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提到的作品涉及剧透
黑城堡 第491期
↑官方海报
"世界末日?"高低(HiLo)问,"那我们为什么还在?"
巴拉大笑:"你这白痴怎么当上快刀手(Slicker)的?没有什么会真正结束。从来没有。"
——马克·莱德劳,《400男孩》
爱死机第四季《400男孩》原著也这么抽象吗?
妮妮
我觉得 里最难理解的除了《》就是《 》。
讲了个啥这是?要这样抽象,原著还会隔了几十年被拿出来拍片子吗?,今天我们来看看《400男孩》原著是否也像剧中这样感觉少了点啥。
↑画风是真的好
《爱,死亡和机器人》第四季豆瓣开分即“高达”5分左右,但我觉得整体和其实和第二三季水平差不多,并不至于这么差,虽然第一集来凑数的MV有点过了。其实第三季也多数平庸,少数不错,就是有一个特别惊艳出圈的吉巴罗(是奇幻),搞到全世界网红都来cos。本季也是大多数不咋地,就最后一集“猫猫大战魔王”和第八集“地狱男爵风空战精英”两集故事比较完整,但那俩还是算奇幻。
不好看那些集,原著其实都有出色之处,改编肯定有问题,没有抓住要点也没有创造新看点。
总结完了:都是猫猫与奇幻,甚至日常,我机器人呢?太空歌剧呢?科技与人性,科技与脑洞呢?(隔壁《黑镜》也是同样的问题)
别的为啥难看我不清楚,这篇的原著我找来看了一下(网上的英文版,中文版有出版纸质书)与改编有很大的区别。原文链接附在末尾(作者官网)。
声明:上次发的《蜘蛛玫瑰》原著区别有人嫌我说的不知道哪些是原著里的哪些是剧中的,原著高明在哪?第一很明显我这里说的基本都是原著不一样和多出来的地方,但是我这次会尽量标注一下“片中没有”以防有人看不出来。第二哪个版本好,是需要观众和读者自己去判断的,我觉得不行你们不一定那么觉得,有兴趣可以看看原著,没有买到纸质书的可以看一下末尾的链接。
|一、《400男孩》世界观
1、原著时代背景:《400男孩》由 马克·莱德劳所著(Marc Laidlaw)。首次发表于《Omni》杂志1983年11月刊。首先,强调一下这个故事的发表年时间是1983年,冷战时期(1947-1991)。所以本质上它是对1980年代核恐慌的文学转译——所以会出现一个假想敌:【某大国+某大国】(SinoSovs),不便翻译,请大家精神领会。那个对故事情节发展不重要,你就理解为人类自己玩儿脱了把自己炸了就行了,《辐射》也是这么个设定。
↑“400 Boys” copyright 1983 by Marc Laidlaw. First appeared in Omni Magazine, November 1983.
2、地点:主角团故事发生在未来的“欢乐之城”(Fun City),一个被能量防护罩封锁的大城市,与外界完全隔绝,仅靠联邦控制局(Federal Control)的口令通行。下层人类拥有精神力,上层统治者的情况未知。(片中没提控制局)
3、扩展世界观:月球上还有一个英国基地(Base English),是训练战士的地方,或许还可以为人类补充能量。由于怪物巨婴把大桥扔上了月亮并把它砸掉了一块,不知道英国基地还在不在了。(片中没提月球上有什么)
月亮的景象让我们既悲伤又恐惧。我记得它曾像珠宝店天鹅绒上的珍珠般完美无瑕,即使在最严重的雾霾中染成棕色,也比街灯明亮。就连那种棕色也比现在这残缺的血红色好。它看起来像被当成了靶子。也许那些"男孩"把大桥扔向了英国基地。
4、社会下层:欢乐之城下层街道至少有一千条,被划分为很多个帮派地盘(bloc),如56-88街的12人帮派兄弟帮(Brothers)、400街的苏特帮(Soooooots),全女子的盖尔罗格帮(Galrogs)等等,文中后面还提到很多帮派名字。帮派成员被称为Slicker,可以理解为“快刀手”或“滑头”(不过后一种翻译法听着不酷)。
