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者:

赖芳芳律师

  • LegalMVP谱法先锋公司法专家

  • LegalMVP法律产品专家

  • LegalMVP法律体检专家

编者按:

大家好,我是LegalMVP律海芒芒的创始人姚俊倩CoCo。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赖芳芳律师。

他是90年代的师范生,最初是一名老师,三次考研上岸上海大学,读刑法硕士,但毕业后他没有留在上海,为了爱情选择在东莞做律师,亲历了二十年来东莞作为全球知名制造业中心的发展。

他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东莞制造业产业升级中,抓住了时代的浪潮,随波起伏,现在,他是一名专注做股权税务的律师。

曾有企业老板只旁听了2分钟他讲的股权架构税务问题,在已经有顾问律师的情况下,还是立马决定请他做律师。

这位企业老板说,赖律师颠覆了他对律师行业的印象。

以下,是赖律师的故事。

01 3次考研终上岸学法律,借了3万交学费,妻子火锅店打工陪读,靠1700元工资撑起上海求学路02 32岁在东莞开启律师生涯,从月薪800的实习律师做起03 刚独立执业就遇上金融危机,一起和客户跟黑产讨债公司谈判,借一半收入帮客户还债,客户东山再起,业绩翻了3倍04 执业第8年起,聚焦公司法、股权税务,每年创收稳定突破100万,最高峰到400万05 以律师费换股权,投资20多家企业,不仅帮我赚了8位数,而且还帮我深入商业一线,练就法商思维


刚独立执业的他 vs 现在的他

01

3次考研终上岸学法律,借了3万交学费,妻子火锅店打工陪读,靠1700元工资撑起上海求学路

1996年,作为师范生的我,在包分配的政策下,被分配到江西赣州老家的大专任教。

那时,在校园里经常能看到白发苍苍的退休老教师,走在校园里,很慈祥很幸福。

但是,这也让20岁出头的我,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恐慌,也许几十年以后,我也会是这个样子,人生就一眼望到头,一辈子呆在这里原地踏步,实在不甘心。


偶然的机会,我与一位大学校友在上海相聚,他在研究生毕业后,留在了上海工作。我和他喝茶聊天,在交谈的过程中,我明显感受到了大学本科毕业后的6、7年后,自己和他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他的学识、修养、境界,都高了我一大截,我觉得很苦闷,他也建议我一定要考出来,这让我更加想跳出这份稳定的工作。

于是,我决定边工作边备考。

我考研的时候,市面上没有什么培训机构,连教材都十分稀缺,当时我想买一本书都要托外地的亲朋好友帮忙。


我曾报考了三次研究生,三个不同学校的三个不同的专业,前两次都过了国家线,却没拿到面试资格,直到第三次,报考上海大学的刑法学专业,以笔试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面试资格,终于获得了读研的机会。

2003年,28岁的我放下了正科级干部的编制,脱产去上海读研。

上海三年读研,妻子就在上海打工三年,边打工边陪读,以维持生计。当年经济困难,我三年的学费都是先欠着学校,在毕业前才向亲戚借钱、交完学费,拿到了毕业证。

在上海读研期间,作为工作七年再次走进校园的“老同志”,我也清楚,这也许是我这辈子最后一次能静下心来吸取营养、充实自己的全职学习机会。

于是,我每天在图书馆从早上八点学到晚上十点。作为一名本科是师范生,从来没有系统学习法律的人,从此要走上匡扶正义之路,哪能不全力以赴呢?

