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长宁区学校人工智能普及与展示活动在复旦中学体育馆火热开赛。全区20个学校、83支学生队伍同台竞技,不仅有机器人编程、无人机挑战等前沿科技项目的智慧交锋,还展现了校企合作的新成果。从课堂到赛场,这群“小小工程师”正用代码与创意,编织属于未来的科技梦想。

难度升级,“数智”竞技玩出新花样

“农田除草”“机器人投篮”“酒店智能配送”……人工智能竞赛现场,一系列机器人在长宁学子的调试下各显神通,不仅可以抓取物品、物流搬运,还能识别红绿灯、走迷宫。看到自己的机器人成功将代表“草”的纸杯推送到指定区域,参与机器人除草项目的江五小学的学生董思琦松了一口气。“在这个项目里,机器人需要在规定的时间里把杯子精准地送到指定的地方,这要求我们前期的编程测算十分精准。”她分享道。


据了解,本次比赛设有11个人工智能相关项目。除了机器人任务编程的脑力比拼,还有“ENJOY AI”这类考验机械结构搭建的场景演绎。考察图像识别技术的视觉竞速等项目则是“速度与激情”的挑战,主打一个“快、准、狠”;机甲大师人机协同作战则是操控技能的极致比拼和团队协作的默契考验。


此外,智能配送、机器人全能挑战赛、无人机竞赛等项目在今年还迎来了难度升级。“比赛中的任务数量和难度有所上升,如增加了识别二维码的任务要求。在机器改装上也有了挑战,同学们需要在无人机上增加机械抓手,这些都驱使着同学们不断学习相关知识、调整编程和操控的策略。”长宁教育信息中心相关负责教师介绍。

校社共育,人工智能教育进入2.0版本

在本次人工智能普及与竞赛的开幕式中,一场特别的“新车发布会”成为全场的焦点。在众人的好奇目光中,一个黄蓝颜色的迷你版智能汽车缓缓驶来,这便是由少科站智能车班全体同学共同设计制作的无人驾驶车“智行者”。“主控制器控制小车的运行管理,传感器则是小车的‘眼睛’,可以识别标志。当小车通过驱动系统运行起来后,我们可以用自动编码器精准地调整车轮运转的角度和运行速度……”智能车班的同学们向大家讲解着如何将无人驾驶运用到车模作品中。


据了解,智能车班是长宁区少科站与上汽集团创新开发的人工智能课程。依托上汽集团的科研技术和产业资源,同学们不仅能学到丰富的人工智能知识,还能接触到行业前沿的人工智能汽车研发。“无人驾驶小车‘智行者’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合作推出智能车课程的2.0版本,带领同学们设计智能驾驶的系统方案,以开放式引导教学的方式让同学们自己来定义未来交通智能出行。”长宁区少科站介绍。


活动现场,长宁区少科站为上汽集团、科大讯飞、西井科技举行“长宁区青少年人工智能实践基地”揭牌仪式。未来,这些实践基地将助力长宁青少年在人工智能领域持续探索,将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转化为青少年可实践的课程资源。

梦想起航,培育智能时代的科创生力军

长宁区学校人工智能普及与展示活动始于2021年,旨在为学生搭建良好的科技创新赛事平台,持续助力区域学校人工智能普及教育的发展,培育“能动手”“敢创新”“善协作”的复合型科创后备人才。比赛优胜者将代表长宁区参加上海市赛。


长期以来,人工智能竞赛的推进和校内外的科创课程为长宁学子埋下了一颗颗满载科技梦想的种子。参与本次机甲大战的延安初中七年级学生唐辰宣就是一名人工智能爱好者,先后参与过少科站的“未来工程师”项目以及学校乐高拓展和无人机课程。提起对于人工智能的兴趣,他说道:“我在编程的时候会格外地放松,每当程序实验成功的时候,带来的激动和喜悦总是让我很自信,未来我想成为一名汽车工程师。”

他的队友吴睿远则是无人机的“老玩家”。“这些经历不仅能让我了解更多的人工智能知识,还能拓展我的眼界,我在参与一些模拟飞行的项目时就了解到许多飞机和航空知识,未来我想成为一名飞行员。”他坚定地说道。


随着这一届长宁区人工智能普及与展示活动落下帷幕,更多人工智能教育项目还将在长宁的校园内外不断生根发芽。“我们将继续立足于人工智能时代的需要,持续推进基础教育阶段人工智能教育,积极构建人工智能相关课程体系,助力培养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科技人才 。”长宁区少科站表示。


部分图片来源于长宁区少科站

撰稿/摄影:何郁柠

编辑:陈 莎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