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占福曾用血肉之躯堵住敌人凶猛的机枪眼,为战友争取宝贵的胜利,誉为“黄继光式的战斗英雄”,让我们了解一下英雄的感人事迹。
马占福,1966年在青海省大通县塔尔镇河州庄村的一个回族家庭中出生,从小就有一个参军的梦想,曾在一篇得奖作文中这样写道:“长大了参加人民解放军,当一名威武的军人去保卫祖国。"
1984年钟声敲响,刚满18岁的马占福,决定参军,希望能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经过层层筛选,荣幸地成为解放军第47军第417团4连1班的一员。
在部队中,马占福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每一次训练中,军事考核中屡创佳绩,他的名字总是与优秀紧密相连。
1986年,马占福所在的部队接到前往老山前线执行“黑豹行动”的命令,这是一次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关键战役,旨在清除越军前沿的坚固火力点,为后续的军事行动创造有利条件。
在这次行动中,马占福作为爆破专家,被挑选进入突击队,肩负起执行爆破任务的重任。接到任务的瞬间,马占福的心情与其他战友一样变得异常沉重,心里明白,这次行动极有可能面临生死考验。
当时,马占福给父母寄了一枚手榴弹环,并在信中深情写道:“爸、妈,这是我上前线投向敌人的第一颗手榴弹,现把这个环寄给你们,留下作个纪念吧!"。
1987年1月,马占福所在的突击队接到向越军310高地发起冲锋的艰巨任务,战斗前的准备阶段,马占福与战友们一同在阵地前沿默默潜伏长达28个小时。
在这漫长的等待过程中,马占福等战士克服饥饿的煎熬、刺骨的寒冷以及蚊虫无休止的侵扰。七点钟一到,我军炮火倾泻而出,宣告着战斗的号角已经吹响。炮火停歇之后,马占福和他的战友们就像脱缰的野马向敌人的防线发起冲锋。
不幸的是,在突破的过程中,马占福的腹部被敌人的子弹击中,鲜血瞬间流了出来,他凭借着钢铁般的意志,强忍着难以想象的疼痛,迅速简单处理伤口后,再次投入到激烈的战斗中。
马占福鼓足力气,艰难地向另一座防御工事爬去,启动爆破装置,准备执行至关重要的最后一击。当时,敌人的火力异常强大,使得战友们难以向前推进。
在这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马占福做出一个令人震撼的决定,他用自己的身体作为盾牌,挡住敌人猛烈的机枪火力,同时用尽全身力气,将爆破装置塞进敌人的据点深处。
尽管敌人拼命试图将爆破装置推出,但马占福以顽强的毅力一次次将其顶回,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他与碉堡内的五名越军同归于尽。
马占福的英勇行为,为战友们赢得宝贵的进攻时间,这位英勇无畏的战士,年仅20岁永远地倒在战场上。
当马占福英勇牺牲的消息传来,战友在整理他的遗物时,意外发现一封他写给母亲的遗书。在这封信的字里行间,流淌着他对双亲深深的歉疚与不舍,更洋溢着他对伟大祖国满腔的热爱。这份遗书让战友们的泪水如泉水般涌出,为这位年轻英雄的早逝而痛心不已。
此后,战友们怀着沉痛的心情,为这位勇敢献身的战士组织一场庄严的告别仪式,让他的遗体在云南烈士陵园得以安息。
马占福的英勇事迹迅速在全军范围内传播开来,荣获“一等功”的崇高荣誉,更被追授为“黄继光式的战斗英雄”,这一崇高的称号,是对他无畏精神的永恒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