我与妻子都是南方人,我在校园里学习,她在火锅店打工,每个月1700元。妻子打工收入,仅能勉强维持生计,稍有不慎就会上顿不接下顿。


但生活的艰辛没有磨灭我们前行的动力,反而激发了我的斗志,我心想自己一定要努力给家人回报,定不负韶华。

读研三年来,我身边不少研究生同学,他们走遍了上海滩的每个角落,尽情领略着都市的繁华。而我却以安静地坐在图书馆,安静地思考人生,安静地规划人生,只为未来的腾飞积蓄力量。


时光荏苒,转移到了毕业季,我相信,没有人能拒绝大上海的繁华,没有人能抗拒大都市的诱惑,也没有人能无视上海滩的白领。

但生活却总是无情地摧残着梦想,爱人作为东莞人,完全无法适应上海冬天的寒冷。

每到冬天,她的双手就像冻坏的萝卜,长满了冻疮,怎么能不让人心痛。

我不能忘记誓言,我要让她幸福,于是,带着三年沉甸甸的收获,我们选择在东莞打拼生活、开启人生的第二春。

02

32岁在东莞开启律师生涯,从月薪800的实习律师做起

入职律所也是一次机缘巧合,当时有个大学同学的好闺蜜在一家律师做律师,而这家律所的合伙人刚好需要招助理。

我就去试了试。

老板小我2岁,见面的时只提了两个要求:第一,要细心;第二,要注意安全。

老板原来的助理,因为粗心把证据原件搞丢了,结果悲剧了,辞职了,才有了我的入职机会。老板告诉我:“每个法官的落马,背后都有一群律师倒下,我们来日方长,有的是机会挣钱,保重安全。”

轻描淡写的两句话,我一直记到了现在。


入职之后,现实给了我很大的冲击和压力。

刚开始,我有点不知所措,一是收入太低,二是思维的不适配。

读研究生前,我当时的月收入差不多有3300元。但研究生毕业后,却只有800元。别说养家糊口了,连基本的生存都有压力。

除此之外,我忽然发现,原来当老师的思维,在律师行业完全不适用。

老师可以在教室里支配一切,你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全是主动没有被动。而律师助理呢,全是倾听、整理、落实、反馈,一切都要以客户为中心,基本完全没有自我。

但,生活并没有击垮我,反而激发了我拼命积累办案经验的斗志,并养成了持续学习、持续研究、持续思考的办案思维,我把别人娱乐的时间、应酬的时间,都放在了学习上。

艰辛的生活,总会让人成长、亦会让人思考。

那时,我常常想起汪国真的那首《热爱生命》诗歌:

“既然选择了前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在艰难的实习律师生涯,我仅办理了十个案件。

但让人庆幸的是,其中四个是大案要案,一审都是中院管辖,每个案件的证据都有数十份,卷宗和证据加起来差不多有一个人身高。要在如此之多的证据中,梳理办案思路、应对策略、证据要点和法律事实,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样的经历给了我很多的磨练,也教会了我很多很多。

当年在学校团委工作时,我就经常要帮领导写材料,也正是得益于这样的工作经验,我在做律师后,写律师函、起诉状、代理词之类的书面材料时,相对比较自如。

确实结果也很不错,老板和客户都很满意。

这些成果,老板也看在眼里,隔一两个月就给我加工资,不到一年时间,我的工资已经加到了1800一个月,那时我觉得好幸福、好有成就感。

03刚独立执业就遇上金融危机,一起和客户跟黑产讨债公司谈判,借一半收入帮客户还债,客户东山再起,业绩翻了3倍

2007年11月份,我拿到执业证,4个月之后我就独立了,踌躇满志、意气风发。

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我已经没有任何可以输的东西了”。


那个时候的东莞,民营经济真的很发达,大家都在做外贸出货。

晚上12点也好,凌晨1:00也罢,在东莞的街上,仍然是人山人海,因为你要出货,加班是常态,没有白天黑夜。

但这种盛景,没多久,就没了。

因为2008年来了,金融危机来了,当时金融危机下的东莞是看得见的惨,做外贸的企业成片成片地倒。

我们开车在街上跑的时候,经常会被堵,少的就二三十个人,多的就两三百人,横在马路上不让过。

为什么?

