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惠安小屋圈注更多新闻、旅游、美食等。


5月1日11时36分,三明沙县区退役军人火箭救援队接群众求助,称其孩子30日凌晨游泳时被河水冲走失联。救援队立即启动应急机制,组织11名队员携冲锋艇、声纳等装备赶赴现场。经与家属沟通锁定疑似落水点后,队员使用声纳扫描水下区域,同步驾驶冲锋艇展开拉网式搜寻。尽管面临湍急水流和低能见度等困难,仍持续四昼夜高强度作业。

5月4日,救援队最终发现已无生命体征的孩子,打捞上岸后全体默哀,并与相关部门完成交接后撤离现场。天气慢慢变热,家长一定要多教育孩子,不要去野外游泳,注意安全!

家长的看护和安全教育

是孩子最好的“护身符”!

哪些情况容易导致溺水?

哪些地方是高风险地点?

家长孩子都要了解!


哪些情况容易导致溺水?

1

不了解水性,对自己的体力和游泳能力缺乏正确估计,进入水中便可能导致溺水。

2

即使是习水性的人,未做充分准备活动,下水后突然遭受冷水的刺激,或者游泳的时间过长,体内的二氧化碳丧失过多等原因也会在水下出现四肢痉挛、抽搐,导致失去自主能力而下沉。

3

安全意识淡薄,在非开放的水域游泳,四肢可能会被水底的水草缠绕而导致下沉,或者陷入泥沙而失去控制能力。

4

在水中互相嬉戏、打闹,发生意外后又惊慌失措,导致溺水。

5

身体不好,患有心脏病、贫血、癫痫及其他慢性病的人,可能在游泳中因冷水的刺激而引起旧病复发,从而导致溺水。

警惕这些溺水高风险地点!

不同年龄段儿童溺水发生的高危地点不同:

1

4岁以下儿童的溺水高发地点主要为家中蓄水容器,如水缸、浴盆等

2

5-9岁儿童溺水高发地点会涉及水渠、池塘和水库等

3

10岁以上儿童活动范围更大,主要为池塘、湖泊和江河等

预防溺水

“六不准”“四不要”

一定要牢记!

防溺水“六不准”

1

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2

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

不准在无成人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

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5

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

不准不熟悉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防溺水“四不要”

1

不要在没有家长陪同下私自下水游泳。

2

不要在设置有警示标识的水域游泳。

3

不要在没有安全保障的地方和野外水源游泳。

4

不要在上下学途中和假期在水源周边戏水。

一起起案例也反映出

很多人对溺水存在认知误区

会游泳就不会溺水吗?

溺水后都会大声呼救吗?

有游泳圈就一定安全吗?

关于溺水,这九个真相请掌握!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社融媒体工作部制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 ,沙县区退役军人火箭救援队

进惠安爆料群

直接点击以下关注回复【进群】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