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考据,干货满满 :从古老的番禺起源,到南越国的霸气往事,再到现代广州城的繁华变迁,作者翻阅了大量的权威历史文献、考古资料,还有各种学术研究成果。无论是想深入了解广州历史脉络的专业研究者,还是只想随便翻翻涨知识的普通读者,都能从这本书里找到自己想要答案。

解密羊城历史谜团 :这本书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广州历史谜团的大门。宋代广州西城为什么要等到程师孟才营建?王勃碑记揭开了六榕寺塔哪些身世之谜?镇海楼为什么初称为望海楼?杨万里谒的到底是西庙还是两庙?…… 这些众说纷纭的历史谜题,在书中都经过了细致的考证和分析,为读者揭开“羊城”的神秘面纱。

观点碰撞,直击历史现场:作者以独到的视角和犀利的笔触,对广州历史中广为流传的说法展开深入探究,通过严谨的史料分析及对标志性遗迹与文物的解读,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颠覆以往的认知,为广州历史的研究提供独特视角。

历史文化科普价值高 :作者以多年的文史工作经验为基础,精准勾勒出广州历史的厚重轮廓。书中古雅的文字与今时广州碰撞,不仅展现了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重要地位,还能让读者深入了解广州的历史底蕴,引发对给广州历史的深入思考和探讨。

内容简介:这是一本能带你穿越史志碑刻,探寻广州历史真相的宝藏历史书。作者基于多年地方志研究所得和文博、历史界学者现有研究成果,针对广州历史中广为流传的说法进行了详实考证,以严谨的学术态度还原历史真相,纠正了诸多误解,以正本清源。从神秘的任嚣城址究竟在何处,到宋代西城为什么要等到程师孟才营建;从光孝寺为什么最早称为制止寺,到杨万里谒的到底是南海西庙还是两庙,所涉内容具有话题性和吸引力,展现了广州作为千年商都和岭南文化中心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作者简介:陈泽泓,1947 年生,历史学研究员。任中国地方志学会学术委员等多项职务。研究方向为方志理论、岭南文化、建筑文化。曾是国务院主持编修的《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专家组成员,并担任《广东省简志》《广东省地方志事业四十周年图志》等多部重要志书及书籍总纂、顾问,主编《广东省志(1997 - 2000)・总述》等。参与编纂、评审志稿三百余部,出版《岭表志谭》《广州古代史丛考》《岭南文化概说》《广府文化》《岭南建筑园林》《中国古塔全谱》等专著 38 部,发表论文三百余篇。

目录

广州别称如何理解

番禺之称渊源是什么

秦平岭南军事未解之谜

任嚣身世探谜

任嚣城址究竟在哪里

赵佗城及朝汉台有何说道

广州秦汉船台殿基如何定性

素馨花真是陆贾引入岭南的吗

杨孚《南裔异物志》是物产志吗

光孝寺初名为何叫制止寺

康泰、朱应从何处扬帆出使南洋

葛洪岳父是鲍玄还是鲍靓

达摩是否创建了西来庵

光塔是什么时代创建的

王勃碑记揭开六榕寺塔哪些身世之谜

密宗入粤为广州留下了哪些文物

南汉藥洲称名该如何理解

大佛寺前身究竟是何称名

宋代西城为何等到程师孟才营建

杨万里谒的是西庙还是两庙

镇海楼为何初称为望海楼

最值得称道的广东状元是谁

广东都城隍爷都有谁

清代广州是一口通商口岸吗

大小马站是条书院街吗

学海堂创建于越秀山吗

书摘:光塔是什么时代创建的

广州怀圣寺光塔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建筑物之一。光塔建造时间,涉及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初始时间,是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史、中外宗教文化交流史的重要问题,为不少专家学者所关注,至今众说纷纭。有南宋说、北宋说、唐说、隋说。

先谈南宋说。民国时期持此说者不乏其人。罗香林《蒲寿庚传》力主光塔为南宋初年广州的阿拉伯商人蒲玛哈咮、蒲玛哈谟兄弟倡筑。陈垣《回回教入中国史略》认为是南宋建筑。日本学者桑原骘藏 1915 年陆续发表《提举市舶西域人蒲寿庚之事迹》,至 1929 年结集出版《蒲寿庚考》,推断怀圣寺和塔为南宋所建,对中国学术界影响较大。

白寿彝《跋〈重建怀圣寺记〉》云:“其创建时期最早恐不过在绍熙壬子前百年之内(公元 1091 至 1191 年)。唐建之说不足信也。”绍熙壬子即南宋绍熙二年(1191),此前百年为北宋元祐六年(1091),此说跨北宋晚期至南宋前期。

