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

12日中美在日内瓦达成联合声明,两国下降及暂停关税加起来已经达到了115%。

但这愁坏了另一个国家印度,莫迪政府想趁中美关税冲突之际,发一笔“制造业横财”,结果刚起步就被扼杀了。

印度为此付出巨大代价,为什么难以从中渔利?特朗普已经盯上了下一个对手,接下来美方要做什么?



回顾4月上旬美国对全球加征关税,并在9日冻结对其他国家征税,专门针对中国之后,印度就认为机会来了。

当时印度国内不只是媒体在欢呼“属于印度的胜利时刻”,就连印高层官员都加入庆祝。

商工部长戈亚尔更是兴奋地宣称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还称赞美国的关税是“公平的行动”。

因为当时拜登通过印太战略框架宣称对印度投资了4年,但直到拜登下台的时候,大部分美国的投资还停留在承诺阶段。

这也是后期印度主动找到中国和解的关键原因。

这次印度国内“庆祝”美国对华关税,无非就是因为一点:

按照中美145%的税率水平,原本在中国的外资企业,尤其是那些受关税影响较大的制造业企业,势必会因成本考量而将生产线转移至印度,美方也会向印度进口更多替代品。

这样一来,印度不仅能获得大量的投资,还能借此机会完善自身的制造业产业链,从而“替代”中国的地位。



4月份苹果公司将一部分生产线转移到印度暂缓局势,该行为更加让莫迪政府确信他们的预测是正确的。

为了开门迎接美国“供应链转移”,印度政府抓紧时间对美谈判贸易协议,并为此主动让步付出很大代价。

莫迪前后出台多次减税行动,而且幅度很大。

比如4月份曝光的印度将对美国电动汽车进口关税调整到极低水平,基本上是毁掉了印度国内所有电车企业的发展前景,以此来换取美国的优待。

此外印度还对中国进口的钢铁加税,制造封闭政策讨好美方。

甚至提出通过进口美国黄金的方式降低贸易逆差,准备进一步减少他们的关税迎接美国工厂转移。

但这一切都随着中美日内瓦联合声明的签署而沦为泡影,在中美达成协定之后,回到了4月份之前的关税时代。

美国媒体表示生产商重新到中国采购,供应链转移计划也无限期推迟了。



此外,莫迪政府在付出如此大的一笔“关税定金”之后,并没有换来特朗普政府的减税政策。

虽然他们也表示可能考虑对印度达成贸易协议,但这些只不过都是说说,现在还没有看到行动。

最终印度是两头都没有讨到好处,损失非常惨重。

13日多家媒体曝光,近日印度政府已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申诉,拟对一些原产于美国的商品征收关税,以回应美国对印钢铁和铝加征的关税。

这次在中美谈判有进展之后,印度明显“不高兴”了,准备挽回他们的损失。

不过也有经济人士提议莫迪政府应该小心。

对于美国而言印度如同是“已经拿到的利益”,此时达不到期望的莫迪突然对美国翻脸,不太可能让美国回头,反而会让特朗普更加不满。



回过头来看,印度想“替代中国”根本不现实,否则美企早就转移供应链了。

印度国内有很多不利于制造业发展的问题,比如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交通、电力等方面的不足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再加上其整体教育水平低下劳动力素质参差不齐,难以满足高端制造业对人才的需求。

最关键的一点是,印度制造业严重依赖中国提供的中间产品。

一旦全球供应链因贸易冲突发生变化,印度自身产业也会受到冲击,企业宁可等中美谈判也不会贸然转移供应链。

这次莫迪“被骗”也反映了美国在贸易问题上一直以自身利益为优先考量,并不会因为印度的配合就轻易给予实质性的好处。



在印度对美国“反攻”之际,特朗普也找到了下一个对手,将枪口对准了欧盟。

特朗普在中美声明签署几个小时后,突然在记者会上开火抨击欧盟“更糟糕”,对美国“很不公平”

他抨击了一通欧洲对美国汽车政策之后,声称接下来欧盟要“准备好”,他们会在贸易问题上向美国做出重大让步,因为美国“手握所有的牌”

特朗普的言论让很多欧洲媒体意识到了情况不妙。

在刚刚处理完和中国的问题之后,美国的矛头已经对准了欧洲,很快就要和欧盟面对面解决了。

经济人士表示,特朗普这次是想让欧盟付出“代价”,之前欧洲一直在观望中美关税冲突,现在轮到了他们。

即便是所谓的“跨大西洋盟友”,特朗普也准备通过对欧洲施压,在贸易、科技监管、国际事务立场等方面迫使欧盟做出更多符合美国利益的让步。

这不仅仅是获利,更是强化美国在跨大西洋关系中的主导权,巩固美国在全球的战略地位,可谓是一举多得。



但欧洲媒体对此表示“冤枉”。

因为美国在服务业对欧盟有着显著顺差,且双方在汽车领域互设关税壁垒,美国对欧洲生产的皮卡和卡车征收的关税甚至更高。

欧盟加强监管是基于保护消费者隐私、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也不是在“针对美国”,现在却面临讹诈。

对此也有评论认为,特朗普只是找一个类似“芬太尼关税”一样的借口而已,他所说的是不是真的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让欧盟付出代价。

中国和美国硬碰硬,因为中方手上有底牌,也成功迫使特朗普回到谈判桌上并且取消对华加征的新关税。

但欧盟对于美国有什么谈判筹码?

更不利的是他们的军事大权还控制在美国手里,所以欧美这场博弈大概率是以欧洲缴纳更多的保护费而告终。



参考资料

《特朗普“炮轰”欧盟》光明网

《中美发布联合声明后,特朗普将“炮火”转向欧盟》北京日报客户端

《印度拟对部分美国商品加关税》环球时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