百事哀。
家庭最大的悲哀:父母赚不到钱,子女也平庸至极。
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没钱,而是把这3个隐私告诉外人
02
越是贫穷的父母,越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穷人为什么会拼了命去生孩子?
原因很简单,穷人希望生出一个优秀的孩子,以此来改变自己,以及家庭的命运。
这就等于,刮彩票,开盲盒,希望能够中奖。
这种“希望生孩子改变命运”的想法,基本上随处可见。问题是,穷人们,真的可以得偿所愿吗?
难度很大,比买彩票中奖一千万的难度还要大。
这一点,看看广东的流水线工厂,就知道了。里边干活的,都是穷人家的子女。
他们的父母,是流水线工厂的工人,他们自己,也是流水线工厂的工人。
流水线工厂的工人,不是说不好,而是他们的阶层,就是社会的最底层。
试问屏幕前的各位,有谁是希望自己的子女,沦为流水线的底层工人的?
03
越是贫穷的父母,越是没有钱培养子女。
有一个很讽刺的案例。
某平台的“廉价奶粉”。A用户留言“我家狗狗吃了,感觉不错”。然后,A用户在商品的评论区,发了一张“狗狗吃奶粉”的图片。
B用户留言“我给我家孩子吃了,感觉奶粉质量不错”。然后,B用户在商品的评论区,发了一张“孩子吃奶粉”的图片。
有些网友,就跟B用户说“这奶粉是给狗吃的。你还是给娃娃,买点高质量的奶粉吧”。
你想想,要是B用户真的买得起高质量的奶粉,那他还会买“狗吃”的奶粉吗?
同样的道理。父母连品质好一点的奶粉都买不起,哪有钱去培养孩子呢?
总不能,天天让孩子吃“拼好饭”,还说质量不错吧。
少吃点“拼好饭”,不然省下来的钱,都不够去医院看病。
04
家庭的悲哀:父母赚不到钱,子女也平庸。
谈到这里,肯定有人(一般都是穷人),会反驳:你看刘邦、朱元璋、刘强东、雷军,不都是穷人家庭白手起家的成功案例吗?
不可否认,刘邦、朱元璋、 刘强东、雷军,都是少有的成功案例。
但是,我们都忽略了。历史上,只有一个刘邦,只有一个朱元璋。14亿人里边,只出了一个刘强东,只出了一个雷军。
14亿分之1的概率,拿来当例子,我觉得是不合适的,因为缺乏“普遍性”。
哪个穷人可以拍胸脯保证,自己的孩子就是未来的雷军、刘强东?
少做点白日梦吧。14亿分之1的概率,比买彩票中1个亿的概率,还要低。
越是贫穷的父母,就越是喜欢幻想。殊不知,现实的结果是,他们贫穷一辈子,他们的子女,也有可能贫穷一辈子。
哪怕这些穷人的孩子,考上了985。毕业后,基本也是阶层回归,需要当996的牛马。
05
写到最后
在广州和深圳,多的是985毕业的高材生。
难道说,这些985毕业的高材生,能依靠自己,买得起广州和深圳的房子?
我想,这是做不到的。
没有父母的助力,哪怕他们是985的博士,也买不起广州和深圳的一套房。
问题是,大部分的父母,都是穷人,他们哪有本事助力孩子呢?
在大城市,穷人家庭的子女,基本上,也都是穷人。他们住着狭小的出租屋,吃着街边充满添加剂的快餐,过着“三点一线”的麻木生活。
我想,这就是“代代贫穷”的无奈和唏嘘吧。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