再谈北宋说。持此说者人数不多,却一度较活跃。廖大珂《广州怀圣塔建筑问题初探》中的看法很有代表性:“广州怀圣塔应当属于公元 11 世纪的建筑物,也就是说它建筑年代不在唐代,而是在北宋元祐之前的年代;同时它的创建者是来自波斯。”

相比前两说,唐说出现最早,且持论者众。《南海百咏·番塔》诗序称“番塔”(光塔别称):“始于唐时,曰怀圣塔。……《历代沿革》载怀圣将军所建,故今称怀圣塔。”地方志籍多沿此说。黄佐《广东通志》称怀圣寺“唐时蕃夷所创,内建蕃塔,轮囷直上,凡十六丈五尺”。清魏源《海国图志》、仇巨川《羊城古钞》、樊封《南海百咏续篇》、屈大均《广东新语》、道光《南海县志》、光绪《广州府志》、道光《广东通志》均沿此说,今人也有不少支持唐说的。

持唐说者又有不同年代说法,主要有武德年间(618—626),贞观元年(627)、三年(629)、六年(632)以及天宝十二年(753)等各说,均在唐前期,相差百余年。光塔南门上方阿拉伯文碑记,为 1934 年重修光塔所立,译文有“此塔建于回历一千三百五十一年,即唐贞观皇帝的第一年”句。1941 年李景新撰《广东之国际交通史》,称:“(怀圣)寺塔乃唐时回教徒所创设,以作祈祷呼报者。”古建筑专家龙庆忠在 1984 年北京科技史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声称:“为证明广州怀圣寺是建于唐初,特从现在可能收入的文献资料,来研究该寺自唐以来的礼拜堂及前之月台、门廊、院子之尺寸风格以及其左前光塔之尺寸风格。”古建筑专家邓其生《广州怀圣寺的建造年代考释》称:“广州怀圣寺始建年代不会超过唐贞观六年(632),即不会早建于麦地那先知寺之前,也不迟于唐大中五年(851),因这年苏莱曼来广州已看过怀圣寺。比较合情理的说法是:怀圣寺是建于唐天宝十一年(752)左右。”地理学家曾昭璇则撰《广州怀圣寺光塔兴建时代考》,力主光塔为唐建。

此外,还有隋说。该说最早见于泉州元至正十年(1350)立吴鉴撰《重立清净寺碑记》:“至隋开皇七年,撒哈达阿的于葛思者,自大食航海至广东,建礼拜寺于广州,赐号怀圣。”清《清真释疑补辑》也持此说。但伊斯兰教初兴,由麦加人穆罕默德(约570—632)创传,隋开皇七年(587)时间显然过早。此说可以排除。

对怀圣寺存在最有力的证据当然是亲睹亲登者的文字记述。

南宋岳珂所撰《桯史》“番禺海獠”条目,说是当时聚居广州番坊的番人,以占城(今越南中南部)姓蒲的最为富有。蒲家住处富丽奇伟,屋后是“高入云表”“外圜而加灰饰,望之如银笔”之塔。“下有一门,拾级以上,由其中而圜转焉如旋螺,外不复见其梯磴。”塔外部光滑,梯磴建在塔内,番人看管很严,居然还是被人偷去塔顶那只大金鸡的一只脚。官府对这宗涉外盗窃案认真勘查,苦于没有蛛丝马迹,破不了案。后来,盗贼终于在兜售赃物时被拘获,供认了作案过程。这家伙觊觎塔顶金鸡已久,颇费一番心机,策划十分缜密。他身带干粮潜进蒲家,在梁上栖身三宿方得隙闯进塔内,白天潜伏塔顶,晚上出来行窃。这只金鸡又大又重,只能用钢锉锯断偷走一只脚。他事先准备了两把锯短伞柄的雨伞,东西到手,等天刮大风就撑起雨伞,像鼓动两翅般降落到地上。岳珂记的是当世的事,所描写的光塔形制与今无异,足证光塔时已屹立。

北宋时期亲睹光塔者的诗作,可追溯到元祐三年(1088)。诗人郭祥正时任端州(今广东省肇庆市)知州,他与广南东路经略安抚使、广州知州蒋之奇私交甚好,时常往来广州同游名胜,唱和咏赋。郭祥正的《广州越王台呈蒋帅待制》《同颖叔修撰登番塔》是最早描写光塔的诗。《广州越王台呈蒋帅待制》描述从越秀山上俯瞰城内,可见到“蕃坊翠塔卓椽笔,欲蘸河汉濡烟煤”。《同颖叔修撰登番塔》是他登上番塔的记述,更为难得。诗称:

