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建国 编辑:冯晓晖
“浔城故事”专栏致力于分享与九江生活见闻相关的散文及纪实类文章。诚挚欢迎原创作者投稿,投稿方式及联系方式详见公众号自动回复。
趁着五一假期,再次来到浔阳江畔的锁江楼塔。锁江楼塔矗立于苍翠的树林之中,宛如一座梦境中的风水宝地。塔上雅檐处的风铃在江风中摇摆,发出清脆的声音,如同在诉说锁江楼塔的美丽传说与岁月沧桑。
九江的长江回龙矶,江岸凸出,水流顿时旋转急湍。相传在古代,过往船只在此经常遭遇不测,船只沉入江中。又因长江洪水泛滥,给当地民众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按风水说法,这是孽龙在兴风作浪。为了锁住长江兴水患的孽龙,应在临江跃起的回龙矶兴建一座锁江塔。1586年(明朝万历十四年),时任九江知府吴秀,募集资金,耗费白银八千两,历时十八年,在长江最险的九曲回龙矶,埋下三重风水阵,并建造了一组建筑群。有江天锁钥楼,楼高三层,楼的周围铸有四条铁牛。另有文峰塔,文峰塔建在回龙矶上,又称回龙塔。“江天锁钥楼”,顾名思义是为了锁住不驯服的江水,永葆风调雨顺。
当我走进锁江楼塔大门时,听到一位外地游客讲道:明明是一座塔,为什么叫“楼”呢?其实锁江楼塔的风景点,由楼与塔组成。照壁嵌着的碑石上就明显刻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锁江楼塔”。九江人习惯将“锁江楼塔”称为“锁江楼”,可能是“楼塔”叫起来不顺口,将“塔”省略掉了。中国古人在水边建塔,有起到降妖伏魔的作用,如西湖的“雷峰塔”、重庆的文峰塔、宜昌的天然塔,九江的锁江楼也不例外。
我凭九江居民身份证,免费进入锁江楼塔景点。宏伟壮观锁江楼映入眼帘,翠绿的树林与红木青瓦的锁江楼遥相呼应。此楼四层,利用数字三维展示了“天下眉目,人杰圣地”---九江地理、区位、交通等特色,以及介绍了锁江楼塔的历史人文。
四百年前,当第一块青砖垒起时,知府吴秀大概没有想到,这座镇江水而建的锁江楼塔,竟经历了多次劫难。1606年,九江发生强烈地震,地动山摇,狂风暴雨,江边岩石崩溃,江天锁钥楼及两铁牛坠入江中,唯有文峰塔孤独屹立江畔。清朝乾隆嘉庆年间,江天锁钥楼得到重建。1853年,太平军与清军在九江发生激战,楼阁摧毁,只有文峰塔仍然像巨人一样孑然屹立于江边。1938年,日本侵略者的军舰抵达九江长江水域,便向文峰塔猛烈开炮,塔身倾斜76厘米,弹痕至今可见,但塔却傲然屹立。四百年的文峰塔,经历风雨的侵蚀,战乱的洗礼,地震的摇撼,仍自巍然耸立。
城市风水塔,四百年倔强。我踏上方锥形的台基上,静静地仰望文峰塔,有一种敬畏之感。塔承载着历史的沧桑与岁月的积淀,它巍峨挺拔,犹如一座巨大的石塔,镇守在江岸。文峰塔为砖石结构,七层六面,高35米(含基座),塔身自下而上,逐层收敛。塔门朝西,主要与建筑风水与佛教文化相关。我从塔门上向内窥探塔内,塔内设楼梯,可盘旋而上。文峰塔藏着明代顶级工艺,每块砖用糯米与石灰浆浇筑,石缝插不进刀刃,极为坚固,充分彰显了古人的智慧与匠心独运。
这次游览,有点遗憾的是不能进入塔内,登上塔顶。但以前我多次登上塔顶。站在塔顶,可览匡庐巍巍,楚天浩浩,长江滔滔,浔城丽丽;可听江水浪涛拍岸,轮船汽笛悠扬。正如古人和其衷诗云:“望中吴楚穷千里,楼下波涛聚九江。回龙矶上锁江楼,九派乐流眼底收。”诗人描写了登楼远眺,长江庐山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浔阳江头塔与楼,不尽烟波涛滚滚。当我伫立在浔阳江畔,斜阳为长江披上金色般的波光,与古塔飞檐的剪影构成明暗交织的画卷,此时,古塔留下了静谧与剪影,辉煌与记忆。远处九江长江大桥和九江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霓虹灯带渐渐亮起,与落日余晖相映成趣。古塔的风铃在江风中叮当作响,仿佛与轮船汽笛共奏时代的序曲。
【作者简介】
陈建国,原九江港务局职工,文学爱好者。