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取得进展的消息,令沉寂一时的美国航运业和众多零售商感到兴奋。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称,作为美国贸易摩擦的“前线”,平日里喧嚣的洛杉矶港出现了一半以上的集装箱船泊位空闲的罕见景象。与此同时,美国内陆多地的零售商在为“中国制造”库存告急而发愁。“在中美经贸会谈达成的90天窗口期里,美国进口商们盼望上游能尽快发货,预计中美之间一轮贸易激增即将出现。”
特朗普(资料图)
这个联合声明,得先从中美贸易战的起点说起。2018年,美国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理由是贸易逆差和技术转让问题,中国立马反击,双方你来我往,关税越加越高。到2025年4月,特朗普再次下狠手,把对华关税推到了145%的历史高点,中国也不甘示弱,针锋相对地推出了91%的反制措施。不过,事情在5月初突然有了转机。中美两国宣布在日内瓦举行紧急磋商,紧接着就有了5月12日的联合声明。这速度快得让人有点懵,但结果更让人震惊——美国居然大幅让步了。
其实在中美联合声明发布之前,很多国家可能已经得到了内幕消息,对于特朗普的态度突然强硬起来。例如,日本已经明确表示了,美国应该直接取消所有加征的关税。而印度也表示,特朗普已经暗示会取消所有对该国的关税。而欧盟准备对美国开展反制措施,拉出了950亿美元进口美国商品的清单。在世界各大经济体都集体不买单的情况下,特朗普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在对中国做出如此大的让步以后,特朗普后续的麻烦也很大。
特朗普(资料图)
4月2日,特朗普宣布同时对所有外国进口产品征收10%的基准关税,并对大约60个贸易伙伴征收了最高达50%所谓“对等关税”。随着经济和政治反噬日益明显,特朗普多次更改政策。特朗普宣布,在维持10%基准税率的基础上暂停“对等关税”90天,以便各国与特朗普政府进行谈判。“政客新闻网”报道表示,特朗普首次公开承认,他要在三个月的暂缓期内与数十个国家达成贸易协议目标“不切实际”,其政府将无法在7月初自行设定最后期限前与50多个贸易伙伴达成降低关税协议。
在中美会谈达成初步共识后,中方在北京召开部长级会议,邀请拉美和加勒比海国家,举办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拉美三个主要经济体的领导人集体飞赴北京参与对话,表达与中方建立更长远合作关系的意愿,而此时正值美国总统特朗普挑起贸易战,给国际局势带来巨大不确定性。彭博社评论称,此次峰会彰显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为扩大影响力所做出的最新努力。在美国对拉美地区实施“新门罗主义”的今天,中国正用平等互利的力量,将拉美国家拉到了中国这一边。
巴西总统卢拉(资料图)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介绍,为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往来,中方决定扩大免签国家范围,自2025年6月1日起至2026年5月31日,对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鲁、乌拉圭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上述五国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交流访问、过境不超过30天可免办签证入境。在去哪儿平台上,6月仅巴西圣保罗可直飞北京,其他出发地均需要2-3次转机,价格在6000元-7000元之间。
此次免签扩容,既是中国落实全球文明倡议的生动实践,更是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的重要窗口。随着政策效应持续释放,一个“以文旅为桥、以经贸为基、以文明为魂”的中南美交流新格局,正加速从愿景走向现实。未来,当更多南美游客在西湖边品茗,中国背包客在伊瓜苏瀑布旁打卡,签证便利化带来的,不仅是旅游数据的增长,更是民心相通、文明互鉴的时代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