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教育编辑部
来源:教育(ID:edu618)
“我妈这么努力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让我蹭吗?”
金龟子女儿王逸宸,面对“蹭妈妈流量”的枪林弹雨,就这么“硬核”回怼。
一时间,网上吵翻了天:有人赞她“人间清醒”,说出了大实话;有人骂她“巨婴心态”,啃老啃得理直气壮。
这场口水仗,把一个老掉牙却又戳心窝子的问题,再次狠狠地甩在我们面前: 养孩子,爹妈的这份爱,这份力,到底应该怎么给?是助孩子一飞冲天的“垫脚石”,还是可能一不小心,就成了捆住孩子手脚、让他摔跟头的“绊脚石”?
“人间清醒”还是“理直气壮啃老”?
金龟子,那可是我们一代人的童年“顶流”。
她的女儿王逸宸,一脚踏进直播带货的江湖,靠着老妈的国民度和自己的折腾,愣是做到了月入千万的业绩。
可“蹭流量”的帽子扣上来,她直接开火:“那我努力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让我儿子蹭吗?您多努努力,您的孩子也能蹭您的。”
这话,像一把火,点着了网络。
挺她的人说 ,这姑娘活得通透!爹妈拼死拼活,不就是想让孩子少走弯路,起点高点吗?她把许多“星二代”想说又不敢说的潜台词给掀开了。
再说,人家直播数据摆在那,选品、吆喝、跟粉丝互动,哪个不需要真本事?光靠“蹭”,能蹭出千万业绩?
喷她的人则火力全开 ,唾沫星子能淹死人:“脸呢?啃老啃得这么清新脱俗?”“你妈的好名声,迟早被你败光!”“你蹭的不是你妈的流量,是我们这些看着你妈节目长大的观众对她的情怀!” 他们觉得,离了金龟子的光环,你王逸宸还剩啥?
爹妈那双“手”:
是托举的翅膀,还是缠绕的藤蔓?
天下爹妈,哪个不爱自己的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念头像钢印一样刻在骨子里。
金龟子直播时也说了,愿意帮女儿。母女情深,互相扶持,这本是天经地义。但问题是,爱一旦过了头,就可能变成甜蜜的毒药。
第1种:爱得太“满”,手伸得太“长”——过度助力,从“蜜糖”变“砒霜”
想象一下,爹妈把孩子的人生道路铺得像红毯一样平坦,所有坑坑洼洼都替他填平了,孩子就能一路躺赢,直达人生巅峰?做梦!现实往往一巴掌呼过来,打得你眼冒金星。
张默(张国立之子) :顶着“名导之子”的光环出道,好剧本、好角色接到手软,演技也曾被夸有灵气。
本以为能子承父业,结果呢?两次吸毒被抓,亲手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把张国立的老脸都丢尽了。爹妈给的资源再好,也架不住自己作死啊!
吴羽卿(老戏骨吴刚之子) :他爹吴刚在《人民的名义》里演的达康书记多深入人心!到了《狂飙》,吴刚也给儿子争取了个角色。
结果呢?吴羽卿那夸张到令人脚趾抠地的演技,被网友群嘲为“关系户之耻”,“看他演戏每一秒都是折磨”。爹妈再有光环,也罩不住你业务能力拉胯啊!
向佐(香港影视大亨向华强之子) :他爹向华强为了捧他当功夫巨星,砸下血本,请来李连杰、范冰冰、梁家辉、古天乐一众大咖给他当绿叶,拍了部《封神传奇》。
结果呢?票房口碑双双扑街,被骂是“史诗级烂片”。向佐本人呢?折腾这么多年,除了“向华强儿子”和一堆花边新闻,观众记住他啥了?爹妈再有钱,也砸不出一个观众缘啊!