宝塔疑神运,擎天此柱雄。势分吴越半,影插斗牛中。

拔地无层限,登霄有路通。三城依作镇,一海自横空。

礼佛诸蕃异,焚香与汉同。祝尧齐北极,望舶请南风。

瑞气凝仙露,灵光散玉虹。铎音争响亮,春色正冲融。

视笔添清逸,凭栏说困蒙。更当高万丈,吾欲跨冥鸿。

由诗句可知,蕃塔“擎天此柱雄”“拔地无层限”,是外表不分层数的摩天建筑;“登霄有路通”指里面可拾级而上;“望舶请南风”有导航测候之用;“礼佛诸蕃异,焚香与汉同”说明阿拉伯商人也采取焚香礼拜的方式。以此确证北宋说,南宋说可息议。

如何将光塔始建时间推证至唐代,往者持唐说之论证,大体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是从寺院建筑风格和布局规制分析。怀圣寺礼拜堂明间与次间比是唐初规制,礼拜堂、月台、门庆平面尺寸关系均合唐初尺,看月楼、门廊及礼拜堂保持了中唐甚至初唐建筑风格,塔砖与唐初砖尺寸相符。

其二是对唐代西澳古地形分析,番舶时可至塔下。又从地面相对高度变化测算,今光塔塔脚低于地面 2 米,正是唐代地面。

其三是引用中国、阿拉伯历史文献(包括穆罕默德:“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分析阿拉伯人及伊斯兰教入穗年代之早。

其四是以在广州的番坊必有礼拜之需为背景条件。曾昭璇《广州怀圣寺光塔兴建时代考》推断蕃坊出现早于唐开元二十九年(741)。成书于唐大中五年(851)的阿拉伯人苏莱曼的《东游记》记述在广州聚居的伊斯兰教徒有“回教牧师一人,教堂一所”。清真寺的建造可说是与伊斯兰教徒的活动同时出现。唐代阿拉伯人来广州做生意及定居者越来越多,官府在城西划定外侨居住区,定名“蕃坊”,怀圣寺及塔就坐落在蕃坊之内。苏莱曼之目睹,可证当时已有伊斯兰教活动及伊斯兰教清真寺。

其五是从《南海百咏》著者方信儒时任番禺县尉及题注多为亲历考察来考其作品的可靠性。今礼拜堂正梁、望月楼正梁以及其他碑文匾额上可见“贞观元年岁次丁亥秋鼎建”字样,这些建筑与碑匾都是后世之物。题记是清康熙朝所记,写出贞观年号具体到秋季,虽是重建建筑上的传抄之词,但未能确切考证其谬,也不宜轻易否定。更何况南宋方信儒《南海百咏》谓“番塔”“始于唐时”,元郭嘉《重建怀圣寺记》称“世传自李唐讫今”,可视为佐证。

以上诸论证,涵盖历史文献、地理、考古、古建筑等多学科综合研究成果,有相当说服力。

与怀圣寺光塔相关的还有三个问题:作为一个建筑整体,为什么塔不在寺的中轴线上?为什么塔、寺建筑风格不一?为什么初时的光塔上有一只风信鸡?

美国著名的伊斯兰艺术专家约翰·D·霍格所著《伊斯兰建筑》提出:

如果我们给伊斯兰建筑下定义,认为它是先知穆罕默德的信徒们在公元第 7世纪至第 18、19世纪(在有些地方甚至更晚些)之间,在先知所创宗教(它有着各种名称诸如伊斯兰教、穆斯林教、穆罕默德教等)流行的地方所建造的建筑物,我们就会发现一种异乎寻常的多样性。所用材料不尽相同,从石头、砖或土坯直至木材,建筑技术也是多种多样,从坚硬的方石到在像混凝土一样的芯板上镶嵌面板的各种形式的砖石建筑,从坚硬的砖块到镶嵌在土坯、砖坯或夯实土(teree pissee)芯板上的面砖等。

这是霍格对世界上受伊斯兰教影响地区的建筑进行全面考察之后的结论,其要点有二:伊斯兰建筑始于公元第 7 世纪(相当于我国的初唐时期);世界各地的伊斯兰建筑无论是建筑材料还是建筑技术均具有多样性。

伊斯兰清真寺建筑建造原则和布局形制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建于伊斯兰教传教初期的光塔有其特定背景。

光塔是砖石结构,而始建之寺却有可能是中国传统的土木结构,寺在元代毁于火而塔仍完好,只能解释为两者构材不同。寺、塔形制不一的情况,在中国古代比比皆是。唐代,中国古塔尚未定型,更何况怀圣寺塔是伊斯兰教清真寺的建筑,塔、寺风格不一是正常的事。唐时,广州城内传统木构大塔宝庄严寺塔尚屹立,光塔是另一种建筑模式,正说明光塔作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早期建筑物,有其特有风格和建筑方法。

