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印巴停火之后,印度这个国度又展现了其“独特性”,不仅在国内丧事喜办,大肆庆祝10天,而且还封禁许多自媒体账号,连中国的环球时报等实话实说的媒体也被印方诬蔑为“传播不实信息”。这种“战场上没占到便宜,舆论上却想碰瓷”的做法,更说明了印度在战略上的焦虑。而就在这个时候,印度的邻国们已经连续出招,让印度面临被“包围”的局面。
根据中国新闻网5月17日的报道,应尼泊尔方面的邀请,中方一个高级代表团已于5月14-17日访问尼泊尔,并且和尼泊尔总理奥利、众议院议长吉米雷、联邦院主席达哈尔和众议院副议长拉纳等会面。
根据中新网的报道(下图),中国代表团此次访问尼泊尔,旨在深化两国政治互信,推动中尼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而尼泊尔方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表态,原文是“不允许任何势力利用尼领土从事反华活动”。众所周知,尼泊尔长期处于印度的势力范围内,在目前的南亚局势下,尼泊尔的这番表态,可谓意味深长。
其实,2025年4月-5月的印巴争端,中方一向以公平、公正的态度来斡旋地区矛盾,中方建议调查克什米尔袭击事件的真相,呼吁各方保持克制,这都是中方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体现。而中方和巴基斯坦的军事合作,也不是在本轮印巴争端之后才开始的。例如,巴基斯坦购买中国的歼-10c战机和红旗系列防空系统,是两国正常开展多年的军事技术合作,并非针对第三国。
但由于本轮印巴冲突后,双方军事对峙升级,印度方面在5月7日贸然发动“朱砂”行动,对巴基斯坦境内9处目标进行空袭,巴方战机这才紧急升空应对,最终击落了印度多架架战机,让印度颜面尽失。
但面对如此巨大的损失,印度早已把怨气迁怒在中方身上。在很多印度政客心目中,若没有中国“支持”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早已屈服在他们的军事威压之下了。例如,5月12日,在印巴停火两天后,印度陆军前退役中将尚卡尔在接受印度媒体pgurus节目采访时表示,如果非要在巴基斯坦和中国之间选择一个 “敌人”,印度更愿意与中国开战。可见,印度想“碰瓷”中国的心态,在当地似乎“深入人心”。
其实,印度之所以和中方较劲,无外乎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因为印巴关系。印度方面认为中国大力支持巴铁,给印度对巴基斯坦的压制制造了阻碍,这方面的原因就不必细说了。
第二是想觊觎中国的领土。例如,印巴停火后,中方在藏南地区公布了第五批公开使用地名,这也并非是因为本轮印巴争端后才进行的操作,而是中方在相关地区政策的连贯性做法。但印度方面认为我们是刻意配合巴基斯坦,因此印度外交部发表声明,坚决反对中方的做法。其实,公布藏南地区的公开使用地名,只是中方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操作而已,和其他事件并无关联。
第三是因为印度一直有一个“亚洲霸主”梦。印度一直想成为亚洲霸主,然而始终无法越过喜马拉雅另一侧的强国,这让印度政客心中充满沮丧。而且,印度一直想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因为各方面原因无法如愿。
正是因为上述三个原因,印度在一些国际事务上也不愿意配合中国。例如,印度作为金砖国家和上合组织成员国,却始终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持拒绝态度。很明显,印度担心中方的影响力扩展到南亚,对印度造成战略“挤压”。其实,印度也明白“一带一路”倡议对地区经济发展有非常重大的积极作用,可印度仍然坚持“去中国化”。
印度拒绝,不代表它的“邻居”们也拒绝,印度除了中国外,还有5个陆地上的邻国,分别是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和不丹。目前除了不丹外,其他4国早已加入了“一带一路”倡议,共同发展经济建设。不丹因为地缘政治的原因,不得不长期和印度保持各方面的“协同”,因此未能加入。如今,除了不丹外,印度几乎被包括中国在内的5个邻国“包围”。
中国和巴基斯坦自然不必说。我们先说上文提到的尼泊尔,尼泊尔的地理位置特殊,被国际社会称为是“陆锁国”,它位于喜马拉雅山西侧,仅和中国与印度接壤,且没有海域,这给尼泊尔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扰。自从尼泊尔加入“一带一路”之后,尼泊尔接下来有望通过中尼铁路等基建项目,打破了地理隔绝,融入了区域经济大循环,一跃成为“陆联国”。近年来,尼泊尔不断与中国发展经贸关系,也是因此切实享受到了中方所带来的经济红利,而印度只想一味地拉拢和威逼尼泊尔“去中国化”,两相比较,尼泊尔自然更愿意“亲近”中国。
除了尼泊尔外,南亚还有一个国家也比较典型,它就是孟加拉国。孟加拉国同样只有两个陆地上的邻国,分别是印度和缅甸,比尼泊尔稍好的是,孟加拉国紧靠孟加拉湾,有自己的出海口。但是,由于宗教和民族等原因,孟加拉国和印度的关系并不融洽。根据孟加拉国的军事媒体“孟加拉军事”的报道(下图),在印巴大战后,5月13日,孟加拉国派该国陆军军需总局局长阿布·巴卡尔·西迪克·汗少将带队访问中国,目的是和中国商谈购买军事装备。而巧合地是,他们点名购买的4种军事装备都是防空武器,包括在印巴空战中十分出彩的红旗-9BE远程防空系统和配套的JSG-400预警雷达。在这一时刻,点名购买这种装备,意图很明显,他们是在防着印度。
最后说缅甸,缅甸方面和印度在历史、文化和宗教等方面渊源颇深,但两国存在两处领土争端,且地区民族问题、武装冲突也不断。今年5月,莫迪所在的印度人民党议员还曾就领土问题发表不当言论,被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发表声明严厉谴责。
综上所述,在印度的6个邻国中,除了不丹外,印度与巴基斯坦、中国、孟加拉国、尼泊尔、缅甸5国都有龃龉,印度目前已经面临被5国“包围”的局面。然而,这个古老的国度现在仍在“迷之自信”,毕竟10天的“庆祝”还没结束,“大国梦”还没醒。
其实,中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并不存在“包围”哪个国家之说。
只是,印度现在面临“四面楚歌”的窘境,也该反思与周边国家相处的模式,毕竟,“以大欺小”非长久之计,“互利共赢”才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