巴图(宋丹丹与英达之子) :宋丹丹为了带儿子入行,没少在自己的戏里给他安排角色,从《老牛家的战争》到《美丽的契约》,几乎是“母子捆绑销售”。
可巴图呢?除了憨厚老实,演技上似乎没啥记忆点,身材也一度成为槽点。观众提起他,第一反应永远是“哦,宋丹丹那个儿子”。标签贴得死死的,怎么也撕不下来。
这些“星二代”的经历,血淋淋地告诉我们:爹妈就算把全世界最好的资源都堆到你面前,也未必能换来你的成功。
相反,这种“饭喂到嘴边”的爱,很容易让孩子失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得眼高手低,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这样的孩子,就像温室里被过度呵护的花朵,看着鲜艳,实则脆弱不堪,一离开爹妈的庇护,立马蔫儿了。
爱得太深,本想助他展翅高飞,结果却可能折断了他的翅膀。但反过来,如果爹妈在该出手时不出手,或者使错了劲儿,那又是另一种悲剧。
第2种:爱得“偏”了,力使“歪”了——助力不足或错位,从“期望”变“绝望”
有些爹妈,可能因为自己眼界有限,或者信奉“孩子就得放养”,在孩子最需要指点和帮助的时候,选择了“袖手旁观”。
更要命的是,有些爹妈的“爱”,给得那叫一个“南辕北辙”,孩子明明是块打铁的料,非逼着他去绣花。
典型惨案:“都是为你好”的紧箍咒,被扼杀的天赋之花 想象一下小明,他从小就爱在纸上涂涂画画,画的小鸟能飞,画的小鱼能游,老师都说他有绘画天赋,将来能成大画家。
可他爹妈呢?一听“画家”俩字头都大了:“画画能当饭吃?不务正业!”于是,拿出毕生积蓄,把小明塞进了各种奥数班、英语角,天天逼着他背单词、解方程,一心盼着他将来考个名牌大学金融系,进银行,当白领,走上“人生巅峰”。
爹妈觉得自己是“为小明好”,给的是“最优选择”。可小明呢?他看着那些数字符号就头疼,一拿起画笔就两眼放光。
结果,金融没学出名堂,画画的灵气也快被磨没了,整天垂头丧气,觉得人生一片灰暗。爹妈的“爱”,成了他头上的“紧箍咒”,把他最宝贵的天赋给生生扼杀了。
不管是密不透风的“包办”,还是南辕北辙的“规划”,都可能让孩子在成长的迷宫里撞得头破血流,甚至彻底迷失。那么,爹妈这“爱”,到底该怎么给,才叫“刚刚好”?
聪明的爹妈,都懂得
“扶上马,送一程,然后潇洒放手”
爹妈帮孩子,关键是‘点亮他的灯’,而不是‘替他走路’。真正的助力,是培养他自己摸索着往前走、摔倒了能自己爬起来的本事,是让他心里有火、眼里有光,而不是爹妈在前面把所有石头都给搬开。
1. 给“渔”不给“鱼”,教方法比给结果重要 :别总想着直接给孩子答案,要教他怎么找答案。培养他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受了委屈、遇到挫折怎么调整心态的能力。这些“软实力”,比给多少钱都管用。
2. 搭“梯子”给“机会”,但别替他爬 :爹妈有人脉、有资源,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高点的平台,让他看得更远,就像王逸宸靠着金龟子的名气,直播一起步就比别人关注度高。但这只是个“入场券”,能不能在台上站稳脚跟,唱出自己的戏,还得看他自己有没有真本事,能不能抓住机会拼一把。
3. 尊重“个性”听“心声”,商量着来比强按牛头喝水强 :孩子想学啥、想干啥,爹妈先别急着否定。坐下来好好聊聊,帮他分析分析利弊。路让他自己选,就算选错了,摔了跟头,那也是他人生宝贵的经验。爹妈要做的,是鼓励他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而不是替他做所有决定。
4. 养“品格”壮“心气”,精神上的“富养”比物质上的“堆砌”更金贵 :别以为给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就是爱。教会他感恩、负责、诚实做人,培养他遇到困难不退缩的勇气、解决问题的毅力,还有从失败的泥坑里爬起来的“抗揍”能力,这才是能让他受益一辈子的财富。王逸宸说自己“也很努力”,这份努力的劲头,比啥都重要。
5. 该“放手”时就“放手”,做“后盾”别做“直升机父母” :孩子大了,就像小鸟羽翼丰满了,总要学着自己飞。爹妈不能像开着直升机一样,时刻盘旋在孩子头顶,啥事都替他盯着、管着。要在恰当的时候学会得体地退出,从“驾驶员”变成“导航员”,再到孩子累了倦了可以停靠的“港湾”。给他空间去闯,给他勇气去试错。
王逸宸这事儿,之所以能吵得这么凶,说白了,就是戳中了大家对“拼爹妈”、“靠自己”和“公不公平”这些敏感点的复杂情绪。得承认,有个好爹妈,确实能让孩子在起跑线上占点便宜,但能不能笑到最后,还得看自己是不是那块料,愿不愿意下苦功。
爹妈帮孩子,是骨子里的本能,是甩不掉的责任。但这份爱,得用智慧浇灌,得有清晰的边界。
跟当爹妈的说句掏心窝子的话 :帮孩子,不是为了满足咱自己当年的遗憾,也不是为了在亲戚朋友面前有面子。更不是把他养成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巨婴”。
我们的“助力”,应该是基于对孩子的尊重和信任,是“扶上马,送一程”的智慧,最终目的是让他能独立驰骋人生。
多问问自己:我这么做,是真为了孩子好,还是为了我自己心里痛快?
也跟当子女的说句实在话 :爹妈给的,要感恩,要珍惜。但别把爹妈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更别当成自己躺平的资本。爹妈给的“起跑线”优势,不代表你能直接冲到“终点线”。
把这份“助力”变成自己往上爬的梯子,而不是懒得动的沙发,用自己的本事去证明“我能行”,这才是真牛,这才是“人间清醒”!王逸宸强调“那您没有看到我其实也很努力”,这份“努力”能不能服众,还得看她接下来怎么做。
* 本微信公众号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作者享有。 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