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时刻?

周末瘫在沙发上,手机里刷着搞笑视频却越看越烦躁;

上班对着电脑屏幕,明明有十件事要做却一件都提不起劲;

你憋了半天,只能憋出一句“烦死了”,却说不出自己到底在烦什么……

这种浑身冒刺、坐立难安的烦躁感,就像鞋底隔着沙子,不会让人流血,却时刻刺痛着神经。

很多人都讨厌这种烦躁的情绪状态,却又苦于无法摆脱它。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烦躁背后的真相,用第四道的智慧带你走出“烦躁迷雾”。



01

烦躁的本质:“低强度高干扰”的情绪漩涡

烦躁是一种极具迷惑性的情绪,它不像愤怒那样暴烈张扬,也不像悲伤那样沉重绵长,而是以一种“低强度高干扰”的姿态,悄悄地侵蚀着我们的内心。

这意味着它不会像雷暴般瞬间将我们击垮,但它会有一种萦绕在心头的不适感——

胸口发闷、坐立不安、注意力涣散等,仿佛心里有个小锤子在不断敲打似的,让我们的内心始终无法平静。

这种混沌的状态就像一场无形的战争,没有硝烟,却让我们的心理防线在不知不觉中松动,进而让负面情绪占据主导地位。



02

三大维度解码烦躁成因

你为什么会这么烦?因为你正同时承受着来自本能中心、情感中心、理智中心三大中心的“暴击”。

1. 理智中心:信息爆炸下的大脑超载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理智中心每天都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打开手机,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各种工作群的消息扑面而来。

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就像无数细小的石子,不断砸向我们的大脑,理智中心不得不时刻保持高速运转,去筛选、处理、存储这些信息。

职场和生活中的多事件、多任务处理更是让理智中心不堪重负。做新媒体编辑的朋友小美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每天上班需要处理几百条资讯,筛选、整理、撰写文案、监测数据,下班后还要兼顾家务、辅导孩子写作业,整个人忙得不可开交,烦躁不堪。

有一天,她不小心把咖啡洒在桌上,压抑已久的情绪终于爆发,她崩溃大哭。

大脑的认知资源被过度消耗,判断力和专注力大幅下降,烦躁情绪也随之而来。

2. 情感中心:情绪的“暗潮涌动”

情感中心是我们情绪的“蓄水池”。当情绪过度堆积或被压抑时,烦躁就会作为一种“预警信号”出现,告诉你:那些未被言说的情绪,正在形成危险的暗涌。

朋友小王刚进职场时,常常被领导批评、被同事使唤,心里的委屈、焦虑、紧张都得硬生生咽下去,这使得他每天上班都感觉非常烦躁和抗拒。

这些积压的情绪成了一座即将崩塌的水坝,烦躁就是水坝崩塌前的最后预警。

然而更糟糕的是,小王难以接纳自己的各种情绪。

一旦烦躁来袭,他便开始自我指责:“我怎么这么容易烦?真是没用!不要烦了!”

这种与情绪的对抗,无异于在伤口上撒盐,它会让烦躁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将我们困在一个恶性循环的“情绪漩涡”中,越挣扎越深陷。

3. 本能中心:身心失衡的连锁反应

本能中心的失衡,从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为烦躁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生理上,不规律的作息、长期的疲劳、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正在悄悄破坏我们身体的平衡。

经常熬夜的人,生物钟紊乱,白天昏昏沉沉,夜晚辗转难眠。身体就像一个运转不良的机器,各种小毛病不断,烦躁情绪也随之而来。

高油高糖的饮食让肠胃不堪重负,身体积攒了大量毒素。这种生理上的不适也会反映到情绪上,让人变得暴躁易怒。

心理上的控制感丧失,同样会引发强烈的烦躁情绪。

上班堵在路上,看着前方一眼望不到头的车流,你只能无奈地等待。那种对时间和空间的失控感,瞬间就能让烦躁值飙升。

被领导安排了一个你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却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做时。这种对结果的不确定性和无力感,就像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揪住你的心,让你坐立不安。



