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这是属于博物馆的节日。
“青州博物馆热”持续升温,而“国际博物馆日”又添了一把火。“我们提前关注到了青州博物馆发布的节日活动,今天还没开馆我们就开始排队了。”在这个特别的日子,很多人提前做好计划,来到青州博物馆拍照打卡。虽然现在很多人都将博物馆作为旅游的第一站,但因展品年代久远、专业性强、门槛较高,让人们直呼“看懂不易”。但现在,文物活化、数字化,正逐步解决这个问题。
近年来,逛博物馆成为潮流。不仅是位于大城市的省、市级博物馆受欢迎,不少县级博物馆也开始人头攒动,一票难求。
南阳湖畔,青州新博物馆自开馆以来,游客络绎不绝。目前,新馆已累计接待游客约400余万人次。
为迎接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的到来,青州博物馆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精心策划青博公益鉴定、沉浸式传统文化体验、“一举夺魁”等系列文化教育活动。
“花若芬芳,蜂蝶自来”,青州博物馆的“引流密码”在于它自身魅力带来的诸多美妙体验。它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唯一的县级综合性博物馆。在今年发布的“中博热搜榜”中,青州博物馆位列“全国热门百强博物馆”榜单第100名、“百强热门博物馆区县馆前50”榜单第4名!
近年来,青州博物馆凭何“圈粉”无数,实现既升温又保温?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它的“独门秘籍”。
第一招:厚实的文物家底
文物是历史的“记忆石”,是博物馆最核心的家底。青州博物馆素有“小大博物馆”之称:地处小县城,馆藏大文物。
明万历二十六年赵秉忠殿试卷填补了我国明代宫廷档案的空白,为海内外孤本;东汉“宜子孙”玉璧和战国玉人是罕见的玉器珍品;龙兴寺遗址窖藏出土的佛教造像,雕刻精美......行走于博物馆,陶瓷、青铜、石刻、陶俑应接不暇,馆藏文物门类齐全。
青州博物馆馆藏文物超6万余件,国家珍贵文物3000多件,陶瓷、青铜、书画等门类齐全,多种文物在全国具有代表性,不少都是青州当地的出土文物。
不止是陈列展品的载体,青州博物馆建筑本身,也是一件宏伟的艺术作品。沿仰天山路北行,举目望去,博物馆气势恢宏,高台、阙楼、坡屋顶,极具汉唐风格。总建筑面积达50934平方米,将“高台、阙楼、坡屋顶”的汉唐风格,与现代设计相融合,彰显出古九州千年积蕴的磅礴。
观者拾级而上,走进博物馆的大门,可以一睹古青州风采。
第二招:现代化的展陈手段
文物无言,历史有声。发挥文物润物无声的柔软作用,是时代赋予博物馆的新使命。
不论是如今在博物馆里时常可见的虚拟化演绎、3D建模,还是4K高清讲解、H5互动体验,都有着技术赋能文物展演的影子。
当亚丑钺化身你的专属讲解员;壁画上镇馆之宝带你穿梭时光;李清照在晨光中伸着懒腰……在青州博物馆,戴上虚拟现实设备,观众就能在云端开启一场“文化+科技”的奇妙之旅。
青州博物馆近几年也在思考突围之道,尝试让古老的文物活起来,火下去。坚持科技赋能,引进VR、MR、XR等前沿科技,将状元卷等国宝馆藏与元宇宙技术相结合,实现场景联动,让每件文物以更多元的活化形式走向公众,让观众通过数字化的窗口,触摸历史,感悟文化,共同守护和传承中华文明这份宝贵的人类财富。
第三招:“硬控”年轻人的文创爆款。
“博物馆门票0元,买文创花了200多。”
一句“你无法空着手走出一家博物馆”的戏言,逐渐变成现实。对当下年轻人来说,拍照、盖章、买文创已纳入“城市打卡三件套”,甚至有人为了购买文创专门奔赴一座城。而这些鲜活生动的文创产品,无疑是打在了年轻人的审美点上。
于是,做文创从小众走向大众,从博物馆的选做题,变成了必答题。“文创热销”对青州博物馆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词,多年前青州状元卷就是来青游客的必买伴手礼。
近年来,“青博有礼”文创品牌突破成势,着力特色系列产品研发,全年开发新品近200款,状元墨、新款状元卷文创等上市热销,青州博物馆龙兴寺佛教造像香插摆件、香山汉墓彩绘陶马创意丝巾在2024年全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大赛中分获一等奖和优胜奖。
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博物馆未来”。当今科技飞速发展,信息更新迭代,人民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的增长,博物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力也在日益凸显。这就要求博物馆要在社会变迁中与时俱进,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为推动可持续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来一场“青州博物馆之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