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2046
字,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根据新加坡政府公布的数据,2025年前四个月,比亚迪以3002辆的销量首次超越丰田(2050辆),成为新加坡最畅销的汽车品牌,市场份额达20%。这一突破标志着中国汽车品牌在东南亚高端市场的重大胜利,具体的市场表现如下:

· 销量规模:比亚迪前四个月销量较2024年同期增长近50%,而丰田销量同比下降约25%。特斯拉以535辆位居第三,仅为比亚迪销量的17.8%。

· 月度优势:2025年1月比亚迪单月销量566辆,占当月市场份额20.9%,远超丰田的305辆(11.3%),且连续四个月保持领先。

· 价格竞争力:比亚迪Atto 3 SUV售价16.58万新元(约12.75万美元),与丰田Corolla Altis(17.09万新元)接近,但作为电动车可享受最高2万新元的附加注册费优惠,实际购车成本更低。

下图:比亚迪新加坡销量第一(图源:marketscreener)


由此可见,比亚迪能够拿下这个高端市场的“销冠”,一方面得益于政策驱动与市场趋势,另一方面则归功于产品本身的竞争力与品牌策略。

从政策和市场角度看,首先,新加坡政府将电动车补贴延长至2025年底,全电动车可享受最高45%的附加注册费减免,且2025年2月起新增2万个拥车证配额,显著降低了购车门槛;其次,新加坡汽车市场正在加速电动化,2025年第一季度电动车占新车销量的40.2%,较2024年的33.6%大幅提升;最后,作为一项长期战略布局,新加坡计划2040年全面禁售燃油车,比亚迪则通过本地化充电网络建设(如与星展银行合作充电桩布局)和全车型电动化策略,来提前卡位未来市场。

从产品竞争力与品牌策略看,在技术优势方面,比亚迪的刀片电池、e平台3.0等核心技术赋予其车型长续航(Atto 3续航510公里)和高安全性,且能够稳定适应新加坡的湿热气候;在精准市场定位方面,针对新加坡消费者偏好,比亚迪重点推广紧凑型SUV和家庭轿车,同时推出右舵车型满足本地驾驶习惯,2024年本地化服务网点增加至8家;在品牌认知提升方面,通过赞助新加坡F1大奖赛等国际赛事,比亚迪品牌知名度从2023年的32%提升至2025年的67%,显著超越丰田的58%。

综上分析,不难归纳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的关键成功因素,主要包括技术创新、政策协同、本地化运营、供应链整合市场战略五个维度,比亚迪在新加坡的突破正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典型案例。

一、核心技术的全球竞争力

1.电池技术的颠覆性突破。比亚迪刀片电池通过结构创新将体积利用率提升50%,在新加坡湿热气候下仍保持稳定性能,Atto 3车型续航达510公里。这种技术优势直接转化为产品竞争力,比亚迪在新加坡的电动车销量占当地市场50%以上。

2.电动平台的系统化创新。比亚迪e平台3.0采用八合一电动力总成,综合效率提升20%,技术突破使中国汽车在续航、补能效率等核心指标上超越传统燃油车,为市场接受奠定基础。

二、政策协同与全球化布局

1.国内政策的全方位支持。商务部等9部门推出18项政策措施,涵盖海外研发合作、物流体系优化、金融支持等领域。例如,鼓励车企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

2.目标市场政策红利的精准把握。新加坡将电动车补贴延长至2025年底,全电动车可享受最高45%的附加注册费减免,比亚迪Atto 3实际购车成本比同级丰田低15%。

三、本地化运营的深度渗透

1.产品适配与文化融合。针对东南亚市场需求,比亚迪推出右舵版Atto 3,并强化空调制冷系统。

2.服务网络的本土化构建。比亚迪在新加坡建立了8家服务网点,并与星展银行合作布局充电桩,这种深度本地化策略使品牌在当地市场的服务响应速度提升40%以上。

下图:比亚迪右舵版Atto 3实拍(图源:汽车之家)


四、供应链的垂直整合能力

1.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比亚迪实现了电池、电机、电控全栈自研,这种垂直整合模式使车企在关键零部件供应上具备更强抗风险能力。

2.成本控制的规模效应。比亚迪通过规模化生产将Atto 3的BOM成本降低18%,单位生产成本较进口模式下降约30%,实现“低价不低质”

五、市场战略的灵活调整

1.差异化市场定位。在东南亚,比亚迪主攻15-20万新元价格带,直接对标丰田卡罗拉,这种精准定位使品牌在当地市场快速建立认知。

2.品牌建设的多维突破。比亚迪通过赞助新加坡F1大奖赛,品牌知名度从2023年的32%提升至2025年的67%,这种“赛事营销+技术标签”的组合拳有效提升品牌溢价。

通过分析上述五个维度的关键成功因素,一条“应对贸易壁垒的创新路径”显而易见:

无论是中国车企,亦或是国内其它行业,在“出海”的航行中,都可以强化“技术突围+本地化生产”策略,同时,通过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如ISO电池安全标准),逐步掌握行业话语权。这种“技术引领+政策协同+本地深耕”的三维驱动模式,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形成的独特竞争力,比亚迪在新加坡的突破,不仅是单一品牌的胜利,更是中国汽车产业从“制造出海”向“体系出海”跃迁的里程碑,对于大量正在积极布局“出海”业务的国内企业,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原创作者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撰 稿:严 含

责任编辑:胡珊毓

策划审核:夏 雨


READ MORE

上海已拥有171家博物馆,社会对它们是怎么评价的?

5-18


AI创造的新岗位或将颠覆传统的教育模式

5-15

上海怎样成为全球“数字游民”的“热选之城”?

5-14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