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乘坐的飞机失事的消息传来,陆小曼第一反应是慌乱和不相信。她连遗体都不敢认领,还是张幼仪让自己的哥哥带着儿子徐积锴前去收的尸。

可见,陆小曼虽然才华满身,但在生活上完全没有自主性。徐志摩就是她的一切,失去了这个靠山,她的世界就只剩下迷茫。

让人意外的是,徐志摩死后,是张幼仪一直在给陆小曼提供生活费。



这让我们不得不对张幼仪的心胸感到佩服,她究竟是如何看待徐志摩的呢?又是如何看待她们的爱情?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因为飞机失事去世,一代大文豪就以这样戏剧性的方式离开了人世间。

远在上海的张幼仪得知后,立时陷入巨大的悲痛中。这个男人虽然对自己不好,但始终是孩子的父亲,更何况,张幼仪还有些许懊悔。

原来,在徐志摩准备出发之前,来到了张幼仪所经营的云裳服装公司定制衬衫。

不知道是不是女人的第六感作祟,她隐隐约约对徐志摩这趟行程有些不安,于是劝徐志摩延缓时日。

但徐志摩却坚持出行,没想到真的酿成惨剧,张幼仪十分后悔:我要是坚持一下,说不定……张幼仪就算是坚持,徐志摩会听她的话吗?当然不会。



对于徐志摩之死,陆小曼是受打击最大的。

养尊处优的她哪里遇到过这样的事,不仅不去给徐志摩收尸,就连徐志摩的葬礼她都不知道怎么办。

在葬礼当天,陆小曼却跳出来,认为中式的寿衣太难看,要让人换成西装。在场的人手足无措,又是张幼仪站了出来,直接拒绝了陆小曼的无理取闹。

斯人已逝,活着的人还要好好活,徐家每月给陆小曼300元生活费。



后来徐父去世,张幼仪便承担了这个责任,能帮死去的前夫赡养遗孀,张幼仪的格局不是一般的大。

从结婚到离婚,徐志摩对张幼仪都是漠视的状态,徐志摩在外沾花惹草,她更是左右不了。可以说,离婚对张幼仪而言,也算是一种解脱。

事实也如此。无论是担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还是经营服装公司,当张幼仪获得世俗成功之后,徐志摩才对其刮目相看。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张幼仪突然之间看透了徐志摩和陆小曼的爱情,她认为,两人是不相配的。

之所以认为二人不相配,是因为徐志摩在跟陆小曼结婚后,还时常找张幼仪借钱。只因为陆小曼的生活开支巨大,徐志摩自己一人难以负担得起。

面对前夫的窘迫,张幼仪总是慷慨解囊,还让徐志摩入股了自己的服装公司。

可以看出,张幼仪是非常善良的,她不愿意看到自己孩子的父亲因为生存变得狼狈。对陆小曼,张幼仪也没有恨,她甚至有些同情这个女人。



她认为陆小曼是个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女人,因此根本没有将其看作是“对手”。这也是为什么在徐志摩死后,张幼仪主动接济陆小曼的原因。

徐志摩总是说张幼仪土气,结果他和陆小曼的婚姻并没有什么不同,依然是一地鸡毛。看来,文人追求的风花雪月不过是空中楼阁,一旦遇到现实问题也就怂了。

反观张幼仪,通过努力实现了自我价值,这难道不是另外一种成功吗?一个家族能达到多大的高度,往往取决于作为主心骨的女人的格局。

在张幼仪的经营下,儿子儿媳在事业上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不仅如此,精神层面上,张幼仪的灌输也不少。

多年以后,徐积锴在提到徐志摩的时候说:

“我对父亲不熟悉,但我很同情他,甚至觉得他的命太苦。”

可见,面对丈夫的冷血和背叛,张幼仪并没有像其他在婚姻中受伤的女人那样,将上一辈的恩怨强加到孩子的身上。



她一直在对儿子谆谆善诱,希望他理解父亲,而不是单方面的苛责。晚年的张幼仪遇到了自己的真爱,她儿孙满堂,尽享天伦之乐。

在偶尔谈起徐志摩的时候,她会略带抱怨地说道:“文人就是这个德性。”

张幼仪凭借自身的努力奋斗,实现了自我价值。她对徐志摩的下的定义,是抱怨也好,是戏谑也好,都不影响她作为一个大女人的地位。

毕竟徐家的再度兴旺,跟张幼仪这三个字密不可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