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锦旗,藏着盲人患者的 “感动瞬间”
“敬老爱老,关心孤老,爱心伟大,功德无量”,一面写满真挚谢意的锦旗,静静悬挂在奉城医院心内科办公室。这面看似朴素的锦旗,承载着盲人患者李先生(化名)一段从忐忑不安到重获温暖的就医故事:
患有高血压和视力障碍的他,曾因“看不见、走不动、怕迷路”对医院充满恐惧。但当他在头晕发作后鼓起勇气走进心内科,迎接他的不是冰冷的流程,而是一场贯穿住院全程的“温暖接力”:从护士轻声细语的病情询问,到医生定制化治疗方案;从护工阿姨每日打水喂饭的贴心照护……每个细节都让他感叹!
“这里的医护,比家人还想得周到。”
全流程守护
住院患者的“医路陪伴”升级了
李先生的经历,正是心内科“医路陪伴”服务从门诊延伸至住院部的缩影。针对高龄、残障等特殊患者,科室构建了“三心服务体系”:
入院时
“导航式”接诊,消除就医盲区
护士站设立“特殊患者接待专员”,主动迎接行动不便或视力障碍患者,一对一引导办理住院,用清晰易懂的语言讲解病房布局(“床头呼叫铃在您右手边,按钮就能找我们”)。
治疗中
“家人式”照护,填满每个生活缝隙
制定“无障碍护理清单”:协助喂饭时,会清晰说明“现在吃的是鸡蛋羹,温度刚好”;打水时,特意将水杯把手转向患者习惯的方向;甚至连服药都会细化到“早饭后三颗白色药片,温水送服”。
出院后
“无缝式”衔接,搭建持续关怀桥梁
护士长苏兰将自己和门诊护士长张华吉的电话写在爱心卡片上:“下次来看病前打这个电话,我们安排志愿者全程陪您挂号、检查、取药”。
建立“特殊患者随访群”,定期电话回访,指导血压监测、用药提醒,甚至帮忙联系社区家庭医生对接居家护理,让“出院”不是服务终点,而是健康管理的新起点。
当技术遇上温度
有“深度”更有“热度”的心内科
李先生的康复,依托的不仅是暖心服务,更有扎实的医疗技术支撑:作为区域心脏诊疗标杆,心内科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植入、射频消融等三级医院核心技术,让奉贤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获得精准介入治疗。但在科主任董照辉看来:“技术是治愈的基石,温度是康复的良药。”一些“看不见的努力”,构成了患者眼中“看得见的温暖”。
“虽然看不见,但我知道你们一直在”
出院时,李先生摸索着握住护士长的手:“我看不见你们的样子,但记得每个人说话的声音。你们就像我的‘眼睛’,让我在医院里走得踏实。”
医院不仅是
治病的地方
更是让人感受到
尊重和温暖的
第二个家
这句朴素的感谢,正是心内科“医路陪伴”的初心——当医疗技术与人文关怀同频共振,当“以患者为中心”从口号变为日常,每个走进这里的人都会明白:医院不仅是治病的地方,更是让人感受到尊重与温暖的“第二个家”。
上海市奉贤区奉城医院
心内科 Cardiology
多年来奉城医院心内科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不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让地区居民在奉城就能享受到上海三级医院的心脏介入诊疗项目,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患者的心脏健康保驾护航!
开展心内科常见病及多发病诊疗,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接诊疑难急危重症的救治工作。
开展冠心病介入诊疗手术: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经皮冠状动脉内球囊扩张成形术(PTCA)、经皮冠状动脉内药物洗脱球囊扩张成形术(DCB)、冠状动脉内支架术(STENTS)、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血管内超声术(IVUS)、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测量术(FFR)等,精准诊断冠心病,规范选择药物球囊或支架术治疗,合理规范药物治疗。开展心律失常介入诊疗手术:腔内电生理检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房颤射频消融术、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术等。
报送:沈群(区卫生健康委)
编辑:何海丹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