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巴南区木洞水驿博物馆正式开馆,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博物馆位于长江与五布河交汇处,作为巴南区打造长江文化保护传承新地标的重要成果,该馆以水驿文化为核心,利用木洞巡检司与钱德兴货栈两处文化建筑为载体,通过文献资料展示、文物展陈、数字技术及沉浸式体验,生动展现巴渝千年水驿文明和木洞历史名人,为长江文化传承、巴蜀古驿道研究再添一座文化空间。


木洞水驿博物馆。木洞镇供图

依水而生 千年古镇承载文明密码

木洞镇地处长江之滨,长长的江岸线滋养出丰厚的文化遗存,是巴渝文明与长江文明交融的见证地。木洞古镇因水而兴,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唐宋渐成商贸重镇,元明时期更设水驿与巡检司,成为长江上游的重要水上交通枢纽。

千百年来,木洞山歌传唱不息,文人墨客、商旅行贾在此留下诗篇足迹,更孕育了邹容、杨沧白等革命先驱。博物馆的建成,标志着这片水驿文明遗存从历史深处走向时代舞台。

古今交融 双馆联动还原水驿盛景

博物馆由木洞巡检司与钱德兴货栈两栋历史建筑构成,总面积1917平方米,以“修旧如旧”理念,再现了与驿站相关联的两栋建筑还原水驿盛景,巧妙融合传统建筑美学与现代展陈科技结合,激活木洞老街历史街区的文旅价值。


木洞水驿博物馆。木洞镇供图

主展厅“木洞巡检司”围绕“江河汇流·水驿通古今”“濒河重镇·借水助通达”“置邮传政·麻乡约传书”三大主题,通过350余幅图文、200余件文物及沙盘、雕塑、多媒体20项装置,串联起水驿文化千年脉络,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多维度、立体化、沉浸式了解巴渝水驿文化的窗口。其中,《平滩纪略》古籍、南宋《吴船录》书影、“独石口”驿站铜印等珍贵文物首次公开展示,辅以全息投影、环绕式船坞场景,重现“五里长街”,“一里码头”的繁华盛景;院落中陈列的泰山石敢当、石缸、石柱础等石质文物营造出建筑与展览相融合的独特的文化氛围。

钱德兴货栈则以高大的展示空间,活化利用为“木洞名人馆”,以邹容书稿、杨沧白书信等实物,结合图片资料,讲述老巴县木洞籍八位儿女的家国情怀。黄启璪生前用品、丁雪松外事礼品等展品及书房场景,更让历史触手可及。

科技赋能 打造沉浸文化新体验

博物馆突破传统展陈模式,运用数字沙盘、AR互动、光影墙绘等技术,将《夔行纪程》古驿道图动态复原,让观众“穿越”明清驿站;展厅内复原的商铺、码头场景与声光投影交织,营造“舟楫往来、商贾云集”的沉浸式体验。

馆方还推出“水驿探秘”数字导览小程序,游客扫码即可解锁文物背后的故事。

活态传承 串联文旅新图景

开馆当日,“水驿与长江文明”学术研究同步启动,未来将定期举办专题展、非遗市集及研学活动。巴南区有关负责人表示,木洞水驿博物馆将联动杨沧白故居、丁雪松故居、木洞河街等景点,推出“访古驿、品山歌、寻非遗”文旅线路,并开发水驿主题文创,让文化遗产“活”在当下。

目前,巴南区已形成博物馆集群效应,与巴南博物馆、长江赏石艺术馆、江碧波艺术馆等共同构筑起巴南区文化展示带。

千年水驿,一馆藏韵。木洞水驿博物馆的启幕,不仅为重庆增添了一处文化地标,更以创新表达让长江故事流淌进当代人的心田。(任峰)

参观指南: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传统风貌区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