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美谈判的开始,中东迎来大变天!胡塞停战、B-2撤离,甚至连伊朗都决定向美国有条件“投降”,希望特朗普高抬贵手。可毛主席讲过,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全世界都知道即使伊朗愿意放弃核武器,美国也不一定放过伊朗。
美伊谈判伊朗率先服软了,同意永久弃核换取美方取消制裁,然而特朗普政府又提出了新的条件,威胁称若不接受,就使用暴力解决问题。
此前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的顾问,对外表示他们同意永久放弃核武器,换取美国解除所有的经济制裁。
然而这次特朗普总统接受采访说,伊朗放弃核武器还不够,要必须放弃民用核能,否则美国不会答应,最后可能使用暴力方式解决问题。
伊朗那边刚放出点风声,说核武器这玩意儿,咱永久不要了行不行?换你们高抬贵手,把经济制裁给松一松。这姿态,放以前简直不敢想。可没等德黑兰人民弹冠相庆呢。
华盛顿一盆冰水就浇下来了。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开撂话,光不搞核武器哪够啊?你们伊朗那些民用核电站、核研究,统通都得给我废掉!不答应?那白宫不仅不点头,急了眼真可能直接动手。这话一出,本来还对谈判抱点幻想的伊朗人,后背估计都发凉了。
美国的逻辑也挺“霸道”:你们伊朗石油天然气多得用三百年都用不完,发展民用核能干嘛?多此一举嘛!这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哪怕你把高浓缩铀都销毁了,那些发电用的低浓缩铀也不行,因为谁知道你会不会偷偷摸摸转用于军事?
特朗普还补了一刀,说谈判时间不多了,伊朗赶紧做决定,美国绝对不允许伊朗拥有任何形式的核能力。这种“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狠劲儿,真是让不少看热闹的都惊掉了下巴。
在这之前,伊朗为了打破多年的国际封锁和国内的经济窘境,是真准备下血本了。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身边的顾问都出来放风,说伊朗可以永久放弃核武器研发,条件就一个:美国解除所有经济制裁。这几乎就是把伊朗在核问题上能让的最后一步都亮出来了。毕竟,对任何一个想在地区里说得上话的国家,核能力这东西,战略价值太大了,不到万不得已谁肯轻易撒手?
为了这事儿,从四月初到五月中旬,美国和伊朗在阿曼这些中间人的撮合下,偷偷摸摸谈了至少四轮,每一轮都谈得口干舌燥。一开始,双方还算有来有回,主要就是掰扯怎么恢复之前的伊核协议,制裁怎么一步步解除。
伊朗也拍胸脯保证,高丰度浓缩铀全销毁,国际原子能机构想怎么查就怎么查,只要能保留和平利用核能这点基本权利就行。谁能想到,就在伊朗觉得自己已经摸到美国底线,准备拿出最大诚意换个结果的时候,风向突然就变了。
特朗普政府直接狮子大开口,在伊朗放弃核武器的基础上,把目标瞄准了伊朗的民用核设施。这么一来,谈判的重点就从“防止核武器扩散”变成了“彻底剥夺伊朗所有核技术能力”。
这对伊朗来说,可就不是割肉那么简单了,简直是要断筋剔骨。像那个几经波折,德国人开头、俄罗斯人收尾建成的布什尔核电站,在伊朗人眼里,那不单单是个发电厂,更是国家科技进步的脸面,是国家主权和发展权利的象征。
伊朗国内电力一直很紧张,尤其现在石油开采因为技术和制裁问题,产量也上不去,根本没法完全满足国内的能源需求,核电是个重要的补充。现在连这点和平利用的权利都要被抢走,伊朗人心里能好受吗?
他们更怕的是,万一先把能吓唬人的“大棒”(武器级核材料)给销毁了,结果美国那边又不认账,不给个准话,那伊朗不就真成了人家案板上的肉,想怎么剁就怎么剁了吗?
要说伊朗现任政府,在总统佩泽希齐扬的带领下,确实有点想“改换门庭”的意思。这位老兄一上台就琢磨着跟西方缓和关系,希望通过谈判和妥协,让国家摆脱制裁的阴影,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
就连一向在对美国问题上嗓门最大的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这次也算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了这位改革派总统和他的外交路子。这本身就说明,伊朗高层在现实的重压之下,也在悄悄地调整方向盘。
他们可能一度觉得,只要伊朗在最核心的核武器问题上做出根本性的让步,就能换来西方世界的理解和接纳,国家就能重新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上来。可惜啊,国际政治这盘棋,从来就不是请客吃饭那么简单。伊朗递过去的橄榄枝,非但没被美国当成善意,反而被解读为“你看,我一使劲他就服软了”,于是更加得寸进尺,提出更狠的条件。
美国似乎认定,既然伊朗已经有点扛不住了,那就干脆趁他病要他命,一劳永逸地把“伊朗核问题”彻底解决掉。这种搞法,与其说是为了防止核武器扩散,不如说是想把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彻底摁死,让他永远别想翻身。
美国这种咄咄逼人的架势,也等于给伊朗国内那些主张强硬对抗的势力递上了刀子,老百姓心里积压已久的反美情绪,很可能被再次点燃,这么一来,佩泽希齐扬总统想转圜的余地,可就越来越小了。
特朗普政府这套“极限施压”的玩法,也不是第一次用了。经济上制裁你,外交上孤立你,时不时还军事威胁吓唬你,这几年都快成他对外政策的招牌动作了。
但伊朗也不是什么随便就能捏扁搓圆的小角色。人家几千年的历史底蕴在那儿摆着,地区关系盘根错节,民族性格也相对强韧,想让它轻易低头,没那么容易。
万一美国的压力真把伊朗逼到了墙角,超出了它能承受的极限,德黑兰会不会干脆把桌子一掀,所有承诺都撕了,全面重启核计划,甚至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真到了那一步,本来就乱成一锅粥的中东,恐怕更是要火上浇油,那后果谁都担不起。
而且别忘了,伊朗的核设施,特别是那个布什尔核电站,背后可不光是伊朗自己,还有俄罗斯这些大国的影子。
莫斯科不仅给伊朗提供核燃料,还深度参与了核电站的运营和技术维护。美国要是硬逼着伊朗把所有民用核设施都拆了,那不光是戳伊朗的肺管子,也可能间接碰了俄罗斯在那个地区的蛋糕,事情只会越搅越浑。
再说美国自己,当初单方面撕毁了前任政府好不容易谈成的伊核协议,现在又在新的谈判里不停地加码,这国际信誉还要不要了?长此以往,以后再有什么国际争端需要大家坐下来谈,别的国家还会相信美国的承诺吗?这就好比打牌,你老是出尔反尔,谁还愿意跟你玩下去?
眼下这僵局,伊朗真是站在了一个难受的十字路口。往左走,彻底放弃所有核能力,或许能换来一时的清静,但国家长远的战略自主权和发展潜力可能就这么断送了。往右走,坚持自己的权益,但可能面临更狠的制裁,甚至是一不小心就擦枪走火的军事风险。这哪条路都不好走。
这场围绕核问题的较量,早就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了,它已经变成了一场关乎国家命运、地区秩序,甚至是大国之间谁说了算的复杂博弈。棋盘上的火药味越来越浓,棋子碰撞间火花四溅。最终的代价,恐怕远远不止谈判桌上那些条款的得失。
中东的未来,还有那个本就脆弱不堪的全球核不扩散体系,都在屏住呼吸,看着这场戏会怎么收场。而这场戏的最终结局,谁又能预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