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刚达成某种“休战”态势,美国便迫不及待地接连“掀桌子”,第二波交锋已然拉开帷幕。那么,美国此次究竟采取了哪些行动?我国又作出了怎样的回应呢?
美国一直将拉美地区视为自己的“后花园”,眼见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关系日益紧密,美国明显有些坐立难安。近年来,美国不断炮制各种论调,其险恶用心就是抹黑中国形象,破坏中国与拉美国家之间的友好合作。美国并不满足于此,如今更是直接“掀桌子”,妄图切断中企的贷款渠道。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近日,美国国务院西半球事务局发表声明称,美国政府将坚决反对美洲开发银行(IDB)以及其他国际金融机构,为中国在哥伦比亚以及该地区其他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有企业提供项目贷款。该部门给出的理由是,这些项目“威胁地区安全”,但当被问及具体是什么“威胁”时,却又含糊其辞、语焉不详。由此可见,美国所谓的“威胁”完全是子虚乌有,纯属凭空捏造,其目的无非是恶意污蔑、抹黑中国。
美国为何偏偏选在此时发表相关声明?这背后其实与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不久前的访华行程密切相关。佩特罗于12日抵达北京,次日(13日)便出席了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的第四届部长级会议。紧接着在14日,中哥双方就签署了关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规划,并同步宣布签署经济发展领域的交流合作文件。
佩特罗总统当时还特意就此事公开发表看法,他着重强调了两点:一是哥伦比亚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文件,标志着该国外交关系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二是哥伦比亚将在平等、自由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积极开展互动。从这些表态中不难看出,哥伦比亚方面对于能够与中国达成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规划,显然是感到十分满意的。
话说,美国除了妄图通过切断中企贷款这一方式来打压中国外,还长期乐此不疲地炒作所谓的“债务陷阱”论调。此前,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出访拉美期间,竟毫无顾忌地污蔑中国,宣称中国在拉美的投资属于“掠夺性行为”,给当地造成了难以清偿的“巨额债务”。
针对这种毫无事实依据的言论,我国外交部回应时直击要害,明确指出所谓“债务负担”不过是美国处心积虑炮制的炒作噱头,完全罔顾事实。美国的真实意图,就是妄图挑拨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实际上,大量事实早已清晰呈现,真正给拉美国家带来威胁与胁迫的从来不是中国,恰恰是美国自身。美国更应深刻反思其对拉美和加勒比发展中国家长期推行的霸权霸凌行径,以及巧取豪夺的恶劣作为。
近日,中美高层会谈刚刚达成部分共识,外界原本寄望两国关系能借此机会有所改善。美国却依旧表里不一,嘴上说着要和中国开展经贸谈判,行动上却不断对中国进行打压。若把美国此次试图切断中企贷款的举动看作是中美之间的第二轮交锋,那么在此之前,双方其实已经有过一轮过招。就在14日当天,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祭出三条新规,进一步收紧对AI芯片的出口管制,且直接将矛头指向华为,妄图在全球范围内对华为芯片进行封杀。
具体而言,这三条新规内容如下:其一,明确规定在全球范围内,任何使用华为昇腾芯片的行为均被视为违反美国出口管制规定;其二,向公众发出警示,若美国AI芯片被用于训练和推理中国的AI模型,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其三,为美国企业提供指引,要求其保护自身供应链,并警惕供应链转移的策略。毫无疑问,美国的这些做法是其典型的非市场、单边霸凌行径,将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本质暴露无遗。针对美国的这一系列行径,我国早已做好充分准备,明确表示“必将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切实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