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要不是2022年那场亚洲杯决赛,中国女足3:2逆转韩国,我可能都没想到,张欧影这三个字会再次刷屏。
微博底下,那一条条留言格外扎心:
“张姐姐,我们又拿下亚洲杯了,你看见了吗?”
“你在天堂一定也在笑吧?”
评论区成了一个临时的纪念馆,网友自发地去“汇报战果”。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一个人离开这个世界之后还会被想念,那是她活得值得的最好证据。
张欧影,这个曾经穿着7号球衣在绿茵场上拼杀的姑娘,从来就没真正离开我们的记忆。
可你知道吗?她离开我们,已经过去整整7年了。
1975年,张欧影出生在河北张家口。
老一辈都知道,那是个出了不少足球苗子的地方。冬天寒冷、条件艰苦,但也正因为这样,孩子们从小踢球踢得格外带劲。
张欧影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她家不富裕,爸妈都支持她踢球——也许不是因为“梦想”,只是觉得孩子能有个出路。
13岁那年,少年体校的苏绍财老师第一次看到她在土场上跑动,说她是个“灵的娃”,从那天起就盯上了她。苏老师后来回忆说:“她有那股狠劲,摔了也不哭,球一来就往前冲。”
这股狠劲,也许就是日后能成为“铿锵玫瑰”的根。
一年后,苏老师把她推荐进了河北省体校,后来又进了省队。她从不多说话,但训练从来都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谁也没想到,这个瘦小的姑娘,会一路踢进国家队,站在世界舞台上。
1993年,她第一次入选国家队。
但现实远比她想象的冷酷——她个子不高,只有1米65,又年轻、没资历,前四年几乎没怎么上场。
她自己说:“那时候天天看别人踢,心里特别着急,但也没办法,只有继续练。”
也正是那几年,她开始找突破口。她发现自己虽然个头小,但灵活、跑得快,爆发力强,于是开始练突破、练速度。
终于,1997年,他正式进入主力阵容,主要踢前锋和右前卫。第二年,在亚运会上,她跟队拿了冠军。国家队内部才真正开始认可他。
1999年女足世界杯,是她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
在小组赛对加纳的比赛里,他替补出场仅仅5分钟就进了两个球。很多人后来都提起这场比赛,说她是“奇兵”。主教练马元安也说,那一刻他就知道张欧影“不是打酱油的”。
而那届世界杯,中国女足一路杀进决赛。那场在洛杉矶玫瑰碗球场踢的比赛,张欧影也有上场。虽然最后我们点球惜败美国,但那一支中国女足,让全世界记住了“铿锵玫瑰”。
张欧影在后来回忆说:“我们虽然没拿冠军,但我们真的踢出了自己。”
她说这话时的表情,不是遗憾,是自豪。
世界杯之后,他的职业生涯开始往外延伸。
2002年,她加盟了美国女子大联盟。到了美国,她又遇到另一个转折——爱情。
她住的房东看她人好、球踢得也好,就介绍了朋友爱迪给她。俩人开始只是网上聊,聊了一年才第一次见面。那时候还是MSN、Skype的年代。
见面之后,感情迅速升温。她曾跟朋友说:“他特别支持我踢球,从不觉得女孩子踢球是奇怪的事。”
2005年,她退役,2006年和爱迪在圣地亚哥结婚。次年,她又接到国家队的召唤——2007年世界杯临近,需要她回来支援。
她二话没说,收拾行李就回来了。
这次回归,是他最后一次穿上国家队的球衣。
那一届世界杯,中国女足止步八强,但她在八强赛打入了一记倒钩进球,成为赛场经典。
那一刻,不少球迷泪目。她用一个漂亮的倒钩,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了一个完美的句点。
退役之后,她回到美国,生了一儿一女。
她没从足球圈真正离开,继续在圣迭戈的一家青少年足球俱乐部担任教练。
那家俱乐部负责人说:“张是我们最受欢迎的教练,她不仅教得好,还能激励孩子们。”
她带美国小球员来中国做交流,也带着中国孩子来美国见世面,做了很多足球推广的事。
她曾多次表示想回国执教,她说:“我想像郎平一样,带一支队伍打到世界前列。”
但因为种种原因,她一直没能如愿。
她那句“咱中国人必须热爱足球”,听着有点像口号,但从她嘴里说出来,你就知道那是肺腑之言。
她是真把足球当成了命。
然而,就在她生活慢慢稳定下来时,命运却突然翻了脸。
2018年春,她再次带青少年队来中国交流,参加完一场论坛后,回了一趟老家张家口。
也就在那次回家时,她突发胸痛,紧急送医,几经辗转后,最终被确诊为肺癌。
她刚知道病情时,人是懵的,家人也是。因为这病不仅罕见,还恶性高、扩散快,治疗费用非常昂贵。
她的家庭并不富裕,丈夫爱迪在一家公司做复印机技术员,工资很普通,她自己当教练收入也有限。
他们选择了回美国治疗,但治疗很快就把一家人的积蓄掏空了。
俱乐部的朋友们发起募捐,三天就筹到了10万美元。
消息传回国内,女足圈震动了。老教练、老队友、球迷自发在广西打了一场义赛,又筹了84万人民币。
但病魔终究没有善待她。
治疗期间,她曾对丈夫说:“我不怕死,我怕不能继续为足球做点事。”
她的病情逐渐恶化,最后已经坐上了轮椅,连止痛药都无法缓解疼痛。
可她从来没在镜头前喊过苦。她最后一次公开亮相,是她的43岁生日,那张合影里,她笑得特别灿烂,像是从来没病过。
2018年12月1日,张欧影在美国圣地亚哥去世。
她走之前,特地让丈夫爱迪为她穿上国家队的7号球衣,还要了白色球袜和球鞋。
那不是“仪式感”,那是她对这份职业的深情,是她一生最重要的身份认同。
她曾说:“我踢了一辈子球,我走的时候,也要像一个球员。”
丈夫爱迪没多说话,只是静静地帮她换好衣服,擦了擦她的脸,说了一句:“你是最棒的球员。”
今天再看中国女足,我们说“铿锵玫瑰”,其实说的是一群像她那样的人——在无人喝彩的角落,也能自成风景。
张欧影这一生没太多起伏,但她用脚下的球,把一个普通女孩的故事,踢进了无数人的心里。
参考文献:
《人民日报》关于1999年女足世界杯的报道
澎湃新闻《张欧影病逝:为足球倾其一生》
新华网《她是“铿锵玫瑰”中的7号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