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19年的扁嘴海雀突然在青岛大公岛现身了。



2011年3月,渔民最先在岛上发现黑白羽毛的鸟影。头顶黑羽像戴帽子,这模样让人心生好奇。专家一听消息兴奋坏了,赶忙登岛去查看。

王希明和同事早早就上了岛,直奔繁殖地去找。悬崖石缝、岩岸洞穴,都是它们可能的窝。

找了3个多小时没见着,正打算放弃时发现了鸟窝。



杂草掩盖的石缝里,一只扁嘴海雀正孵着蛋。伸手想摸被鸟啄,原来它在护着两枚鸟蛋呢。

这可是1992年后首次见到活的扁嘴海雀,太不容易了。当地渔民都叫它“海鹌鹑”,以前岛上常能见到。上世纪90年代科研人员曾发现约300只,后来却没了踪影。

林业部门多次搜寻都没结果,一度以为再也见不到了。



扁嘴海雀是小型海鸟,跟麻雀没啥关系,靠海为生。每年1月来青岛,二三月份在岩缝里筑巢繁殖。

一次就下俩蛋,少数时候只下一个,幼鸟一天后就下海。

它们潜水捕食,30秒内就能搞定,厉害得很。大公岛岩岸陡峭洞穴多,正好给它们当窝。海域鱼多水质好,吃喝不愁,难怪它们恋着这儿。



可前些年海洋污染、捕鸟行为,逼得它们差点消失。2001年保护区成立后,环境慢慢变好了。

2019年调查发现20多对,保护总算没白费。

但为啥它们只认大公岛?这种栖息地忠诚也让人担忧。



万一岛上海况变了,它们还能去哪找新家?

现在岛上装了红外相机,24小时盯着它们的家。记者跟着护鸟人上岛,就为给它们多些保护。扁嘴海雀是青岛生物多样性的活名片,丢不得。

它们的回归是惊喜,可保护之路还长着呢。



未来得加把劲,别让它们再消失19年。各位乡亲,保护这些海鸟,就是护咱们的生态家底。

您说,要是哪天岛上没了这些“海鹌鹑”,是不是少了点啥?

关注天气号,后续保护进展随时看。

本文数据来自公开报道,具体以相关部门发布为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