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七七,前美股上市公司市场总监,深耕母婴行业12年了,努力工作的同时和13岁的儿子“糖球”斗智斗勇。育儿和教育的路上,咱们一起切磋吧~

前几天,闺蜜跟我倒苦水,说她家朵朵竟然学会了撒谎,隐瞒考试成绩

我有点吃惊,朵朵一向乖巧懂事,成绩也不错,怎么突然就“学坏”了呢?

原来闺蜜想让朵朵更进一步,便想了个“妙招”——使劲夸孩子,逼着她往前冲。

“宝贝,你是最棒的!”

“你是个小天才!“

“你肯定能考双百拿第一……”


在闺蜜持续打鸡血下,朵朵确实更用功了。

但临近期中,朵朵经常做噩梦,睡不踏实。

我还提醒过闺蜜,朵朵压力可能有点大,闺蜜却认为考前有点压力很正常。

结果考试成绩出来,朵朵数学考了100分,语文只有90分。

更意外的是,朵朵只拿出数学试卷,还撒谎说语文也考了100分,试卷没发。

闺蜜早就从老师那拿到了成绩,她苦恼地说:

“七七,我使劲夸还夸出错了,难道要像我们小时候一样棍棒教育?”

我听了哭笑不得,赶紧劝她:“先别急着责怪朵朵,也别老盯着孩子分数。”

其实应对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分析为何骂和夸都不起效,然后再针对性地解决。

01

骂是刀,夸是糖,都是“枷锁”

说起来,朵朵之所以撒谎,归根结底还是闺蜜的“夸”出了问题。

生活中,很多家长都和闺蜜一样,认为夸能增强孩子自信心,于是“你真棒”、“太聪明了”、“简直是天才”……各种赞美之词毫不吝啬。

然而,这种空洞的、过度的夸奖真的对孩子好吗?

心理学有个经典实验:研究人员让一些孩子进行智力测验,随后对一组孩子夸“你很聪明”,对另一组孩子赞“你很努力”。

接着,研究人员给孩子两套试题,一套简单,一套困难。

结果被夸“聪明”的孩子,选择挑战困难测试题的比例远低于被夸“努力”的孩子。

而且被夸“聪明”的孩子在面对难题时,因害怕失败,失去“聪明”标签,放弃率高达45%。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过度的夸奖,尤其是针对智商和天赋的夸奖,会让孩子形成“固定型思维”,他们更在意的是维护“聪明”的形象,而不是真正地学习和成长。

就像朵朵,闺蜜的过度夸奖让她背负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她害怕让妈妈失望,于是选择了撒谎。

既然夸很容易沦为空洞敷衍,那能不能像我们父辈一样用棍棒批评教育呢?

我们先来看看前段时间,我刷到的一个视频。

山东有个男孩获得“学习之星”奖状,他满心欢喜地拿给爸爸看。

谁料爸爸一句“含金量不高。”气得他直掉眼泪。


爸爸见男孩哭了,不仅不安慰,还理直气壮地说:“说你两句还不行,谦虚使人进步知不知道。”


最终男孩回到家,一怒之下把奖状撕得粉碎。

男孩撕掉的仅仅是奖状吗?

在我看来,因爸爸的否定和嘲讽,他还撕碎对学习的自信和热爱之心。

为什么这么说呢?

神经科学研究表明,批评会触发大脑的“战逃反应”,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孩子的大脑杏仁核会变得异常敏感,更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

他们会在“我不行”的负面自我认知中,逐渐失去探索世界的勇气和动力。

由此可见,不管是骂,还是夸,对孩子来说都是枷锁。

如果父母在“骂”与“夸”之间切换,孩子会为了迎合父母,逐渐形成“讨好型人格”,变得小心翼翼,甚至可能为了获得父母的认可而说谎,就像朵朵一样。

02

真正的爱,是接纳和理解的“我懂你”

那为人父母,究竟该如何去爱、去走进孩子的内心呢?

曾经有个刷爆全网的视频,让我印象深刻。

视频中的男孩,特别喜欢踢足球,教练却评价他:“基础不太好,头球技术基本为零。”


放学后男孩茶饭不思,连最爱的牛奶都没了兴致。

妈妈察觉到他的异样,没有责备,没有说教,而是温柔地说:

“之前你完全不会用头顶球,现在时不时都能做到,再努力一点点就够了。”


妈妈话音刚落,孩子的眼睛瞬间亮了,他一口气喝干牛奶,迫不及待地跑到后院练球。

可训练之路哪有一帆风顺的,一次激烈抢球中,男孩被同伴超越,还被狠狠绊倒在地,膝盖擦破了皮,渗出血来。

他失落地走下场,对妈妈说:“我追不上其他人。”


妈妈依然没有否定他,而是关切地问:“疼吗?追不上没关系,努力超过你前面的那个人就好。”


看着妈妈充满爱意的目光,男孩再次扬起了笑脸,意气风发地跑上球场。

从那以后,客厅里、树荫下,总能看到男孩刻苦训练的身影。

哪怕被教练狠狠地批评,被队友戏弄嘲笑,他也从不会轻言放弃。

因为他心里清楚,无论踢得好还是不好,妈妈都懂他,都会一直支持他,理解他。


也正是妈妈这份贴心的“懂得”,让他不再害怕失败,勇敢地追逐自己的足球梦。

记得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教育的首要目标,是让孩子拥有‘自我价值感’,而非‘他人认可感’。”

所以,为人父母,真正爱孩子,是不会用“骂”去否定,也不会用“夸”去绑架,而是善于去倾听、去理解、去接纳。

同时让孩子知道:“无论结果如何,我都懂你,你都可以安心做自己。”

