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黑客”这个词往往带着神秘又略带危险的色彩。

但在中国,曾有一个少年因不想写作业而意外黑掉学校网站,却最终成为维护网络安全的“白帽子”。

他颠覆了人们对“黑客”的刻板印象,也让人们看到了少年天才在正确引导下所能绽放的光芒,他被称为“中国最小黑客”。



天赋初显

2001年,汪正扬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上班族,忙碌的工作让他们无暇过多管教孩子,却也在不经意间给了汪正扬一个相对自由的成长环境。

小时候的汪正扬和许多孩子一样,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而电脑成为了他探索世界的窗口。

8岁时,父母为他配备了一台比较先进的电脑设备。



别的孩子在这个年纪可能还在沉迷电视节目或玩具,汪正扬却一头扎进了电脑的世界。

最初,他只是像普通孩子一样玩电脑游戏,但很快,他的兴趣就从单纯的娱乐转向了探索电脑背后的原理。

他开始琢磨电脑为什么会卡顿,如何让游戏运行得更流畅,甚至偷偷攒下零花钱购买计算机书籍,自学如何修复电脑问题。



那台电脑成了他的第一个“实验室”,他一边照着书本摸索,一边在电脑上实践,不知不觉中,不仅修好了卡顿的问题,还开始尝试自己编写一些简单的小程序。

父母发现他对电脑的热爱后,没有像许多家长那样担心影响学习而加以限制,反而选择支持他的兴趣。

这种开明的教育方式,为汪正扬打开了一扇通往计算机世界的大门,也让他的天赋有了最初的展现。



冲动之举

随着年龄增长,汪正扬进入了清华附中就读,名校的学习压力不小,每天繁多的作业让这个热爱电脑的少年感到烦躁。

2013年的一个晚上,因作业量太大而心烦意乱的汪正扬,没有像往常一样用电脑放松,而是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破解学校的答题系统。

当时,学校的在线答题系统主要用于高中学生做题,汪正扬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了系统的漏洞。出于少年的调皮和对作业的抗拒,他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入侵了这个系统。



或许在他看来,这只是一个类似于“恶作剧”的行为,却没想到这件事会在之后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事情发生后,汪正扬的父亲得知消息,第一反应是担心孩子误入歧途。

他没有选择严厉训斥,而是耐心地给汪正扬科普电脑系统安全的知识,让他明白技术的使用要有底线,不能触犯法律。



与此同时,学校也注意到了这个在系统编程方面展现出天赋的少年。

他们没有将汪正扬的行为视为单纯的“捣乱”,而是看到了他背后的潜力,决定和家长一起引导他走上正确的道路。

在父母和学校的正确引导下,汪正扬很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这次经历成为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让他开始思考如何正确运用自己的技术,也为他后来成为“白帽子”埋下了伏笔。



从“黑客”到网络安全守护者

“黑客”和“白帽子”,虽然都涉及网络技术,但本质却截然不同。

黑客可能利用技术做违法之事,而后者则是善意地发现系统漏洞,帮助修复完善。

汪正扬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他不想成为被人唾弃的“黑客”,而是希望用自己的技术做有意义的事,成为一名“白帽子”。



有了明确的目标后,汪正扬开始更加专注地学习网络安全知识。

2014年,他注意到360公司的“库带计划”正在有偿征集系统漏洞,这对他来说是一个绝佳的实践机会。

于是汪正扬决定先从身边熟悉的系统入手,再次对学校的答题系统进行深入研究。



这一次,他不再是为了逃避作业而搞破坏,而是以“白帽子”的身份去寻找漏洞

在研究过程中,汪正扬不仅发现了答题系统的漏洞,还在网站商城中找到了密码校验的漏洞。

2014年9月,中国互联网安全大会召开,年仅13岁的汪正扬成为了现场最引人注目的焦点。

作为360“库带计划”中年龄最小的漏洞报告者,他被邀请到大会现场发表演讲。



当这个刚上初一的少年站在台上,面对众多业界“大佬”时,虽然紧张得手心出汗,但依然坚定地说出:“即便在我这个年纪,也能成为维护国家网络安全的一份子!”

一时间,“天才少年”“中国最小黑客”的名号传遍网络,面对突如其来的赞誉和关注,汪正扬显得格外冷静。

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不想过早地暴露在聚光灯下,而是选择沉下心来继续学习。



在更高的平台逐梦

在互联网安全大会之后,汪正扬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完成初中课程后,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前往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尔湾深造

那里汇聚了全球的精英,“天才”似乎成为了门槛,而汪正扬在其中显得有些稚嫩。

但他没有畏惧,而是将其视为提升自己的机会。

在尔湾的学习生活中,汪正扬接触到了更前沿的技术和更广阔的视野,他深知自己与顶尖人才之间的差距,于是更加努力地打好基础。



远离了国内的舆论关注,他专注于学业,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虽然没有了当年“中国最小黑客”的光环,但他在逐梦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实。

如今,汪正扬已经长大成人,曾经的“中国最小黑客”称号也成为了他成长历程中的一段特殊记忆。

虽然关于他现在的具体生活,外界的信息并不多,但可以想象,他依然在自己热爱的编程和网络安全领域努力着。



或许他正在某个实验室里钻研新的技术,或许在为某个网站修复漏洞,又或许在筹备着新的项目。

无论如何,那个曾经因不想写作业而黑掉学校网站的少年,早已蜕变成了一个用技术守护网络安全的逐梦者。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无论从事什么领域,坚守底线、勇于追梦,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未来,我们期待着看到更多像汪正扬一样的年轻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在科技的舞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参考资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