因为很多老板都已经跑路了,员工却没拿到工资,只能聚集在一起维权。

那个时候《劳动合同法》刚刚生效,很多公司是没有和员工签合同的,在金融危机的夹杂下,纠纷都爆发了。

本以为刚独立就遇到这种经济环境,我的律师之路会比较艰难,但是金融危机是危,也是机。

我接了几个大的群体劳动争议案件,一个人1000元代理费,几十个人,就累计了几万元,这些构成了我独立第一年50%的收入来源。

这是时代背景给到我的一些业务机会,属于老天爷给的。我知道,如果不出去跑案源、跑客户,尤其是企业B端机构客户,我是没办法有稳定的业务收入,也没办法实现复购的。

于是,我就翻看我的通讯录,搭公交一站一站坐,挨个跑客户。那时的东莞,治安不好,公交车上很多小偷,有一次,我背的皮包在车上还被小偷划破了,但好在我没啥钱,没让小偷得逞。

在做律师助理的时候,我处理过一起员工自杀案,赢得了那家公司老板的信任,我就去拜访了这位老板。

去了之后,我发现他们公司频临破产,因为欠了很多供应商的钱,被黑产讨债公司追债。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我要服务这家企业,是要和黑产讨债公司打交道的。

第一次陪客户与追债的黑产讨债公司谈判,我也纠结了很久,不去的话这个客户以后再也不会相信你了,去了,又有危险。

但思前想后,我还是去了,算是搭上身家性命去陪老板和黑产讨债公司谈判了。

和电影里演的情节差不多,和我们面对面谈判的人,都是大花臂纹身露着,说话挺粗俗的,啪一声把包甩到桌子上,还故意露出自己带的砍刀、钢管这些武器给你看。

说不紧张,那绝对是假话。

我们一一去跟供应商谈,争取更宽限的还债时间,把大额的债务拆分开来,确保每月都能还供应商钱。

也正是因为这些出生入死的经历,让我和这位老板之间建立了生死之交的信任。

我尽心尽力地服务这位客户。但他的律师费,我在独立执业后的第三年里,才收到第一笔。

那个时候,他太难了,我也没去催,反倒借钱给他发工资,当时我年收入仅10万左右,还借给了他5万元,相当于我半年的收入。我当时还想,这个钱要是要不回来,我也认了。

为什么会这么做?

因为,在最困难的时候,这个老板都没有跑路,而是在还债、在想着怎么东山再起,所以,我和妻子都很认可他这个人。

而且这个钱对我来说是养家糊口,但是对于他来说是救命的钱。

我不仅借钱给他,而且,在他东山再起的过程中,我也给了他很多外部商业顾问层面的分析和支持。

虽然我是律师,但是我对商业一直很感兴趣,我在外,反而能够帮他看得更加清楚。

那个时候他的公司将近200号人,他觉得利润好的,工艺比较简单的订单就自己做,复杂的、低利润订单就外包给别人,但是最后的结果呢,他自己做简单的订单反倒亏欠,做外包订单的别人却挣钱。

我就帮他拆解,从订单到研发到生产到出货过程中,他的核心优势在哪?他跟我说,“是研发,国外设计师给了概念、图纸,我3天就能出样品并报价,比同行能快上15天”。

我说既然你优势在这里,你就把其他的环节砍掉,搬到小场地,专注做这个环节的事即可。

他采纳我的建议后,人员减少了70%,月工资成本从40万降至7万,场地也缩小了,成本自然就低了。

此外,因为他比原来更加聚焦,只专注做这一项,也因此找到了更适合他的商业模式,他的营业额瞬间比原来增加了3倍,之前欠的债,用了2年就还清了。

那些起诉他的、各种追债的供应商看他靠谱,又回来跟他做生意了。


04执业第8年起,聚焦公司法、股权税务,每年创收稳定突破100万,最高峰到400万

最初做律师的时候,我背着包、坐公交去跑客户,虽然没什么钱,也没有什么人脉资源积累,但是靠着两条腿,一家一家的去拜访之前做助理的时候接触的企业行政主管或者经理。

和他们聊天,告诉他们:“我现在独立做律师了,能提供哪些哪些服务了”。

这些人很多后来自己创业,成为了我的客户。


我去跑客户的过程中, 不会一上来就讲法律条款。

就比如去拜访客户,他当时正在忙着处理订单,没有时间停下来和我聊,我就跟着他后面,边看他工作,了解他的企业现状、业务模式、业务流程,边和他聊基于企业现状的法律服务需求。

