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太丑了”,如果这是你面试的时候,对方对你说的话,你会选择怎样反击?陈女士选择让对方“身败名裂”。
5月16日凌晨,网友陈女士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自己在网上面试一家公司的文员,结果被对方以“太丑”拒绝了,什么时候颜值成文员的应聘标准了?此事一经发酵迅速引起网友热议。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涉事公司向来都是以色示人的?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内
当人还当出优越感了?
别看有些人长得人模人样的,看着也挺像个人,但他干的事却不是人事,真以为自己做了几十年的人,就真的是人了!
来自深圳的陈女士在社交平台发布一则帖子,叫做《这说的是人话吗,太离谱了》,不仅把陈女士自己气得不轻,还让不少网友也跟着受气,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陈女士在“Boss直聘”上瞧见一家财务管理公司招文员,薪资标的是两三千,陈女士觉得这活儿自己能干,就客客气气地跟对方HR打了个招呼,问问招人情况,没想到屏幕那头直接冷冰冰地甩过来一句“不行,太丑了”。
这四个字简直像大夏天里一盆冰水从头浇到脚——透心凉,别说当事人陈女士了,这事搁谁身上谁都要懵圈、气得手哆嗦。
我们找工作、投简历、等通知都是按规矩来,公司挑人看经验,看能力,这都没毛病,可这上来就拿长相开涮,还说得这么直接难听,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不想招人直接拒绝就行了,偏偏还搞上了人身攻击,真把自己当盘菜了。
陈女士越想越窝火,干脆把这事发到了社交平台上,标题也很直接,上去就是“这说的是人话吗?太离谱了!”这一石激起千层浪,评论区瞬间就炸了。
几千条留言,网友们义愤填膺,纷纷替陈女士打抱不平,有安慰的,有出主意的,还有些热心肠的网友,直接把头像换成那家公司负责人的照片,也在招聘软件上用同样的方式“回敬”一下对方,算是帮陈女士出了口恶气。
蛤蟆穿上金装,道貌傲然坐高堂
针对陈女士的遭遇,不少网友都被气得不轻,纷纷在评论区讽刺、阴阳那位说陈女士丑的负责人,而这件事也因为网友的评论被闹得越来越大,很快就有记者注意到了这件事。
记者顺藤摸瓜,联系上了这家公司的韩姓负责人,询问这位韩女士为何要羞辱面试者的容貌,谁知对方却不以为然,并不觉得自己说的有错,还非常轻描淡写来一句“下面人回的,不用管”。
而这还没完,韩女士还一副“你奈我何”的架势,嚷嚷着不用管,没有关系,陈女士想怎么闹就怎么闹,不用去管,仿佛这是一件非常不值得一提的小事。
自家公司捅了娄子,不想着道歉解决,反而还一脸无所谓的样子,甚至在网友帮陈女士说话后,指责网友“吃饱了撑的没事干”。
韩女士还一脸骄傲的表示他们公司运营的非常好,网上闹得大又怎么样,她们不还照样在上班吗?反而是那些换上她头像嘲讽她的网友,肯定是没有正事干,所以才有那么多时间多管闲事。
这番话比那句“太丑了”更让人心寒,简直是往伤口上撒盐!这已经不单是某个员工的素质问题了,这背后透出的是这家公司从上到下的管理和文化,恐怕都大有问题,不然怎么会腆着脸说出如此伤人的话。
这事不能就这样结束,陈女士把自己的遭遇投诉到了招聘平台,平台那边起初是自动回复表示会监督的,但后来事情越闹越大,惊动了当地相关部门,很快他们就插手了这件事。
要说还是得看官方,相关部门联系了报道记者,也找到了陈女士本人,并启动了对这家公司得核查处置程序,陈女士一听官方都站出来管了,心里那块大石头总算落了点地,这可太好了,这下看对方还得瑟不。
事情闹大后,有懂行的律师站出来说话了,直指这种行为就是赤裸裸的就业歧视,侵犯了求职者的平等就业权和人格尊严。
法律写得明明白白的,用人单位招人,不能因为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这些事搞区别对待,长相也不例外,它也不能成为随便拒绝人的理由,除非是演员、模特这类对相貌有特殊要求的行当,显然文员岗位不在此列。
这家公司因为“太丑了”拒人,妥妥的就是歧视,当事人完全可以要求公司赔礼道歉,还能向劳动监管部门举报,让他们好好查查这家公司,该罚款罚款,该整改整改。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公司招聘一个文员都需要看长相,相比其他岗位也有类似情况,这家公司真的是正经公司吗?还没见过哪家正经公司以貌取人的,难道他们平常都是以色招待客人的?
能力与颜值,招聘的天平该向哪边倾斜?
长相这东西是爹妈给的,谁也做不了主,找工作归根结底看的还是能力跟岗位是不是对得上,文员这个岗位要的是细心、耐心、文字功底、沟通协调,这些跟长得好不好看,能有多大关系?
就算公司真对文员的形象有点想法,比如希望看着精神点、利索点,那也该在招聘信息里提前说清楚,或者在面试的时候委婉沟通,哪能这么简单粗暴、不留情面地用“太丑了”三个字去戳人心窝?显然他们就是冲着侮辱人去的。
这不光是对求职者的不尊重,更是对自己职业素养的莫大讽刺,但这事也给我们提了个醒,我们作为求职者的话,碰上这种不公平的待遇,生气没有用,还是要学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就像陈女士这样,敢于在社交平台发声,向招聘平台投诉,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调查,当然用人单位也有问题。
作为用人单位,更得好好反省反省,招聘是个双向选择,一个公司的名声好坏,往往就是从这些不起眼的细节里一点点积累起来,对求职者多一分尊重,就是给自家公司形象多添一分光彩。
那种动不动就摆出一副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的派头,只会让人心生厌恶,到头来砸的是自己的牌子,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