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端午节还有不到半个月,各大商超、网店的粽子早已陆续上架,咸蛋黄、豆沙、流心、五谷……琳琅满目的口味让人眼花缭乱。然而,在不少老嘉定人心中,最难以割舍的还是那口自家土灶里慢火煨出来的鲜肉粽。


走进华亭镇金吕村村民樊月娟家的灶头间,米香、肉香、粽叶香混合着柴火的焦香气息扑面而来。


洗粽叶、拌糯米、腌猪肉……几位村民围坐在木桌边,手法娴熟地包着粽子。粽叶在指间翻飞,一捧糯米落下,一块猪肉嵌入,几道翻折缠绕,一个扎实饱满的“虎头粽”便在掌心成型。

“猪肉要提前两天腌制,酱油、料酒、生姜都得调得刚刚好,粽子才入味。”包了四十多年粽子的樊月娟边包边说,“糯米一定要新米,颗粒饱满、糯而不烂,煮出来才有粘劲。”


不一会儿,一大锅新包的粽子“跳水”入锅。虽然电饭煲每家必备,但村民们仍坚持用柴火和老式土灶慢煮,大火烧透后转小火焖煮两个多小时,粽香在屋内渐渐溢满,勾得人直咽口水。


趁粽子还在锅里焖着,樊月娟顺手把新采的艾草、菖蒲和大蒜扎成束挂在门前,“我们村每年端午都有这个习俗,辟邪、驱虫,还讨个平安吉祥。”


锅盖一揭,热气腾腾,粽香扑鼻。村民何女士一边剥粽叶,一边笑着说:“刚出锅的粽子最好吃,米香肉香全锁在里面,外面可买不到这味儿!”


屋里几户邻居、老姐妹边包边聊,边吃边笑,灶膛边火光跳跃,欢声笑语在厨房升腾,这一锅粽子煮的不仅是饭香,更是乡情。“完全就是小时候的味道。”陆阿伯说。

如今的粽子种类繁多、包装精美,

但那些亲手包的老味道,

仍是最动人的情愫。

你最喜欢哪一种粽子的味道?

留言区分享你的“端午回忆”吧~

撰稿:秦建

通讯员:陆佳辉

编辑:袁悦


点赞分享给身边的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