比如我看到他生产车间里的工人很多,但墙上却没有一些安全生产、企业用工管理的规章制度。

我就会基于这个观察,提出具体的一些法律建议。

他觉得有道理,从最开始的没空和我聊,变成想和我深入地聊,后来,就成了我的长期客户。

但我发现,自己的创收出现了瓶颈,一直没有突破100万。

刚好就是独立执业的第7年,我做律师的7年之痒来了,当时我也正在做一个很复杂的案子。

那个案子是一个兄弟之间10年的股权投资纠纷,历经了一审二审、发回重审又一审二审,我很纠结,我自己都失眠了,心想这亲兄弟怎么会这样?

我发现,做诉讼,我很容易把自己带入进去,做不到别人那样,输赢都是当事人的事儿,自己把律师费挣走就行了。

这个官司过后,我不想自己只是在后端解决股权官司的问题,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客户会在纠纷还未爆发的时候,找律师来咨询股权架构设计相关的问题。

联系到时代大背景,也是因为14、15年,东莞的经济发生了一次转型,企业的法律需求也在发生变化。

那个时候智能手机开始风靡全球,全球5大品牌的智能手机,有3个品牌的总部是在东莞,华为、OPPO和VIVO,他们所带来的产业链给东莞带来了爆发性的增长。

在之前,东莞是外向型的经济,“三来一补”,两头都在外面,只是在东莞加工而已,但这个转型之后,大量的公司在东莞设立,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市场,所以我就开始拼命去研究《公司法》,研究股权。

我没有闭门造车,而是不断地去外面听课学习。在一次人大律师学院参加培训时,一位教授说,“《公司法》是个金矿,普通的离婚诉讼、债务纠纷涉及到的财产价值有限,但是一旦涉及到股权,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意识到了公司法业务的发展潜力,坚定了做公司法的决心。

直到现在,我也会每年花20多万去外面学习培训。


2016年开始,也就是我独立执业的第8年,我开始逐渐减少C端客户,转向B端企业客户,聚焦更具长期价值的公司法,股权领域,成功实现了每年创收突破100万,最高峰时达到了400万。

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到,做股权只从法律这个层面去规避风险,是不够的。老板普遍对税务敏感,用税务知识加股权业务是很好的组合。

股权交易的各个环节,无论是转让、增资扩股、合并、分立还是成立公司、注销公司,都涉及税务问题。

因此,2019年开始,我全国各地跑,参加针对财务会计人员的税务培训,将法律与税务相结合,更新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方案。

有一次,我只用了2句话的时间,就把老板给打动了,即便当时老板身边已经有顾问律师了,但是他还是立马请我做了律师。

因为,我在老板面前与财务总监讨论税务问题,直切他的痛点,不仅让财务总监认可了我的专业能力,也让老板对我这位律师刮目相看。

这打破了他对律师“只会打官司”的固有认知,刷新了他对律师行业的专业认知。

他说他之前见过的几乎所有律师,都是在场面上应酬认识的,现在自己身边请的这位律师是自己老乡,给他提供的更多是可以说家乡话的情绪价值,但是就专业一点的股权问题、涉税问题,真的不太懂。

我既没有和他喝过酒,也没有因为和他是老乡而获得一些信赖,但仅仅是几分钟的照面,他就认可了我的专业。

现在,我绝大部分客户的需求都与税相关,如果不懂税的话,我根本谈不下这些客户。


05以律师费换股权,投资20多家企业,不仅帮我赚了8位数,而且还帮我深入商业一线,练就法商思维

除了为老板解决公司各类问题外,我也会投资本地老板的公司,一些是我真金白银投的,一些是因为企业尚处于发展阶段,没钱支付律师费,我就会用“以律师费换股权”的方式和他们合作。

