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三屯碑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
二十年前这儿可是另一番景象,人多到走路都得侧着身子。那时候南郊客运站天天挤满扛麻袋的旅客,烤肉摊的孜然香能飘半条街。
要说起三屯碑名字的由来,还得从清朝末年的石碑说起。
早年间这里立着三块刻了“甬”字的石碑,按顺序排第三叫“三甬碑”。后来西北方言把“tong”念成“tun”,加上“屯”字有开荒意思,就成了三屯碑。
曾经新疆大学学生下课就往这儿钻,水上乐园门口全是说说笑笑的年轻人。路边修鞋的老张那儿,总能听到各种街坊邻居的新鲜事儿。可如今南郊客运站拆了,原地盖起了地铁维修站,啥痕迹都没留。
地铁1号线终点站总喊“三屯碑到了”,下车的却大多是去水上乐园的游客。以前挤破头的烤肉店,现在中午就两桌客人,老板直叹气生意难做。为啥变化这么大?
跟乌鲁木齐城市扩张有很大关系。
城市往西往北猛扩,新商场、新小区把年轻人都吸引过去了。现在交通太方便,去南疆坐火车飞机就行,谁还坐七八个小时大巴。
点外卖半小时到,网购三天到货,连牛羊肉市场都搬去城北了。但在老乌鲁木齐人心里,三屯碑就像自家的老照片,满是回忆。
五六十岁的大叔记得小时候在水库抓鱼,八零后难忘大学门口等对象的时光。
就连晒太阳的维族大爷,都念叨着以前这儿人多得很,满是怀念。三屯碑能不能重新热闹起来?
其实机会还是有的。夏天水上乐园人不少,要是多办点夜市、音乐节,肯定能吸引年轻人。南公园的老树老房子收拾一下,搞成怀旧拍照点,估计能成网红地。
把新疆大学老校区、八路军办事处串成红色旅游线,外地游客会喜欢。最重要的是留住那些老味道,烤肉、拌面这些烟火气才是招牌。城市发展就像翻相册,老照片虽旧,却记录着成长的脚印。
三屯碑见证了乌鲁木齐从戈壁滩变大城市,每处痕迹都有故事。
我个人认为,城市在向前走的时候,总得留些地方装回忆。那些熟悉的街道、老店,是让人们记得来时路的重要标记。至于三屯碑未来会怎样,需要大家一起想想办法、出出力。
毕竟每个城市都有这样的老地方,它们的存在很有意义。城市向前跑,老地方的故事不该被风吹散,得好好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