宣礼塔(也有译称光塔)不建在寺的中轴线上,应是一些伊斯兰教清真寺的布局特色。宣礼塔是为了供呼唤者登高呼唤教民来做礼拜。北非第一座穆斯林城市凯鲁万(Kairouan)城内清真寺是该地现存最早伊斯兰建筑,该寺宣礼塔建于 821 年,位于围墙外部东南角。在中国,始建于北宋的泉州清真寺圣友寺,光塔建在大门上,大门则建在寺前方右侧。新疆吐鲁番清真寺宣礼塔(俗称苏公塔)则在寺前围墙西南角,与怀圣寺塔布局位置相同,或许受到怀圣寺影响。

怀圣寺光塔在建筑结构上也有早期伊斯兰教宣礼塔建筑特色。光塔高36.3米,是唐代广州建筑物中已知最高者。塔位于大江边,当以圆柱形形体最能抗风,以砖、石砌成,内外墁灰,能抵风雨腐蚀。塔内砖砌蹬道盘旋而上,为我国古建筑首见遗物。采用螺旋蹬道的光塔,著名的有伊拉克萨马拉大清真寺螺旋形斜坡蹬道光塔,高 52 米,852 年投入使用。开罗伊本·突伦清真寺光塔,建于 876 年—879 年,石头建造,有螺旋形蹬道。这些螺旋形蹬道的光塔与怀圣寺塔有什么直接关系难以说清,但至少说明早期光塔有此一种建筑结构。光塔螺旋形蹬道不是外露而是建于塔内,当为岭南气候多雨潮湿,不同于阿拉伯地区之干旱,为登塔者避风雨及保护建筑物之故。

当初怀圣寺光塔顶上有一金鸡,《南海百咏》“金鸡飞转片帆归”诗句,说明塔顶金鸡有为船舶航行服务的风信鸡作用。北宋郭祥正的登番塔诗没有记述金鸡,却有“望舶请南风”句,间接记述了同塔顶金鸡有关的测风候作用。依伊斯兰教教义规定,伊斯兰教建筑装饰题材是几何花纹、植物花纹和文字花纹,不使用人或动物为建筑装饰。此伊斯兰教教义是逐渐完善,从 8 世纪起才明确的,早期伊斯兰教建筑装饰尚有不合此规定的个例。第一代清真寺中,据说在古波斯波利斯附近曾有一座有着公牛柱头的清真寺。在约建于 739 年之前的伊拉克迈夫杰尔遗址,装饰建筑屋顶有野山羊、运动员、全副武装的勇士以及舞女的立体形象,壁龛有以马赛克拼砌的狮子和羚羊。在约旦阿曼以南一处 6 世纪所建的哈里发冬宫遗址,雕刻有栖居于树上的动物或怪物,清真寺外面右侧图案以鸟为主角。

1996 年 1 月 1 日《广州日报》载有在埃及发现的倭马亚王朝时代(661—750)一把铜壶照片,此壶为古代伊斯兰教艺术品,以昂首啼叫的公鸡为壶口装饰造型。传说穆罕默德生前极喜养鸡,即使征战途中也必携一只石公鸡。今巴格达一绿色圆顶王宫里供奉有一只石公鸡,传即此物。采用公鸡为呼礼塔装饰物,与此或有关系。光塔顶金鸡在明清时期屡被风刮堕又重装,1934 年重修时改修成火焰形尖顶,反映了因河道南徙,光塔导航作用消失,风向标已没有存在的必要。不过,今时怀圣寺大殿月台栏板石刻的狮、鱼等图案,则是重建大殿时采用了附近堙废宫观的建筑材料之故,与上述论说无关。

由此可见,怀圣寺光塔作为早期伊斯兰教建筑特征是很突出的,可为唐建说补充证据。

关于怀圣寺塔在我国建筑史上的地位,建筑学家刘致平在《中国伊斯兰教建筑》中说得很清楚:

广州怀圣寺创建于唐,是我国伊斯兰教建筑中历史最古老的一所。不过现有建筑,除光塔(或叫邦克楼、唤醒楼)外,已全部为清代至解放后的建筑。光塔在我国建筑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它的砌筑技艺,无疑影响了后来中国的砖砌佛塔的技术。

综上所述,怀圣寺光塔的创建时间各说中,隋说与伊斯兰教的发源史相比过早,显然不可能。唐说迄今未有直接的文献证据,而从唐代广州蕃坊史事佐证以及对光塔的建筑状况及建筑材料实证;北宋说则有郭祥正登塔诗为证;南宋说则有岳珂《桯史·番禺海獠》记述为证。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至迟在北宋,屹立于此地之塔已与今塔无异,而唐始建此塔则是极有可能的,唐建说已获学界较多共认。光塔建塔时间之早,具有建筑史、宗教史、中外交通史、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意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