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正文
进入5月
云南各地山林间野生菌渐渐“冒头”
青头菌、见手青、谷熟菌、黑牛肝等
各类可食用野生菌进入市场
云南进入一年一度的“吃菌季”
为预防误采、误食
有毒野生菌中毒事件的发生
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5月15日
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
《预防野生菌中毒预警通告》
最近
甚至有网友向云南交警提问
“你们有没有‘菌 驾 ’这种说法”
外省人可能很难理解
怎么吃个蘑菇
还要政府各部门、交警等“重拳出击”?
一组数据给出了答案
云南是全球野生菌品种和数量较多地区,世界已知野生食用菌2500余种,云南有900余种,约占全球种类的36%,占全国种类的90%;全国已知有毒野生菌500余种,云南有200余种,其中20余种剧毒。
野生食用菌已成为云南省特色美食的一块金字招牌,但由于一些野生食用菌和有毒野生菌之间形态相似,肉眼辨别比较困难,因此,每年6至8月不但是野生菌繁殖生长和销售旺盛的季节,也是中毒的高发期,野生菌中毒已成为云南省危害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
野生菌虽美味
但吃菌这件事还真不能开玩笑
近八成的吃菌中毒事件
都是因为误采误食
科学、安全、严肃食用野生菌
应该成为每个人的共识
宣传、讨论可以轻松愉快
辨别、食用就要慎之又慎
玩归玩,闹归闹
别拿生命开玩笑
这些野生菌
不采摘、不食用
中毒自救小贴士
小编再次提醒大家
不凉拌食用野生菌
不吃不认识的野生菌
不吃剩余隔顿野生菌
吃野生菌要炒熟煮透
吃菌需选择有经营资质的餐馆
希望大家能吃得开心
更能吃得安全
来源/云南新闻网、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云南交警、云南疾控、云南发布、云南共青团
总编/杨锐责编/张云龙值班编辑/孔德云编排/任泉宇
下载弥勒头条客户端
获取更多资讯
弥勒融媒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