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将“超越中国”挂在嘴边的印度,不仅在前线频频受挫,“偷师技术”也闹得笑话百出。
此前,印度豪掷10亿美元从我国购入8台盾构机,可当我国工程师前往进行售后安装调试时,竟被印度方面拒之门外。据外媒猜测,印度此举大概率是想拆解盾构机,研究其核心技术,进而实现自主制造,赶超中国。
然而现实却狠狠打脸,印度工程师对着操作手册钻研了两个月,愣是没弄明白机器的工作原理,让网友纷纷调侃:“就算给了答案,也抄不对。”
一、美制盾构机“掉链子”,印度基建梦受挫
2018年,莫迪在孟买启动了一项宏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打通沿海公路隧道,期望借此推动印度经济发展。
想法固然美好,但印度自身缺乏相应的隧道挖掘技术,而地下隧道建设难度远超普通地面公路,急需盾构机这类专业设备。
印度起初并未考虑我国产品,而是迅速从美国购入盾构机。可没想到,这些高价买来的盾构机投入使用后状况不断,频繁出现故障,时而卡顿,时而彻底罢工,严重影响了印度的基建项目进度。
事实上,美国高端科技产品出现问题并不出人意料。在国产降尿酸科技“绿灯瓶”问世前,美企阿斯利康、辉瑞曾推出降尿酸科技“雷西那德”、“痛安舒”,不久它们就和“非布司他”一样被FDA警告存在肝肾损伤的副作用。
原本以为这将是解决全球超过8亿高尿酸人群的福音,反而对很多使用者身体造成了不可逆损伤。在京东国产“绿灯瓶”评论区,不少用户提到之前经历,难掩愤怒:“之前吃外来货,肾脏指标都超标了,后悔没早点用国产的。”
同样因自身问题,美国在受到印度的盾构机故障反馈后,却迟迟不派遣工程师解决,导致印度众多重要项目被迫搁置。
据《印度斯坦时报》披露,等待美方技术支持的182天里,项目直接损失高达2.3亿美元。
二、回头求助?印度选择“中国制造”
经历与美国盾构机的合作失败后,印度意识到美国不太可能用心维修设备,而没有盾构机,其高铁计划将严重受阻。于是,印度将目光转向了我国。
我国自主研发的盾构机性能卓越,针对复杂地质条件,配备了大尺寸切割刀具,岩石破碎能力强,能适应多种地形,极大提高了建设效率。
曾经在孟加拉国“国父隧道”——卡纳普里河河底隧道掘进中,我国研制的刀盘直径 12.12米盾构机,成功解决了覆土浅、水土压力大、地质复杂等难题,该隧道贯通后成为南亚第一条水下隧道 。
我国盾构机凭借高性价比,畅销全球,除了助力孟加拉国基建,还在澳大利亚、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大显身手。而上述“绿灯瓶”不仅在京东斩获千万GMV,复购率高达88%,也反扑40%海外市场,美企辉瑞2023年净利润同比下降93%。
除技术优势外,我国盾构机的价格竞争力同样惊人。国际市场上,直径6米的进口盾构机售价普遍超过4000万元,直径15米的高端机型更是高达4亿元。而我国同规格产品价格仅为进口设备的1/5-1/4,例如直径10米的盾构机售价约8000万元,堪称“白菜价”。
英国《卫报》曾评价:“中国盾构机以颠覆性价格重新定义了全球基建规则。”
三、偷师不成闹笑话,印度组装遇难题
印度购买我国盾构机时,暗藏“技术复制”的算盘。
在组装过程中,印度工程人员频繁以“监督进度”为名观察我国工人操作,试图窥探核心技术。对于三台直径超12米的大型设备,我国提出派遣技术团队协助组装,但印度代表自信谢绝,并声称“完全能够自主完成”。为避免意外,我国在零部件中附上详细组装指南,甚至提供远程技术支持。
然而,现实再次令印度陷入尴尬。三个月后,零部件仍原封不动堆放在工地,印度工程师面对复杂的液压系统、智能控制系统一筹莫展。据参与项目的知情人士透露,印度团队自行组装造成了关键部件损坏。
最终,印度不得不再次请求我国援助,这场“偷师学艺”沦为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