5、社会上层:讽刺的是“欢乐之城”一点也不欢乐。它的上层是“控制局”,拥有高科技,会以物理方式禁言(拔舌头+洗脑),类似于《1984》中的情况。(片中没提)
原著视角上的主角是个哑巴“呱嗒”(Croak),控制局的机器人拔掉了他的舌头,还没来得及洗脑的时候,帮派的同伴把他救了出来。
我口中没有舌头。十二岁那年,我因对控制局的认知机器人说了悖逆之词,在接受免费"矫正手术"后,就只能发出呱嗒声。
↑《1984》剧照
6、外来入侵者:来自南方的变异人类形状生物“400男孩”破坏了欢乐之城统治与被统治的平衡。他们毁坏了城市的建筑,拔掉了大桥,可能还全灭了控制局。现在他们消灭了苏特帮,占领了400区。防护罩可能是他们毁坏的,也可能是【不能说】毁坏的,文中并无明确交代。
控制局来征兵时,我们正藏身于此。他们认为我们适龄。
"出来吧,自由区的孩子们!"他们叫嚷着。当猎手来临,我们便施展消失的把戏。
那是在历法纪元的最后时光,所有人都在呐喊:
"嘿!就是现在!终极世界大战!"
他们告知的战争情报,还不如瓦夫为装爆破镖而掏空的小指头里的空间多。但他们仍要我们参战。条件是免费送我们去月球英国基地受训,再满载能量返回地球投入战斗。中南半岛上,【某大国+某大国】(SinoSovs)正接二连三孵化战争。那片区域炽热得某些夜晚可见白光冲天,白昼则转为黄芒。
联邦控制局将我们的大陆城市密封在透明罩中:没有口令,只有空气与光线能进出。当瓦夫看见黄光时,他确信【某大国+某大国】(SinoSovs)向隐形帷幕发射了某种凶猛到足以突破封锁的东西。
|二、主角团的主要武器精神力能用来做什么?
1、不控制实物:拿枪是不可能的,也没必要。原著中说了枪里只有一颗银子弹,更像是一种仪式感的道具。片中主角团甚至把用精神力拿起枪作为攻击方式,就很无厘头了。
片中可能就是为了让大家注意到枪,并完成片尾向《上帝之城》致敬的镜头。
2、攻击与传导:普通人类的精神力可以用于直接攻击,也可以用来传导对方攻击的能量并导入大地,实现“能量虹吸”。片中没有提到后者。
3、云存储:“共感”,能感知他人死亡的"恐惧与剧痛闪回”,也可以监测附近伤亡情况,传递复杂情报,譬如主角是哑巴,但并不妨碍他与其他人交流,平时他们帮派的12个人也可以感知同样的情绪,它是一种群体感官联网。甚至可以成为云存储记忆的方式。片中没提到这个。
"继续观察,呱嗒,"刀疤对我说,"记录一切。"
我想移开视线,但必须为日后储存这些画面。我几乎哭泣,因为我的母亲和亲兄弟都死了。我压抑情绪,完整记录一切。
|三、精神力是怎么产生的?
1、自主进化:没有明确交代,但我们可以猜想,联邦控制局对市民实施"矫正手术"(如割除舌头),这种肉体摧残可能意外激活了大脑代偿机制。因失去语言能力,精神感应成为替代性沟通方式,暗示压迫性技术反而促成了人类进化。所以后来控制局除了禁言还得洗脑,这也对应《1984》中的情节,甚至可以视为其最终进化结果。
↑老大哥在注视着你,《1984》剧照
2、系统自洽:作者构建的“精神力”,本质上是对极权社会的生物学反抗。最终正是这些被主流视为"反社会"的下层人群,用集体意识消解了象征绝对权力的怪物巨婴,完成对控制体系的终极讽刺。
|四、400男孩是什么样的怪物?
1、异界来客:核爆撕开的世界之间的裂隙,克苏鲁级别生物(古神?)从中爬出来,并汲取能量变成这种怪物。参考《怪奇物语》里的Demogorgon诞生记。
2、核爆产物:“他们皮肤下燃烧着高热的黄光”与核爆特征“黄光”对应,暗示其本质是放射性或能量污染的物质化。
"你们以为是什么?"