03

动力失衡第四道的破局智慧:重建内心的秩序,回归本心的平静 1. 理智中心的“降噪秘籍”

面对理智中心的超载困境,“降噪”是关键。

想让理智中心有条理地运转,可以尝试用四象限划分法,给每天杂乱的任务安装上“导航系统”。

  • 重要紧急区:设置“25+5”的节奏锦囊(专注25分钟+休息5分钟)。
  • 重要非紧急区:拆解为每日微目标(如每天写500字、每晚散步1公里)。
  • 紧急非重要区:外包或模板化处理(如与他人合作、设置常规回复模板等)。
  • 非紧急非重要区:直接删除或设置边界(如删除或屏蔽非必要的群聊)。

信息的止损与清空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给大脑来一场“断舍离”——

每天为自己设定固定的“信息处理时间”,集中处理各种碎片化信息。

其他时间则关闭不必要的推送通知,也可以把手机调成静音,或者把手机放在非触手可及的地方。

定期对自己的信息空间(手机和电脑)进行“大扫除”,删除长期不用的软件,取消无关的公众号,退出不活跃的群聊,让我们的信息环境变得简洁明了。

当我们不再被海量的无效信息包围时,理智中心就能腾出更多的空间,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情,烦躁感也会随之减少。

2. 情感中心的“温柔安抚术”

当烦躁来袭时,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厌恶自己:“我怎么又这么烦躁,太没用了!”这种自我否定只会让情绪更加糟糕。

试着像对待朋友一样对自己说:“我看见你在烦躁,这很正常,我允许你烦躁,让情绪自然流过内心就好。”

当我们停止自我批判,停止与情绪对抗时,内心就会慢慢地平静下来。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开始对引起烦躁的各种复杂情绪进行梳理和命名。

可以问问自己:我的烦躁里面藏着什么?有愤怒吗?有悲伤吗?有焦虑吗……

就像做项目负责人的朋友安安,通过自我提问,她发现自己烦躁时,有对项目进度滞后的焦虑,有对加班却未被认可的委屈,有对手下犯错的愤怒……

她把心里那些乱糟糟的情绪一点点梳理清楚,就像整理一堆杂乱的物品,分别给它们命名。

当这些情绪被梳理到指定位置时,安安的内心逐渐明朗,烦躁情绪也随之消散,最终她能够回归到事情本身,不再被情绪左右。

3. 本能中心的“平衡修复术”

血清素的滋养,是帮助我们找回平静的重要法宝。

多晒晒太阳,亲近大自然,洗涤烦躁的内心;做呼吸练习,一呼一吸之间,就能给烦躁按下“暂停键”;

冥想可以把纷繁复杂的情绪和念头清理掉,让自己慢慢回归身体,隔绝外部干扰,回归本心本性。

空间清理大法也是一剂良方,可以让我们在无序中创造有序,重新找回掌控感。

很多人在烦躁的时候,很难让理智中心上线,或者让情感中心释放。

这时,我们可以尝试空间整理的方法,例如收拾冰箱、整理衣柜、做做家务等等,给我们的内心做一次“大扫除”。

这是因为外在世界的清理与我们内心的清理是一体的。通过空间清理练习,我们可以体验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重新找回对生活的掌控感。

在这种整洁与秩序中,烦躁情绪也会渐渐平息。

烦躁不是敌人,而是我们内心的信使。

当我们学会把烦躁当作善意的提醒,而不是敌意的攻击时,我们的生活就多了一份温柔的觉察。

你最常遇到什么样的烦躁场景?有什么安抚小妙招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作者丨何紫欣 创爱之旅资深学员,致力于使命心理学的传承,信奉“爱是一种可以学习的能力”

本文的插画,未经授权,不得使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