这些年,我累计投资了20多家企业,拿下了8位数的投资收益。


这样的合作方式,是双向的,既能让客户获得我深入的法律顾问服务,又能帮我建立对客户行业商业模式细致入微的实操了解。

如果我只是普通律师,我可能只了解这家公司表面合规问题,但如果我成了一家公司的股东,它的运营模式、盈利模式、组织架构......企业商业运作的每个节点,我都会去关注。

那么我下次面对同样的客户,他咨询我法律问题,我就可以立马击中要害。这让我不再只从法律角度看问题,而是能真正明白客户纠纷的根源。

比如在设计股权架构时,不只是要符合法律规定,还要考虑税务怎么规划、公司控制权怎么分配,以及股权架构如何跟公司商业模式相匹配。

直到现在,我身边很多律师,他们对我当时的做法,仍然是不赞同的,他们就认为我做律师收到钱就好了,公司好不好和我关系并不大。

但是我坚信:作为一个公司法律师,不懂商业逻辑,没有深入行业,就无法理解客户真正的需求,是做不好的。

为了提升老板的法律意识,帮助老板做好自己的生意稳稳赚到钱,我和律海芒芒联合发起,每天在朋友圈进行普法。

从24年11月开始,我也做起了视频号,聚焦给东莞制造业的企业老板,讲日常经营中的法律风险。


这么做,既能展现自己的专业能力,又让老板每天都能刷到,觉得律师对自己做生意有用,有问题要及时戳律师头像问,就打开了咨询的口子。

我们和客户之间的链接就可以越做越深,能给客户带来的价值护城河也会越积越深。

现在,我大概30%左右的业务创收,来自短视频+私域IP这两块组合拳下的纯线上打法。

基于此,作为LegalMVP谱法先锋《公司法》专家组的一员,我们专门为老板们做了一本漫画版新《公司法》普法书,用漫画+大白话的方式,把新《公司法》对老板的利好和风险都讲明白,让老板一看就懂!


其次,依托LegalMVP律海芒芒平台的专家技术力量,我们联合研发了一套智能法律体检系统,对企业日常高发法律做检测,帮老板提前防范风险,实现“花小钱治大病”的效果。

如果只是做一名普通传统律师,这些创新的法律服务产品和普法内容,我不必折腾做出来,但是,我并不想做一名普通的传统律师。

我想给客户提供更多的价值,解决更直击企业核心痛点的问题。

06结语

一晃做律师都有19年了。

回想20多年前,我放下体制内的铁饭碗,靠借钱读上了研究生、靠卖房度过了做律师的第一年,这是我破釜沉舟的决心,也得益于家人在身边一直以来的支持。

我感谢自己,也感谢一直守候在身边的家人。

成长需要见证,坚持定会绽放。

律海芒芒遇见你,很开心。

添加赖芳芳律师微信


2025年5月24日,LegalMVP法商先锋·第一届律师私域IP实战论坛暨《创业者身边的公司法》新书发布会现场,赖芳芳律师将做主题分享《短视频讲课 x 私域IP,年创收每年稳过7位数,30%来自线上》,欢迎预约直播:

不过,本场直播仅直播部分环节,如果您想要线下和嘉宾面对面交流,可以文末扫码联系活动负责人芒芒,申请仅有20个的免费参会名额。

如果你:

  • 创收卡在了一个瓶颈就是上不去,反而有倒退的趋势

  • 也不想靠传统酒局社交搞案源

  • 也不想投流投广告被平台收割

  • 也想通过私域IP做专家人设,收获线上案源

  • 也觉得做律师应该发好朋友圈,而不是觉得发朋友圈low

  • 也看好新《公司法》带来的案源新机会

文末扫码联系芒芒,告诉芒芒你现在的创收卡点情况和参会的理由,芒芒会筛选20位律师,来参加这次活动。

非请勿来,因为现场场地座位有限,我们会有签到机制哒~


扫码联系芒芒: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