03

懂你“三重奏”,助力咱家娃健康成长

聊到这,或许有人会说,道理都懂,可真到孩子闯祸、发脾气、哭闹时,心里那团火“噌”就上来了,恨不得马上开启“训导模式”。

我以前也这样,后来慢慢学习、琢磨,才深切体会到,教育的真谛不在修剪枝叶,而在读懂根系的语言。

今天,就跟姐妹们说说,我在教育路上摸索出来的三个小方法:

方法一:读懂情绪光谱,描述努力,而非评判天赋。

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的一个实验,让我受益匪浅,实验表明:

孩子成功时,关注具体行为,如“我看到你反复验算了三遍”,而非天赋“你真聪明”,孩子抗挫折能力提升47%;

孩子失误时,描述客观事实,像“第二题运算步骤跳得太快”,而非人格评判“你就是粗心”,孩子修正错误的效率提高68%。


就拿我来说,以前孩子考得好,我会脱口而出,“考得真棒”“太厉害了”。

后来我学描述努力和具体行动,如“这个解法很有创意,能给妈妈讲讲思路吗?”

孩子一听眼睛发亮,不仅跟我分享解题过程,还主动探索其他解法。

要是孩子考得不好,我以前会责备“怎么又粗心”,现在我会说“下次咱们做个防错小标记?”

孩子考了一百分,我不再简单地说“真厉害”,而是“考得真不错,妈妈知道你最近学习可用功了!”

有句老话说得好,“天才,是百分之一的聪明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

咱做父母的,多重视孩子努力过程,孩子慢慢就会明白,成功不是靠天赋,而是靠努力。

如此,孩子才能凭借不懈努力,在未来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与幸福。

方法二:看懂行为信号,关注过程,而非只看结果。

糖球小时候,有次他信心满满地想搭建一个自动运转的齿轮组。

没想到忙活了一下午都没成功,急得他哇哇大哭。

要搁以前,我可能会说:“有什么好哭的!”或者“没关系,你已经很棒了。”

但那次我没那么做,而是轻声说:“妈妈看到你换了好多方法,要不再换一种方法试试?”

糖球听后很快止住了哭声,不再纠结没拼好的结果,而是把注意力转回了拼乐高的过程。

最终,经过两次耐心调试,他成功完成了拼装。


拼积木的小糖球

这件事也让我明白了,孩子发脾气时,千万别被他的表面哭闹迷惑,得看懂他行为背后的委屈。

要知道孩子每一次情绪的爆发,都是他们内心需求的信号灯。

孩子考试没考好时,咱可以说:“你重点复习的知识点都做对了,说明你的努力很有成效。”

孩子绘画比赛落选,咱可以说:“你画了好多草图,不断调整颜色搭配,这种对绘画的热爱和执着,比获奖更珍贵。”

孩子不喜欢吃杂粮,咱可以说:“今天你试着喝了一小口,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只要我们多关注过程,肯定孩子付出和努力,相信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将越走越稳当。

方法三:听懂需求密码,从“你应该”,转为“需要我怎么帮你”。

糖球上初中后,越来越有自己主见,有时难免会和我们产生分歧。

一次,老师想让他参加辩论队,在我看来这是很好的锻炼机会,能提升他的表达能力。

看糖球迟迟不下决心,我很想说:“你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这对你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好在我强忍着着急,轻声问他:

“你是担心口才不好,还是害怕在众人面前发言?需要妈妈怎么帮你?是和你一起练习辩论技巧,还是帮你找相关的资料?”


没想到我把“你应该”的灌输,变成“需要我怎么帮你”的后,糖球原本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毫不犹豫地参加了辩论队。

事后,我问他为何一下子坚定了信心,糖球兴奋地说,

“妈妈,你主动说要帮我,我觉得我不是一个人在面对这个难题,所以有勇气去尝试啦。”

那一刻,我无比认同马斯洛的话:“尊重需求得到满足的人,能产生出最持久的自信心、最饱满的热情、最丰富的创造力。”

所以,在亲子沟通中,我们不妨放下“你应该”的强势姿态,多问问孩子“需要我怎么帮你”,用理解与尊重为孩子成长搭建一座坚实的桥梁。

04

为人父母,谁都盼着孩子成龙成凤,并竭尽全力托举孩子。

但我想说,孩子不是等待被填满的瓶子,而是自带成长密码的种子。

父母要做的,是提供沃土,静待花开。

正如心理学家荣格说的:“教育的目标不是复制,而是唤醒灵魂深处沉睡的独特。”

当我们停止用“骂”与“夸”来评价孩子,不再以“好与坏”去衡量孩子,他们才能真正感受到父母真切的爱。

今晚睡前,不妨试着对孩子说:

“无论你今天表现如何,我都想听你讲讲——生活中哪一刻让你眼睛发亮?哪件事让你皱起小眉头?”

这个简单动作,或许会让孩子瞬间明白:

“原来爸爸妈妈爱的,不是我的表现,而是真实活着的我。”

就像朵朵,她真正渴望的,不是被夸“最棒”,也不是被骂“撒谎”,而是一句:

“你为这次考试付出了很多,爸妈看到了你的努力,为你感到骄傲!”

当孩子感受到被懂得,被理解、被接纳,他们才能真正地放下包袱,勇敢地去探索这个精彩的世界。


你可能还喜欢读

原创不易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

请多多点赞、在看、转发支持

姐妹们有商品、育儿等方面的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找“大管家贴心又靠谱,包解决,包满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