"神明,"巴拉说。
"神明!"
"神性存在,意识实体。老圣母从镜中看见城市堆成的篝火。记得防护罩撕裂前吗?南方战争频发,怪异的炸弹像鞭炮般炸响。谁知道那场大火烹煮出了什么?老圣母说那是世界末日,外界存在正从裂缝入侵。他们汲取能量铸成实体。然后开始掀起风暴,破坏。"
3、非实体存在:主角团攻击他们后,失去能量会变小(片中没提):
我仿佛触到冰冷的黄色烈焰,恶心感袭来,但痛苦让我确认其真实性。我们由此汲取力量,紧握火焰,将其导入大地。
男孩们开始眯眼诡笑,仿佛正被从内部挤压。最近的几个开始缩小,每一步都在萎缩。
我们持续吸收转化高热。火焰穿过我们。嚎叫逐渐同步。
男孩们不断变小变暗。小孩从不知适可而止。即使燃尽,仍不停止。
当我们后撤时,第一个男孩已缩至正常尺寸。前一刻他还高过蜂巢,转眼就填不满街道。十几个缩小的同伴列队两侧。他们甩动铁链,对市中心大火发出剪纸般的尖啸。
他们冲破街心的高深,向我们扑来。现在他们是我们的两倍大……现在正好。
会消散成粒子状态以逃避攻击(片中没提):
"如果我认为他们只是普通男孩,我就不会害怕,兄弟,"高低说,"但他们不止如此。我们试图用精神攻击他们,差点成功。他们由某种物质构成:看起来真实,能伤害你,但当你用精神力攻击时,他们会像蜂群一样消散。
↑要不参考一下漫威“沙人”吧
4、巨婴进入城市的目的:有可能是想把城市变成定居点,主角团看到他们在将占领区的住宅“金字塔巢”变成“喷吐浓烟、渗出火焰的微型火山”,他们是汲取能量生存的半实体,可能是在造核反应堆。对此主角表示“400男孩在建造新城吗?若是如此,那将比死亡更可怕”。(片中没有)
|结语
总的来说,原文充满一种对废墟美学的描写,文字生动,用赛博朋克的语法重写了《圣经》中大卫和歌利亚的寓言,也有隐喻希腊神话中巨神泰坦被体型弱小的新神所推翻的情节。
而怪物的巨婴特征揭露了极权本质:一种幼稚的、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和利益的破坏欲。这也与《1984》有些关联,极权社会总是热衷于造神,一个巨大的虚无形象。可以参考《绿野仙踪》中的奥兹,一个骗术师,以及上面提过的《1984》中的“老大哥”。
↑来自《魔法坏女巫》预告片剧照
尽管体型庞大,他们看起来只有七八岁,长满汗水的胖脸上仍带着婴儿肥。眼中闪烁着那个年龄男孩扯断虫腿时的凶光——狂笑中夹杂着对自己行为的恐惧。这让他们显得加倍危险。
被主流社会排斥的街头帮派和底层人民反而掌握对抗怪物的精神技术,暗示真正的适应性进化发生于体制裂缝中。
Emmm…片中画面倒是张力十足,颇具“废墟美学”感,所以也并非一无是处?
P.S. 名字:
HiLO,可能来自于Hi-Lo(高低),是一种纸牌游戏,玩家猜测某张面朝上的牌的点数是高于还是低于某张面朝下的牌。
Galrog,可以理解为一种恶魔。女生帮派的名字。
Slicker,帮派成员的自称,可以理解为滑头的人,也有刮刀、修光工具的意思。
原文地址:
https://www.marclaidlaw.com/online-fiction/400-boys/
|备份时间|
防走丢,欢迎关注我们的微博@黑城堡Epicastle,一些即时的,好玩的,不那么严肃的东东,我们会第一时间在上面发布~也会和微信同步举办线上有奖活动~
完全不用微博的也可以来小红书找我玩,就是发不了长文,目前还在研究如何打造好,随缘,佛系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